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的中国梦

2014-04-29 00:44张静莹
大众汽车 2014年7期
关键词:耐力赛勒芒保时捷

张静莹

赛前热身嘉年华

2014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于6月14日~15日举办,在比赛前夕,勒芒市市长和萨尔特省省长专门为中国媒体举办了见面会,领导们的致辞没有冗长的演讲稿,法国人很随意,传达的信息只有一点:如果有一天哪位中国车手赢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或者中国生产的赛车第一个撞线,那么这座小城便会在一夜之间被14亿人炒热。六月中旬的勒芒,早晚很凉,一定要穿上外套。而到了中午,气温又会陡然上升,当地时间6月12日晚,我们已从巴黎戴高乐到达与勒芒两点之间的中转酒店。6月13日早上匆匆吃过早饭,便赶忙自驾车往勒芒市赶去。要知道,此时会有超过20万人从法国的各个地方驱车来到勒芒,堵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运气不好,找停车位就要花掉2个小时。

我们要赶过去看13日下午的车手巡游嘉年华,此前我从未想到法国人会把巡游路线两边的人行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巡游期间,一些法国车迷会带着自己的超跑加入巡游队伍,法拉利LaFerrari、布加迪威航、保时捷918 spyder、迈凯伦P1、迈凯伦650S、兰博基尼Avantador、奔驰SLS AMG、阿斯顿·马丁Vanquish、日产GT-R……除了这些在中国也能看到的大玩具外,我最希望见到的是保时捷车队的马克·韦伯、前F1美洲虎车队车手克莱因,以及前F1车手费斯切拉。幸运的是,随后他们一一出现在了眼前。

早有耳闻,比起那些正儿八经的场地赛和拉力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更像一个大party,车迷借着周末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烧烤架、炭火、食材、吉他围坐在一起。每年亲身前往法国观看比赛的观众都超过20万人,最多的一年达到了30多万。由于比赛时间较长,所以不论车手、维修人员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感到疲惫。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房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约10万辆汽车。

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娱乐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观看窗外时速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堪称赛车界独一无二的风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盯着直播屏幕坚持24小时,他们都在享受聚会的过程。真正爱车的人,不但会把自己收藏的老车开出来“嘚瑟”,他们甚至会邀请你进入车内,分享他与爱车的故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更像法式大餐,各个环节必不可少,在经历了开胃酒、垫席菜和可口的热汤后,主菜的滋味也越来越让人期待。

格子旗下的中国人

能够参加勒芒耐力赛的车手,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佼佼者。没有经过大型赛事的打磨和锤炼,没有在方程式和拉力赛上夺得骄人的成绩,绝没有底气走进勒芒六月炽热的封闭高速公路赛场。也正是如此,东方面孔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很少,以全华人组合出战勒芒更是该项赛事90年历史上第一次。2014年,首支由全华人车手班底组成的OAK racing team ASIA(以下简称OAK亚洲车队)正式成立,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的大日子,方骏宇、程飞、董荷斌三位车手在队伍里显得格外惹人注目。

方骏宇,1990年3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现居中国香港,被誉为“中国香港最年轻的方程式赛车手”。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3年的奥迪R8 LMS杯赛上海站,后又在澳门见证他夺取年度总冠军。在自己的第二个本命年里能够踏入勒芒的围场,方骏宇已足够幸运,不过他最大的愿望还是进入F1。以一个方程式车手而论,方骏宇的起步有点晚,“2004年3月,我跟着爸爸去珠海参加保时捷的赛道日,那时候第一次看到雷诺方程式。我之前对方程式的印象就只是停留在F1。爸爸问我,想不想试开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便不断去尝试。终于在2005年3月,我得到一个ART车队的试车机会。从2006年开始,我参加了一年的雷诺方程式比赛,2007年参加了马力更大的雷诺V6方程式。”

参加赛车初期,方骏宇成绩不算理想,故障和退赛时常伴随,好在他适应比赛的时间很短,从雷诺方程式到雷诺V6,再到欧洲F3,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卡丁车培训的小方一直努力适应这种快节奏。经过多年欧洲征战,方骏宇已经完全融入到欧洲赛车的大环境中,思维、视野、甚至赛车态度都带有欧洲赛车的烙印。在过去八年里,他坚持跑方程式,就是争取成为首位跑F1正赛的中国人,“我希望25岁之前能够在F1车队中觅得一个正选车手的席位,当然,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一线车队车手位置几乎按兵不动,中下游车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如果能找到一个领路人,与车队建立通畅的联系,事情发展起来会顺畅很多,我会为此努力,并且期待伯乐能早日出现。”

