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自觉教育”改革的主张与实践

2014-04-29 00:44王楠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梁漱溟教育改革

王楠

摘要:梁漱溟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期间,进行了以自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自觉教育,主要是指在追求师生个体自觉的基础上,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积极探索学校管理和教学两大方面的改革之道。

关键词:梁漱溟;自觉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31-04

在广东省广雅中学,古朴典雅的教学楼前的一个端坐铜塑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那么深远,透着坚毅与执著。在广雅中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对学校发展起着引领方向作用的人物,他就是梁漱溟。1928年,梁漱溟抱着通过“乡治”替民族开路的希望,来到了广州,开启了他的民族改革之路。在此深愿下,梁漱溟在广州兴办教育并出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现为广雅中学)的第23任校长,他深切思考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自觉教育”的教育主张和观点,在学校管理和学校教学等方面打开了教育改革的新局面。虽然梁漱溟一年后离开了广东省立一中,但他对“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的积极思索和改造的生命历程始终折射着广雅中学“广博雅正”的精神。

一、梁漱溟“自觉教育”改革的缘由与基础

梁漱溟在广州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梁漱溟个人的思考,同样有着中国时局和各个方面的原因,为梁漱溟在广州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梁漱溟教育改革的缘由

20世纪20年代,中国战乱频生,国家并未统一,在这混乱情形下,梁漱溟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对中外政治制度的思考,认为“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则是通过“乡治”实现民族的自救。在“四一二”政变后,李大钊这位朋友的遇害,使得梁漱溟看到了事情的紧迫性,“梁漱溟便带着他的弟子王平叔、黄艮庸离开北京前往广州,拜会这时已是广东地方实权人物的李济深。他此次到广州,主要目的是想看看能否借助李济深的影响,试行他的‘乡治主张”[1]。1928年,他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教职员工大会上的演讲中也说道:“我到广东来,自己抱着一点意思,是想试着去作我的乡治的主张。”[2]

将《开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提交后,在等待回复的时间里,梁漱溟在为“乡治讲习所”做准备的初衷下,考虑到可以利用一中的资源,加之为了支持友人卫西琴开办高中师范班,梁漱溟的学生黄艮庸事实上已被任命管理本校工作但不想担任转交到梁漱溟的手上,由此,各种机缘互相作用下,梁漱溟出任了广东省立一中校长。

(二)梁漱溟教育改革的基础

梁漱溟在广州的改革并不是凭空而出的,梁漱溟先生对中国当时的教育进行了一定的观察研究,再加之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他对中国教育界还是有着整体的把握的。他不仅看到中国当时教育的缺陷,还为找到解决问题的道路思考着,行走着。

1.学校教育的缺憾

梁漱溟认为,不仅是广东省立一中,而且全国的学校制度多存在着种种缺憾,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弊端,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梁漱溟指出,当时学校教育“一面不合于教育的道理;一面又是不合于人生的道理”[3]。具体来说,“不合于教育的道理”的地方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学校教育“长养人发达人的智力体力各种能力”的目的,而是“使聪明的人变成愚钝,使有能力的人变为无能力的废物”[4]。在梁漱溟看来,现行的教育则是让学生们“积极中毒”。“不合于人生的道理”的地方在于,背离了教育“应当一面在事实上不离开现社会;而一面在精神上要领导现社会”的根本原则,出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学校教育贵族化、学校教育商业化、学校教育法律制裁化的倾向。这些表现都是梁漱溟认为引起他痛苦的学校教育的种种缺憾。因此,广东省立一中的改造必然要为除去这些“毒素”而努力。

2.教育考察的启示

1928年春天,李济深、陈铭枢前往南京议事,梁漱溟便随船前往南京、上海等地游玩。也就是在这期间,他两次访问了由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由于陶行知贴近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合一的培养方法与他的一些观点很相似,梁漱溟看了之后深受鼓舞。[5]梁漱溟把对南京晓庄学校的参观称为“一件有兴味的事”。梁漱溟为了对晓庄学校有细致的了解,他不仅白天参观,还留在学校住宿,以期对学校有全面的认识。他调查后认为,晓庄学校的教育既有合于教育的地方,也有合于人生的道理,还注重农村问题;晓庄学校坚持“教学做合一”的信条,采取“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的教育方法,是合于教育道理的;晓庄学校“中心学校活动教学做;中心学校行政教学做;分任院务教学做;征服自然环境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的五部分,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没有校役,事情由老师和学生亲自去做,学校的秩序维持采用自治的办法,这种学校教育打破了课程与生活、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隔阂,具有平民化、生活化的气息,是合于人生的道理的。梁漱溟指出:“我们可以断定这样的学校,一定会有结果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至少有两种好处:有能力,有合理的生活。”[6]对晓庄学校的参观引起了梁漱溟的很多兴趣,他认为“他们的用意和我们的很相近,我们可以采取他们的意思;至于办法,就要由我们自己出了”,原因在于“要学南京晓庄学校的方法,则亦不能;并且也有些不能去学的地方”[7]。

