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哼鸣在歌唱中的作用

2014-04-29 11:25王丽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共鸣声乐艺术歌唱

王丽

【摘要】哼鸣在演唱实践中始终是中心问题。通过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会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关键词】哼鸣;歌唱;共鸣;气息控制;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娴熟的技巧、良好的音乐感觉之上的,而经过专门的声音的技巧训练则是学会歌唱的第一步。在多种的训练手段中,哼鸣练习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歌唱发声的综合基本技能训练之一,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一、“哼鸣”的概念

哼鸣也称为“哼唱”,是形成正确发声机能活动的重要练习。“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动作,大家在心情高兴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哼唱着歌曲,这个时候的声音就很松弛、通畅和清晰,包括生气的时候“哼”一声,对谁藐视的时候“哼”一声,这些时候的“哼”的声音和我们声乐训练时候的“哼”位置是相同的,而歌唱“哼”的时候的口腔保持半打哈欠的感觉,上颚抬起来,它的动作比说话的状态夸张,动作大一些,另外声音位置更高、更集中,用吸气的状态把声音叹到鼻骨到眉心处,这样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一个重要的通道——鼻咽腔,而鼻咽腔就是获得“头声”的唯一途径,从而更快速有效地获得丰满的、高位置的、高泛音的头腔共振,使声音在头腔内经过装饰、扩大和美化,形成富有力度、有伸缩性、有穿透力、成熟的声音,并不觉得怎么用力就体会到共鸣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在歌唱中不可低估的基础地位和必要性。

二、“哼鸣”的练习方法

哼鸣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强化训练,而是一个渐进的感觉的体验和领悟,并不是简单地用鼻子哼就可以了,它的具体方法是,嘴唇轻闭,上下齿分开,舌尖抵在下牙床,口腔内像包着一个鸡蛋一样,下巴、脖子、喉咙要放松,整个发声通道保持自由打开,同时要保持吸气状态,均匀的,舒缓的。保持各个声部都要有较高的共鸣位置,在唱的过程中鼻腔和眉心处都会有轻微的振动感。以下四个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练习的:

第一,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饱满的歌唱状态。笑肌要抬起来,保持微笑,像做惊讶的状态一样,鼻孔兴奋地张开。

第二,哼唱时声音是上颚以上发出来的,每个音要保持同一个位置,挂在面罩上高中低音区转换的时候衔接要稳定、自然。

第三,在横膈膜的支撑上口和鼻同时向下吸气,喉咙不要捏,喉结不要往上提,在各个声区时都不要挤压,一定要保持在气息的支撑上哼唱。

第四,双肩、胸部都要放松,保持叹气的感觉唱,不要把气都憋在胸口,气息只有下得去,声音才能上得来。

练习时不需要用很大的劲,尽量做到小声、轻声,上行、下行都要注意声音的位置,尤其是下行音阶的练习,歌唱时往往因为声音越来越低,就容易放松,声音位置就容易掉下去,这时候就更需要保持高位置的状态,把声音往头腔里送,这样才能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使其能够轻巧、灵活地哼唱。

三、“哼鸣”在歌唱中的基础作用

(一)哼鸣有助于初学者声乐学习的提速(自然放松、正确发声)

音乐教育家阿克登说“哼唱是初步练习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它作为一种基础练习,整个状态是一个非常轻柔和谐的振动的过程,它在哼唱时比较放松,对整个生理机能有调节的作用,歌唱者只需要唱准音阶,随着音阶的变化恒定声音位置,控制好气息,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缓慢控制发声的各个机能体制,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包括身体的各个紧张部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它也直接影响到声音效果的好坏,这种练习会使喉头相对稳定,声音能够很好地保持在高位置之上,在鼻腔和头腔产生共振,产生“泛音”。这样做能使歌唱者很有力地把声音送到头腔之上,加上它是单纯的一个母音,和谐性、统一性比较强,这样也会使喉头始终处于发声的最佳位置,不压迫颈部肌肉,歌唱时相对容易把握,过渡比较平缓,重要的是它具有科学的发声功效,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二)哼鸣有助于气息的通畅(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平衡)

呼吸是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也是发声的原动力。吸气的时候是通过鼻和口同时进行的,不能过深也不宜过浅,“打哈欠”作为吸气的一个起始练习,它需要吸气的时候借助于横膈肌的下降,两肋骨的扩张,把气吸到肺的底部,腰部四周也微微膨胀开,肚脐以下的小腹是略微收紧的感觉,在歌唱送气的时候,小腹越来越紧,推动气息往声音位置走,结合在一起,支撑住歌唱时候的高位置。它能使在歌唱的过程中,气息均匀、灵活流畅而有支持,节省又有控制,使声音灵巧轻松又富有弹性,用小声的“哼鸣”将气息由下腹至头顶,就像说话的感觉一样,没有注意吸气,气息就在下意识地根据话的长短、语气、情绪而去进行调整。歌唱时也是一样,吸的时候,不仅依赖横膈膜的上升,还依靠腹腔的压力,将肺吸入的气息呼出,呼气时依然要保持吸气时往下沉的感觉状态,逐步地放松,控制好气息,将呼出去的气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在需要换气的地方换气,这时还需要小腹的推气,它和呼气形成一种对抗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支点。用气的时候以横膈膜及两肋做支点,使气息呼出时有节制且均匀有力,声音都会在控制的气息之上,将气息融入音乐表现之中。哼鸣练习能使吸气和呼气达到有效的控制,在哼唱时声带比较松,不需要较多的气息,就像说话时候用的气息一样,包括像唱到连音、高音以及音程跳度大的音时,也能很好地控制和过渡,达到平衡和稳定。

(三)哼鸣能够使声区统一,稳定高位置“头声”

在整个发声过程中,共鸣的作用不仅扩大了音响效果,还美化了声音,正确运用共鸣器官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体分高、中、低三个声区,分别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在唱高声区时头腔共鸣运用得多一些,并不代表没有口腔和胸腔共鸣,声音的发声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器官的协同合作,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其次中音区口腔共鸣偏多,低声区胸腔共鸣偏多一些,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这个概念,以为追求声音的量,这样就容易造成喉咙的挤、压等现象,而哼鸣练习针对这一毛病将能得到明显改善与解决,在练习过程中,借助于气息的支撑和推动,使声音在这三个声区里自然转换,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的共鸣器官,做到丰满结实、有穿透力。另外,哼鸣练习在控制气息、共鸣器官的同时,更容易体会到声音的位置感,找到声音的好位置,它把所有声区的字和音,都集中在头腔共鸣这个焦点里,在气息的支撑下,位置越高,音质也就越有力,使人听起来不是从嗓子里挤出来的,而是像从头腔发射出来的,同时胸腔、口腔也要用,各个共鸣腔在不同音高时使用分量不一样,歌唱者全凭感觉调节声音冲击的位置,但是主要的注意力会往头腔放,这样的练习会使歌唱者保持一种良好的习惯,达到声音的混合共鸣,保持通畅,声音位置的稳定,音色的统一,歌唱的音域也极大地得到了扩展。因此,哼鸣技巧的运用,不仅有效地练习了声音高位置的调节,获得了头声,还使其有控制地发声,轻巧、灵活地运用发声器官和共鸣能力,让歌声变得更漂亮。

总的来说,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有成就者练声的极好方法,它在歌唱中的基础作用所带来的多功能效应也不可低估,它帮助我们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集中结实、优美圆润的歌声,也成为打开歌唱之门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共鸣声乐艺术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