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永和枣树成为致富名角

2014-04-29 00:44周震宇
果农之友 2014年7期
关键词:枣农永和技术员

周震宇

提起永和红枣,山西人连伸大拇指。据史料记载,山西省永和县任家洼、河浍里一带的红枣曾经作为贡品被晋献给朝廷。新中国成立初期,永和红枣还曾被送往中南海。

永和县林业局局长贺福平介绍,永和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深厚的黄土母质与沙壤土结构,以及花期高温干燥、果期昼夜温差大的特殊环境条件,造就了永和红枣个大、皮薄、核小、味甜等独特的品质,备受人们青睐。

截至2013年底,永和县红枣栽培面积已达25万亩,年均红枣产量

2 250万千克,产值9 000万元,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说起永和红枣的崛起,还要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永和县委、县政府就高瞻远瞩地把红枣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从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全县红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不过,在发展初期,永和红枣的亩产尚不足100千克,农民种再多的枣树也赚不到多少钱,仅维持温饱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提升红枣产量,实现富民增收的目标呢?

产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管理跟不上。有些枣农虽然种了一辈子树,但用的还是20世纪60—70年代的老经验、老办法,不仅产量低、质量差,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措施,导致每年春天食蚜象甲大面积发生,头茬枣根本保不住。

针对这些问题,永和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找对策。时至2011年,永和县出台了旨在加强红枣与经济林科技管护的“绿色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经济林管理中心,划拨出专款,确定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划出了南庄的贺家洼村、打石腰的河浍里村、靳家山村、阁底的阴德河村为红枣管护重点示范村,并在3个乡镇的各个自然村挑选一户管理积极性高的示范户来管理。

如此一来,25万亩、750万株枣树便有了依靠。在此基础上,县里决定,力争以重点村、示范户科学管护为突破,辐射带动全县的红枣管护水平大提升。同时,要求各包乡技术员下到田间地头,对所包的重点村、示范户枣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汇总,并针对每个村甚至是每一个农户存在的问题拿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打石腰乡包乡技术员经过实地查看发现,管护重点村靳家山村的枣树主要存在栽植密度大、树冠高,结果部位上移、外移较重的问题,于是拿出了针对这个村的管理总原则:一是将树冠高度尽量控制在行距的80%左右,便于通风透光;二是采取回缩、更新或上堵下刻的办法,逐步压低结果部位。枣农们根据这些办法对枣树进行了修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技术员下乡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枣农不理解的情况。管理中心主任任冬明告诉记者,东征村的一户枣农因为枣树长在平地里,树势旺,造成树木郁闭度过大,技术员想帮着他修剪一下,他却说:“你们剪一根条子,我就少打七八千克枣,我不用你们修剪。”面对这种情况,技术员就引导他参观别人家枣树修剪后丰产的实况,以转变他的思想。四五天下来,这个枣农听技术员讲理论,看技术员修剪树冠,他也心动了,主动和技术员商量,帮他修剪枣树。

为了真正实现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2014年,永和县委、县政府和山西省农科院建立了院县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农科院把永和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院县科技扶贫示范县。刚过完春节,山西省农科院的红枣专家按照红枣的物候期及生长规律,分4批到永和县蹲点,巡回各示范园、各村委管护基地进行实地指导、培训。

“向科技要产量,更要向科技要效益。”永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遍布永和田间山野的枣树都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猜你喜欢
枣农永和技术员
Heredity of clusters in the rapidly cooling processes of Al-doped Zr50Cu50 mel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贫困的永和变了乾坤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溧阳市永和小学简介
转运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
塞上金秋枣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