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利婕
摘要:歌剧是融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歌剧《运河谣》以民族唱法为载体,以京杭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见证的离合悲欢、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运河谣》在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歌剧传统和借鉴西方歌剧创作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将民族性、现代性、亲民性与世界性有机统一,是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气韵与浓郁现代风貌的歌剧。
关键词:歌剧;人物形象;塑造;音乐设计;舞台设计
一、作曲家印青简介
这部大型民族歌剧的曲作者,是被人称为“歌曲之王”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总政歌舞团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八、九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其代表作有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边关军魂》、《走向复兴》等。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合作)、舞剧音乐《妈祖》、《最后的骑兵》、《村官普发兴》等影视音乐作品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金奖等。
二、剧情介绍
《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以民族唱法为载体,以京杭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见证的离合悲欢、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该剧从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呈现出民族歌剧所特有的艺术质感与艺术魅力。《运河谣》讲述了发生在明末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段爱情传奇:明代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声为逃脱官府的追捕、唱曲艺人水红莲为躲避逼婚做妾、盲女关砚砚为找寻负心的夫君,不约而同来到恶霸船主张水遥的船上。在由杭州向北京航行的漂泊中,为了求生,并与运河恶势力的代表张水遥抗争,秦啸声与水红莲萌生了爱情,二人又与关砚砚母子产生了亲情。最后,水红莲为了让秦啸声、关砚砚逃脱张水遥与衙役布下的罗网,放火烧船、投身烈焰,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爱人和亲人的生。展现京杭大运河背景下的舍身取义、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写照,人间关爱无限,宁愿为爱献身,这种结尾不是悲剧,而是浪漫抒情的正剧。用音乐来描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故事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挑战。
三、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
《运河谣》的音乐饱满有力,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人沉醉其中。歌剧分六场,优美动听的音乐贯穿始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音乐设计,以歌谣体加板腔体的写作方式为主。不照搬西方歌剧宣叙调写法,歌剧不排斥说白,谱曲注意四声、讲究上口,基本不见新歌剧“洋歪歪”的宣叙调,音乐主题采取单曲贯穿的方式。主题歌《运河谣》从头到尾不断反复若干次,连接戏剧、形成对比,深化了戏剧主题,发挥了音乐揭示戏剧内涵、制造戏剧环境,形成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歌曲流畅动人,令人回味。
该剧音乐有三个主题,首先是运河的主题,是通过一首《我们是运河的流水》由女生的合唱、重唱及轮唱来展现,其中轮唱在剧中要出现八次。还有一个体现运河的主题就是叫‘运河谣,运河谣是一首民谣,旋律简约但是很动听,是优美抒情的女生独唱,这是运河的主题。
四、“水红莲”人物形象的塑造
水红莲戏剧形象分析。“水红莲被塑造成了一个敢爱敢恨、有正义感的江湖艺人,她既刚烈、俏皮、泼辣但又很善良。为了爱情,为了正义,为了追求人间的大爱,最后她死了。她的死,既体现出对关砚砚和秦啸生的一种爱;另外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种使命感,就是想通过她的死来掩护秦啸生进京告状,告倒贪官。这样一来,人物就更丰满了,音乐的张力也更大。你能感受到这就是运河,它可能从杭州到苏州一直到北京。具体到某个人身上,比如像水红莲,她打小就在运河上来回走,她是江湖艺人,她吸收的文化可能南北都有,她的音乐就不能固定在某一个地域特色上而。所以专门给她设计了一个主题,一听就知道这是运河上唱的旋律。”表现在水红莲在前半场很多唱段是非常清亮甜美的纯民族唱法,如《运河谣》、《灿若星辰的目光》,以及恶霸斗趣的那几段,和剧情刚开始比较轻松活泼的情节相符。后半部分是咏叹调居多,如《来生来世把你爱》等等。漂泊和迁徙是人类最普遍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在漂泊人生中追求理想的爱情、寻找心灵的家园。到最后情感的升华,水红莲超越小儿女之爱的人间大爱,使得秦啸声与关砚砚找到了漂泊者心灵的家园。
五、歌剧《运河谣》水红莲主要唱段艺术塑造
(一)优美抒情的主题曲。第二场水红莲与落难书生秦啸声摇橹而出,水红莲吟唱了一首动听的歌谣,这便是《运河谣》的主题曲——“运河谣”。剧中由于患难相知,秦啸声与水红莲两人产生了真挚爱情,这种民歌体的优美旋律,是女主角水红莲的音乐主题。这首主题曲洋溢着江南水乡的婉约悠扬,不仅旋律动听,而且在演员细腻逼真的演绎下,美丽富饶的运河美景仿佛就在观众眼前。音乐主题采取单曲贯穿的方式,随着故事的发展,主题歌“运河谣”的主导动机从头到尾不断多次出现,连接戏剧、形成对比,深化了戏剧主题,发挥了音乐揭示戏剧内涵、制造戏剧环境,形成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歌曲流畅动人、令人回味。
(二)《运河谣》的舞美以实景为主,兼有写意。一船、一河、一桥为主景,明了简洁。上半场结尾,到过瓜州闸一段戏时,巨大船体上翘;到水红莲放火烧船时,船体上翘且下沉,这些高潮戏景观带给观众不小冲击。视觉有刺激、有震撼力。只是现场操作未完全到位,戏剧性还不够强烈。服装化妆也写实,还原明代运河码头市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与戏剧传奇风格十分吻合。
(三)将流水般动态的场景,相对固化在特定空间内,这是中国歌剧舞台一个成功的创举和范例。那缓缓移动的船只、帆影、那渐渐掠过的石滩、山峦,运河水面的波纹、波光、波涛,流向、流量、流速……那般真实又那般虚幻,视觉变化触动心理波动,双重效果若隐若现。
六、创作技巧的创新
与以往传统的民族歌剧不同,《运河谣》不但继承了以往西方歌剧中“宣叙”和“重唱”等结构,还将很多民族唱法加入了这部歌剧当中。印青在这种西方歌剧形式的基础上,依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民族唱法等特性,让人觉得唱词和旋律跟中国的语言结合的非常融洽,听起来非常舒服,令整出歌剧的感觉焕然一新。他借用了很多民族音乐的一些创作方式。比如说中国民歌的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这样作品不仅具有重唱的演唱效果,也更具有戏剧性的张力。歌剧在很多环节上都有歌舞并行的表演,而这种借鉴西洋歌剧的合唱形式,也是在之前的民族歌剧中十分少见的。
【参考文献】
[1]胡薇.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新趋向[N].光明日报,2013(01)
[2]傅显舟.民族歌剧《运河谣》评析[J].歌唱艺术,2012(10)
[3]李嘉睿.中国民族歌剧及《运河谣》观后随笔[J].音响技术,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