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术教学过程广泛的观摩先人或者他人的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国美术馆和博物馆资源比较匮乏,以至于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的运用原作去引导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往往就忽略了原作观摩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原作观摩的重要性出发,来具体阐述它的意义,既有利用学生了解作品精神层面的东西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师造化”,就这一点本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原作观摩;“师古人”;“师造化”
观摩,即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本文的原作观摩,是指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美术馆或者是收藏展引导学生对前人或者是同时代的优秀作品进行拜读、揣摩,使其获得审美感受,从而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身的绘画水平。
众所周知,学习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观摩。通过观摩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能能获得身心的喜悦,而且通过可能更好的了解这些作品“内部”的一些东西。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与观赏相结合的办法把自己的课堂偶尔能搬到博物馆或者是收藏展,通过讲解和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想学生应该会获益匪浅,也会成为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象征之一,她可以映射出每个朝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支流;除此之外,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可以提高人民的审美意识,增强人民对“美”的深刻理解。
早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可是,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原作观摩的风气越来越淡,这些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在美术教育或者研究中缺少体系。以我本人的亲身感受来说,每次驻足在前人优秀的作品前时,结合自己以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总能唤起内心的一些东西也总能找到创作的某些灵感。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白谦慎在他的《私人收藏与美国的艺术史研究》一文中曾经说过“中国艺术研究中重原作观摩的风气越来越淡了”。他本人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时,会更多的利用博物馆的收藏和私人藏家藏品,所以他总是把自己的课堂搬到一些博物馆和私人藏家那里去,旅居纽约的知名收藏家王季迁先生那里就是他和他的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想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我也会把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展当作我的课堂,充分利用这些东西不遗余力的把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因为我深知原作观摩的重要性。
一、只有通过观摩原作才能让学生不光了解作品表面上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作品深处的意思,了解作品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把观摩中的作品放到整个艺术史中,对比每个朝代或者国家不同的绘画风格和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别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清晰的理解艺术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会真正的领悟到什么是伟大的作品,他们伟大之处在哪里?什么是优秀的画家,他们的优秀之处在于哪里?他们的创作动机是怎样的?他们的成长经历如何?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自己的用笔、用色、是如何在绘画的过程中来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这些只有通过原作才能和作者更好的进行对话和沟通,在这里作品本身就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它才能隔空和作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某种精神感受。
二、只有通过原作观摩才能带给学生巨大的精神感触。博物馆或者是收藏展展出的一些优秀的作品,无论是“鸿幅巨制”还是“只言片语”,都会更人深刻的艺术冲击力,这是印刷品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过于依赖课本或者一味的去琢磨印刷品上面的一些东西,那么他们只能做一只井底之蛙,因为他们永远跳不出自己画的那个“圈”。如果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一些机会去了解原作观摩原作,我想应该可以弥补我们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缺陷。陈丹青先生也在自己的《退步集》中提到过:“印刷品虽便于流传,然其大弊是无序,每本画册的获取途径、翻阅过程,随意性、偶然性太大了,久而久之,乃无形中构成几代人芜杂混乱的美术史观,以致无所谓史观,只是对一两位画家发生偏爱,有点无面,散乱无序。其结果,是我们的个人经验总难在整体文化背景中寻获恰切的位置。”我们美术教师要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教材和印刷品,但是不能过分的去依赖它们。如果过分的去依赖就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就会使学生的眼光永远固定在那一个“点”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将这个“点”转化成“线”,最后把这条“线”转变成“面”就成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人认为只有把一些美术馆和展览搬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并且与教材相结合才能达到这种“面”的效果。
三、我们都知道,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要打动人心。我们在欣赏一幅名作时,不仅要注重作品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对原作进行很好的观摩和分析才能得到一些正确的信息,比如说通过赏析某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当时的民风民俗,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通过作品的外在形式来感受那个社会的各种状况。比如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画的物象的眼睛都几乎是白眼向天的,他的这种独特的画法就来自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单靠讲解这些让学生去记忆也是可行的,但我想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让学生去观摩作品,我相信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当年繁华的真实写照,反映的是北宋经济的繁荣。画面上的艺术形象带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种感受是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只有通过原作观摩才能获得。
四、原作观摩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师造化”。学生通过观摩原作可以很清楚直观地去吸取作品的优秀之处,比如说笔法、构图等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把这些优秀的东西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从而转变为自身的一些东西。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原作观摩这一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目的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去学习前人而且又要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度”。在“师古人”的过程中,学习描写对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解决好怎么画而不是画什么这一主要的学习目的,使观摩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这个社会和文化都在发展的时代,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附著在思想上的。随着时代的潮流,形式也许会变但是思想给人的启发却是长远的。本人认为美术教育要立足于本时代,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美术教师既要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把知识只局限在课本上或者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走出去”,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这些“第二课堂”,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做出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谦慎.私人收藏与美国的艺术史研究[J].中国书画,2014(01):4—7
[2]陈丹青.退步集[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凯莉.从美术作品的观摩反观園林教学中的实例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葛丽敬,女,1985.10出生。山东聊城人,现就职于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