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4-04-29 07:06徐志均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语课文教材

徐志均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作为老师要讲究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本文在相关教育理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2-0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教学充满新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指导学生正确预习,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经常会对课文中的一些情节开展思考,从而产生相应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预习,预习内容如下:常规字词掌握、找出文中对桂花的描写语句、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自主设计问题。有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设计了问题,比如:“全年,整个乡村都浸在桂花香中了”这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桂花香全年”的原因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享用到桂花食品。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由此让学生发现“桂花香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由此可见,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课堂离不开具有创造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导语。导语对于整堂课而言具有“定音”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有声有色,充满创造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在教学《匆匆》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段精彩的导语:“同学们,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小朋友在郊外放着风筝,蜜蜂在花间跳着舞蹈采着花蜜。面对这样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经过笔者这样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说,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飞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这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亲切感,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形式多样、思想积极,并且都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的寓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脑细胞,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表象,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维持学生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话剧《雷雨》时,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一起初读文章后,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融入表演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当学生表演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进一步揭示文章主旨,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雷雨》的话剧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文本语言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它们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角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拉近学生与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努力挖掘德育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优秀经典的文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中都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都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热爱集体劳动、相互团结、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等教育。像是一年级的《王二小》、《我爱祖国》课文,就是从学生刚刚跨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德育教育;中年级教材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则主要对学生进行舍己为人、关心他人等高尚品德的教育;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丰碑》、《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宣扬高尚的道德观念,教育学生要学会爱憎分明,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注意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努力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此外,通过欣赏插图和领悟图意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引用了很多插图,指导学生对他们进行欣赏和领悟,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由抽象模糊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更深刻的思想认识。以《赵州桥》这篇课文为例,除了认真观看教材插图外,我们还可以再配上一副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挂图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赵州桥的独特结构特点与好处。然后教师再讲述不同年代桥的形态、构造等历史演变,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赵州桥坚固而有古朴美观的特点,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熊开明等人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倪文锦等人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导语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导语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