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必须挖掘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必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师成为“活教材”;必须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新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人文精神
虽然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热。任何一门知识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在以培养素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中,各学科也都展开了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一种重要语言交际工具,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工具性,但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它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和完善的人格培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技能的培养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共生已成为当代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必将对英语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第一,英语是一门基础语言科目,它的学科特点包含鲜明的人文性。正如钱冠连教授所说,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 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人文性。第二,英语虽然是一种语言工具,但也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外语的学习除了需要习得语言技能,同时也需要习得异邦文化。“它涉及了对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比如对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制度、地理及其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学习,同时它也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起到积极的影响。”第三,英语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语言,还能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存在于教材中的字里行间的人文精神,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并能学会自觉主动地把这种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陶继芬教授也指出,利用英语教材题材的多样性,把英语课堂当做人文教育的基地,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把人文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挖掘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
人文教育必须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学过程的依托之一就是教材。现在英语课本各单元选材着眼当代,主题明确,内容涵盖面广,紧贴现实生活,人文知识涵盖量丰富。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本,紧扣教学知识重点,抓住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闪光点,适当地介绍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人文背景知识,提高教学内容的整体价值,让学生从道德、道义、法律、尊严等方面得到学习借鉴和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起正视问题的信心,从而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教材中,第三单元课文Wealth,Success or Love?用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学到如何正确对待财富、成功和爱。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人间亲情、友情的珍贵。但是教材不会自动自发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起作用,还需要教师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在人文精神的渗透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时,更应该引导学生看到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可以通过PPT及教学小短片的展示,尽量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人文教育,营造出潜移默化的人文氛围。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师成为“活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把知识的传授当做一项机械的、流程式的工作,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将人文素养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扩大知识面。教师除了对英语这一学科领域不断补充学习,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增强自身在学科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只有把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才能适时、有效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语言的教学具有广度和深度。当教师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时,本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起到春雨润物的渗透式教育。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新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为测试目的,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功利性的,只是强调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的内容往往过于呆板,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不适合于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我们的评价方式要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优生而言,评价方式要能增加他们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困生而言,评价要使他们得到帮助,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人文背景下的评价方式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语言学习中所涵括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做生活的负担和压力。目前在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的结果更加公平。除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综合考核外,还增加了对平时课堂表现及课外英语学习的评价,团队协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评价。然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客观地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评价体系方面,也有人文关怀的参与、人文精神的体现以及以人文本的教学行为,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英语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一门学科这一特点,适时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冠连.为非功利的语言理论辩护——兼论语言理论三分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2]赵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J].运城学院学报,2005(2).
[3]陶继芬.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4]章柏成.中国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现状、局限与展望[J].教育与科学研究,2011(7).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