然而,把握自己仅仅是成功的一面,懂得选择一辆好车也是车手取得成功的必要。中国武侠文学中的高手,往往量身特制奇异兵器,人器合一,战如一体,才能无往不胜。对于赛车手来说,能够在赛时臻于车人合一,就握住了超越平凡的诀窍。很多世界顶级车手会根据赛车来选择车队和比赛,人与车的磨合,对于赛车这样一项人类险些无法把握却要不断挑战极限的运动而言,是决定性的环节。在赛车手的眼中,一辆赛车的品质往往由四个部分决定:发动机、底盘、空气动力套件和轮胎。如果说前三者考验的是汽车制造商的实力,那么轮胎的选择考验的是车队的智慧。方俊宇坦言:“如果只能选其一,轮胎的品质对于勒芒耐力赛而言更加重要。因为发动机的马力需要通过轮胎传导,轮胎的抓地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动力的输出大小,没有强大的抓地力,赛车手就不敢全力踩油门,更不敢在过弯的关键时刻加速,再强大的发动机都无法保证赛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流畅。”

勒芒大百科

勒芒大奖赛的组别:

勒芒大赛共有四个组别,级别最高的是LMP1,“Le Mans Prototype”(勒芒原型车)的字母缩写。最高组别又被细分为两组:即强制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厂商车队(LMP1-H,H代表Hybrid)以及允许使用传统驱动技术的私人车队(LMP1-L,L代表Light)。今年强势回归勒芒赛场的保时捷919 Hybrid战车参加的就是LMP1的竞赛。第二组别是LMP2,与LMP1差别主要在车身尺寸和动力系统限制上,OAK亚洲车队的方骏宇、董荷斌、程飞三位华人车手驾驶的Ligier JS P2 HPD赛车就属于LMP2组。第三组别是LM GTE Pro(原GT1组别),采用了更加偏向于量产化的赛车参赛,例如今年保时捷派出的911 RSR赛车就是基于第七代保时捷911平台打造而来。第四组别LM GTE Am(原GT2组别)则开放给非专业车手参赛。这些以发动机排量、车身种类和增压方式等为区别进行分组的不同规格车辆,将在同场同时进行比赛,堪称勒芒24小时赛的一大特色。

轮流驾驶的规则:

如今,装备精良的LMP1组赛车只需3分多钟便可完成一圈比赛,24小时下来可完成约380圈。和F1比赛中一名车手独立操刀跑完不同,早期的勒芒赛事没有限制车手人数和驾驶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两位车手轮流驾驶,到之后的3位车手并肩出战,再到90年代后出于安全考虑,规定了每位车手的连续驾驶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主力车手的总驾驶时常不得超过14个小时。在勒芒赛事中,车队的作战决策方面也呈现出了比F1更加注重团队配合默契性的特点。

勒芒式发车:

即当出发指令发出后,车手要穿过赛道冲向自己座驾,并以最快速度启动车辆出发。如今保时捷车设置在方向盘左侧的钥匙孔,最初就是在这一规则下为争取时间而设计的。勒芒式发车一直保留到1969年,从1970年开始,车手们可以坐在赛车里静候出发信号,而自1971年开始,勒芒采用了动态发车,并一直沿用至今。勒芒需要进行三次排位赛,以最快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决定发车顺序。

为省油而战的特殊规则:

勒芒大赛规定:在进站加油过程中,技师不允许对赛车进行修理和换胎等操作,而修理和换胎时,又不允许同时加油。这使得厂商纷纷想方设法减少进站加油时间,这无疑促进了内燃机燃油经济性的提升。为了激发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师的热情,勒芒给予了LMP1-H组别相当大的研发自由度,在排量、气缸数量乃至汽油还是柴油、是否配备增压技术和能量回收系统数量方面都不做限制。而LMP1组别赛车单圈的耗油量如果超出限制,会面临从10秒到2分钟不等的罚时。

离死亡最近的车赛:

自1923年开始举办此项赛事以来,算上2013年刚刚离我们而去的丹麦车手西蒙森,一共有24位车手魂断勒芒。而最大的惨剧发生在1955年6月11日,法国车手Pierre Levegh的奔驰300 SLR赛车与一辆捷豹赛车发生碰撞,起火后砸到了看台上,造成车手本人和83名观众死亡,120人受伤。闯祸的奔驰和捷豹均宣布永杰退出大奖赛,那一年欧洲大大小小的汽车赛事都纷纷被取消,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甚至宣布在国内禁止赛车运动。直至今日,瑞士境内仍不许举办任何形式的汽车赛事。

走进生活的勒芒技术:

因为大赛对于技术革新没有限制,于是参赛厂家纷纷不惜血本,将发动机、悬挂、材料方面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勒芒赛车上,这为新技术的实验提供了最理想的载体。雾灯于1926年在Loeeaine Dietrichs勒芒赛车上诞生;米其林在1951年在蓝旗亚赛车上使用了辐射状轮胎;捷豹在1953年研制出了“刹车盘”;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FSI(燃油直喷式发动机)、TDI(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ASF(全铝车身空间框架结构)等技术最先出现在勒芒赛车上。过去的勒芒赛车需要车手来控制赛车,如今GT组别的原形赛车则基本由计算机控制。车手需要根据轮胎、刹车、发动机的温度和损耗、弯道附着力、夜视仪、天气等因素进行参数微调,而这一切都是在时速超过200公里时进行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将来到你我身边。