二、梁漱溟“自觉教育”的主张

一项改革若没有明确的、坚定的信念与主张,既不能吸引人们,也难以在改革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梁漱溟在广东省立一中的改革有着一定的教育精神和教育哲学作支撑。通过对梁漱溟改革主张的分析和探究,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自觉教育”。

(一)“自觉教育”的内涵

梁漱溟在广东省立一中改革伊始,明确地指出:“我的根本主张,是要学生拿出他们的心思、耳、目、手、足的力量,来实做他们自己的生活。不一定是他们个人的,就是团体的,也要由他们自己去管理,去亲身经历。总要用他们自己的心思才力,去求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学问。”[8]

梁漱溟这一主张奠定了一中改革的方向,也为找到具体的改革方法提供了指针。梁漱溟的“要学生拿出他们的心思、耳、目、手、足的力量,来实做他们自己的生活”的这一主张则是有着“学生有能力求一个合理生活”的远见,他是希望从最根本的地方来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就是对学生的“自觉”的发掘,点燃了这点小火,也就给他们成为一个人创造了机会。因此,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梁漱溟教育改革的根本主张是呼唤“自觉”的过程。

(二)“自觉教育”的原则

“自觉”的获得,需要学生们全身心的感受,需要心思、耳、目、手、足的力量的释放,而能带来这些感受和能量的则是体验。梁漱溟认为。只有坚持“务本求实”的原则去改革,去教学,去学习,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因此,梁漱溟在广东省立一中的改革是一个“务本求实”的过程,这是改革遵循的根本原则。

(三)“自觉教育”的文化观

梁漱溟“自觉教育”这一主张深深受到他个人的哲学观念的影响,它是梁漱溟哲学观、生命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梁漱溟在此时为人处世和安身立命秉持的是孔子的生活态度和西方生命哲学大师柏格森的哲学思想,流露着对“生”的赞美,自觉教育则是“生”之观念的最初的体现。梁漱溟通过自身生命感悟,糅合当时中国现实的成长诉求,使“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9]这一成人途径的基点,深刻体现着“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10]的旨意,这也是面对当时教育缺陷为教育开辟的一条道路。

三、梁漱溟“自觉教育”的实践

学校的改革不是空想出来的,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比如教育经费,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等。梁漱溟在广东省立一中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次展开的。著名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加之与李济深的密切关系,给梁漱溟的教育改革活动带来了机会和方便。“在教育厅方面,我请求容许我们有作新试验的自由,即许我们拿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方法来改造一中。这已经得了教育厅同意,并且还希望我们这个新试验成功,使其他的学校将来好效法。至于财政方面,就是请求发给暑假里所呈请的各项临时费,并且从一月份起,照十七年度的新预算发每月的经费。”[11]教育改革大致的过程是:“这次改革实经过半年的酝酿与筹备,顾推溯改革的前期,则梁校长漱溟先生于十七年十一月廿四日在校演讲《抱歉——苦痛——一件有趣味的事》实开始作改革运动的第一幕,至十二月廿四日又宣布《今后一中改造之方向》乃渐入实行时期,至十八年元月奉令改为试验中学,三月改革方案草创完成。”[12]广东省立一中作为省立试验中学,成为了广东教育改革的先锋。

梁漱溟是一个“为人真挚,做事认真”的人,决定出任之时,他就对一中有了责任,“所以,我不留在一中则已,留此即要谋一中的改造,这是一定不易的。我想在这两三天内,搬到学校里来住,把我想要怎样改造一中的意见,来和大家商量,并且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商量着去做”[13]。由此可见,梁漱溟为学校的发展在思考着,寻求着改变的方法。

(一)学校管理改革

1.成立教务委员会

梁漱溟首先对学校的行政管理作出改革,废除教务处和总务处,成立教务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梁漱溟、徐名鸿、张俶知、黄庆(黄艮庸)等人组成,负责整顿学校现状以及研究如何改造学校。教务委员会是主持全校事务的中枢机关,负责将校务会议的一些决议执行下去,在下面有事务处办理事务。另外,高中、初中有部务会议、学科会议以及全校教职员会议,讨论解决各类问题。学校形成了校长领导,以教务委员会为核心的改革团队,全校教职员都参与到改革里面。

