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
摘要:新形式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体育课间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使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的同时把学习带来的压力与紧张的气氛及时的宣泄出去。通过“阳光体育”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得到满足。
关键词:大课间;必要性;原则
当前,大课间活动正在各地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每一个学校都根据各自条件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经过实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更有的地方把是否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是否单一等作为考核学校的加分条件之一。笔者就在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了以下探索,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一、在中小学开展大课间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课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传统体育教育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校器材、场地等的限制,只能单一地传授一些体育知识和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具有教学内容单一性、教学时效间歇性、学生参与性不高等特点。而开展大课间,解决了时间方面存的问题,响应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解决了内容单一的问题,根据学校的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还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有的学校开展国学朗诵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更是吸引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解决了参与性不高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这么说,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得以长足的进步。
(二)开展大课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第一”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适度的体育活动不仅是保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积极参与锻炼的生活习惯。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选取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体育活动作为内容,便于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为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大课间,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包含硬文化和软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学校软文化的一种展现。大课间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大课间丰富多彩的内容,无不传递着文化的气息,处处渗透着学校文化的传承。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对紧张的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智力活动的一种调节,它还能满足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开展大课间,有利于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
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不但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能充分反映学校是否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还能反映学校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水平。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以调节学生身心健康为重任,自身的使命要求他必须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喜欢的特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总结提升奠定坚实土壤基础,学校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完全可以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展现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课程。
二、在中小学开展大课间的类型
(一)统编内容:大课间活动的统编内容包括国家统编内容和地方统编内容两部分,国家统编内容是教育部组织编排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武术等项目。地方统编内容是指不同地区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民俗等设计、规定的内容。
(二)自选内容:自选内容是指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
1.民间、民族、民俗的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达体舞等。
2.學校、学生自己编排的韵律操、健身舞、花样跑操等。
在我们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各年级开展了不同的大课间活动。比如初一年级主要以全民族团结这一方面来开展活动,由学校自编了一套民族舞韵律操。初二年级结合汉源是少数民族县的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学会感恩这一板块进行设计,并根据学生正进入青春期的特殊时期,组织学生跳彝族达体舞,并进行一些自由活动,像跳绳,踢毽子,跳格子,呼啦圈等。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手语感恩的心。初三年级则在校园里进行花样跑操。高中年级
三、在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要坚持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把德育教育全面的渗透进大课间活动,如组织朗诵《弟子规》,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指导、引导孩子学习做人的道理等。
(二)科学性原则。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时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等。而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单纯为了完成有大课间活动而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必须考虑师生的参与性,设计的内容难易度要充分考虑所有人员都能参与,换言之不能专业性太强,不能只针对少数有特长的人员而设计。
(四)创新型原则。每个学校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学校的学生特点、学校所处的区域经济、文化的特点、学校的传统等方面,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才能充分展示大课间的丰富多彩,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五)趣味型原则。设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如设计滚铁环就比设计成跑步有趣,学生的参与性就高。
(六)因地制宜原则。学校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学校规模、体育活动场地、现在体育设施、学校的特色文化和当地、当时的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的进行。否则设计出来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么就是不易操作,要么就是参与度不高,很难推广。
(七)适度的原则。教师要掌控学生的运动量,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并组织做好放松活动。避免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超负荷运动等原因,而带来影响下一节文化课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八)安全的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体育运动项目。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既然是一种生活,大课间活动就应绚丽多彩,人情味十足,为学生们诗一般的生活增光添彩,既然是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大课间活动就应以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建构。学校开设大课间体育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共同构建鲜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