最具魅力的勒芒夜赛

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最大的看点在于夜赛。当车手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时,任何一点小失误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虽然赛道上会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但赛车手很难判断和前车的距离,后视镜一片模糊,刹车点标记也无法清晰的看到,对车手的驾驶技术和对赛道的熟悉程度是一大挑战。在勒芒夜赛上,车手最喜欢的是自己的大灯,最讨厌的是后视镜里别人的大灯。

勒芒的艰苦程度:

作为全球各种耐力赛中最艰苦、时间最长的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全球顶尖车手参赛,像维伦纽夫这样的前F1世界冠军和勒布这样的WRC霸主都欲罢不能。在勒芒三分之二的路段上赛车平均时速为370公里,在直道上则可高达404公里/时,比速度最快的协和客机的起飞时速还要快44公里!比赛从当地时间第一天1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15点结束,换人不换车,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将获得冠军。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大约可以行驶5000公里。

夺冠最多的人和车队:

2013年,丹麦车手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Kristensen)继1997、2000、2001、 2002、2003、2004、2005,2008年之后,第9度胜出,成为史上夺冠最多的车手和名符其实的“勒芒先生”。

自2000年首度夺冠之后,奥迪作为厂队13次获得勒芒冠军,以致于奥迪R8、R10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车的代名词。自1999年投身勒芒以来,奥迪奠定了在汽车制造领域雄厚的技术基础,树立了运动与科技的品牌形象,一举成为世界三大豪华车制造商之一。

奥迪、丰田、保时捷的夺冠大战:

勒芒24小时耐力赛历来都是精彩纷呈,而今年的比赛在排位赛前就事故不断。奥迪车队的罗伊克·杜瓦尔在练习赛中高速撞向护墙,他所驾驶的R18赛车在这次事故中严重受损,杜瓦尔本人受伤,不得不被队友吉尼替代参赛。保时捷的强势回归也是一大看点,马克·韦伯自F1红牛车队退役后,随保时捷厂队来到勒芒,他的表现让人期待。丰田车队如赛前所预料般抢眼,F1车手中岛一贵帮助车队拿下杆位,还刷新了勒芒排位赛最快圈速记录。一切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巴黎时间2014年6月14日15点,勒芒24小时耐力赛正式开始,为此次大赛挥旗的是两届F1世界冠军、现任法拉利一号车手车队费尔南多·阿隆索。比赛开始后,丰田7号赛车与保时捷20号赛车展开了激烈争夺,雨水天气也引发了多起事故,丰田8号赛车和奥迪3号赛车发生碰撞,后者直接退赛,丰田赛车经过修复之后也退出了冠军的争夺。入夜之后,奥迪2号赛车向排在第一的丰田7号赛车发起挑战,但两部赛车的差距始终维持在一分钟以上。然而由于丰田TS040 HYBRID电子系统故障,丰田7号赛车不得不将领先位置交给奥迪,丰田阻击奥迪的勒芒冠军梦因此破灭。保时捷也有机会登顶。奥迪的1号赛车因为更换涡轮而让队友奥迪 2号赛车和前F1车手韦伯的保时捷10号赛车超越,此时比赛还剩下三个小时,但保时捷的速度难以跟上奥迪,并在比赛还剩两个小时遭遇故障,痛失登上领奖台的机会。

次日15点比赛落下帷幕,奥迪再度延续了不败神话,2号车和1号车包揽冠亚军,丰田车队获得季军,代表OAK亚洲车队出战的中国车手组合方骏宇、程飞、董荷斌排在全场第11名。

赛后,OAK亚洲车队的方骏宇和程飞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展开,立即吸引了大批媒体。赛前因为赛车的种种问题,三位车手并没有很多时间试车,车队给他们的目标也简单得不行:能撑多久撑多久。没想到,三位帅哥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将33号赛车完整开了回来。想到自己曾经在韩国灵岩赛道见证中国车手程丛夫夺得奥迪R8 LMS杯赛分站冠军。当他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国歌响起的一瞬间,我哭了,眼前浮现的都是这些年他经历的艰难和不易。此次勒芒何尝不是中国车手攀登的又一座新高峰?很多人羡慕我,因为我的梦想之一就是去现场看一次勒芒24小时大奖赛。如今不但我圆了梦,还见证了另外三位华人赛车手的勒芒梦。

那一刻,我想起了方骏宇在夜间即将替换队友前发的微博:“我将在33号车上看勒芒赛道的日出。”

猜你喜欢
耐力赛勒芒保时捷
保时捷Taycan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圆满收官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开赛!
山海间,享受纯粹的驾驶乐趣 保时捷Taycan
宾利品牌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庆祝百年华诞
勒芒
888号车拿下SIC888首场冠军 首届上赛888公里耐力赛圆满落幕
傲气凛然 保时捷718 CAYMAN
After 24h:除了耐力之外,适当的放松亦很重要
听说你们想开保时捷?所以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