2.学生成为校务的主人

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梁漱溟主张让教员和学生自己做事,主要是将以前在学生周围而是学校杂役代办的一些事情交给学生和教员来做,试图让学生和教员过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他认为,“大凡我们不拘对什么东西,能够生出趣味,而愿意动手去加以整理,这实在是个最要紧的问题,有极大的教育意义”[14]。为实现这一目的,梁漱溟提出了以下办法:

第一,要废除或者竭力减少校内的杂役。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层面的东西,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也能锻炼身体,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保持清洁的习惯,不奴役其他人帮忙整理宿舍和义务,有助于学生摆脱“贵族化”思想倾向。第二,要废除或者减少校内的职员,而把许多公共的事情,交给学生照料。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可以让学生来做,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来。第三,废除吃零饭和包饭的厨房制度,每个班的学生负责自己办的伙食,让学生们自己来做饭。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为学生们团队合作提供一个机会。第四,废除贸易部、西餐部以及洗衣部。让学生们自己经营这些协会,自己洗衣服,运作贸易部等部门,让他们能够得到许多生活经验。

梁漱溟的这些提议,都是在为学生们自觉、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来管理自己、管理学校,在“教学做”中生活和成长。

3.班级管理

梁漱溟在改革中,注重“班级”这一小单位所发挥的作用,营造一种团体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里面体会社会的意味,方便学生以后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他主张“以一个小班做个小范围,由各个范围做他们自己的事”;在这一小范围里,学生们需要“班主任”领导他们来处理庶务、教务、清洁、规范秩序的养成等各种生活上的事情,因此提出要“注重班主任制”。

(二)学校教学改革

1.注重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梁漱溟指出,要废除现在把学生看作被治者而教职员是治者的办法,总要想法使学生不只是站在被人管理的地位,而改善这个分为治者与被治者两种阶级的教育。他认为学生处于被治理的地位,是不合教育的道理的;老师对学生应负引导的责任,学生应该自治;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的规约来进行督促,逐步实现自律。在这里,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

梁漱溟认为“废除或减少(至少也要改良)现在讲授课本的教授法”是必要之举,因为没有将学生这一主体的自觉性考虑在内,以往的教学科目又多,上课时间又长,学生没有自修时间,学生既苦又没有多大收益。因此,梁漱溟提出减少上课时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找参考书,自己主动去学习,收获会更多。要保证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行,梁漱溟认为,需要聘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教员,给学生提供指导。

3.注重写日记

在广雅教育改革中,其中一项特色的规定就是“写日记”的规定,这也被后来广雅中学视为优良的传统之一。在当时,梁漱溟提倡学生写日记的做法,一是为了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同时也能晓得学生学业程度。日记成为学生和教员们交流的一个平台。

4.注重学生身体的养护

梁漱溟不仅注重学生们在知识方面的增长,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身体上的养护。梁漱溟提议学校校医住在学校里,还让校医给学生们开设生理卫生课程,让学生们明白身体的构造,也学习照顾自己饮食清洁和运动的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5.注重劳动技术教育

梁漱溟在改革学校时,“设立木工场、藤工场、农场”[15],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梁漱溟这些配合新的教学法实施而设置的设施,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打破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生活的隔阂,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了多彩的生活后能够寻求合理的生活。

1929年,梁漱溟因为时局变幻离开了广东省立一中,循着心中的路线,继续他未竟的“乡治救国”的梦想。在此之后,他的学生黄庆接任校长,在以后的学校治理中继续坚持着这些改革,梁漱溟提出的改革举措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梁漱溟的教育改革给当时充斥着“学校办学赚钱,对学生整个生活情形全然不顾的”的社会带来了一些清新空气。“1942年,梁漱溟再次途经广州时还受到了经过这改造的一些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从中可见改造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16]。梁漱溟在“自觉”亲身成长和寻求知识的体验中,以冷峻的视角,满怀热忱地对中国学校教育一隅进行变革,抓住教育本质的追求在于学生“自觉”的唤醒,教育根本的原则在于学生整个生活的观照;注重学生的自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关心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梁漱溟在改革中碰撞出来的教育智慧、留存的教育经验,在与我们这个时代学校教育改革相遇时,在“自觉”的飞扬中,依然能超越时空,给予我们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景海峰,黎业明.梁漱溟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74.

[2][3][4][6][7][8][11][13][14]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四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840.842.842.851.867.868.867.867.869.

[5][16]佟自光.梁漱溟的孤独思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89.91.

[9][10]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6.127.

[12]程存洁.略论梁漱溟在广州实行的教育理念[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15]广州广雅中学简史:1888—1988[C]//广东广雅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文集,1998.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梁漱溟教育改革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文化教育活动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