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庆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dl disease,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57年在美国的Gumboro最先发现,它主要侵袭3~10周龄的雏鸡,尤其是4周龄内的小鸡。病鸡群的死亡率达5%~30%。本病毒损害的器官主要是腔上囊,引起腔上囊充血、出血和坏死,并引起腿部肌肉出血及肾脏尿酸盐沉积等病变。鸡感染腔上囊病毒后,因腔上囊损伤导致机体体液免疫机能障碍,常继发其他传染病而死亡。该病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该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给养禽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对该病的防治尚未有特效药。因此,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依靠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加以预防。根据笔者几年来的防治实践,现将有关该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
每个鸡场都有自己的一套防疫制度,不同的鸡场在这方面只是大同小异,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落实程度以及执行情况。笔者认为,防疫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来落实。
1.1 全进全出制度 同一鸡舍要求饲养同一日龄的鸡。这样既便于操作和管理,又可避免疾病的交叉传染和消灭病原体。
1.2 交通控制 进入鸡场车辆要限速行驶,门口设消毒池,并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后方准进场。
1.3 人员控制 本场工作人员进场前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帽和鞋,进舍前要通过专用的消毒池。外来人员谢绝参观。
1.4 饲料、饮水的卫生防疫 不论外购或自配饲料都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污染的饲料绝对不能用。饮用水要达到卫生标准,并定期检验,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1.5 严禁串舍 饲养员要禁绝串舍,特别是兽医工作人员,稍有疏忽往往造成疾病传播。
1.6 用具管理 各舍要有专门的用具,不能相互借用,以防疾病传染。
1.7 鼠害、蚊虫和飞禽的控制 这些动物往往是疾病的传染源或传播媒介,要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消灭或避免接近。
1.8 垫料、粪便的处理 垫料要勤换,粪便要及时清理,以免微生物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1.9 定期消毒 鸡舍内外环境要定期进行消毒,这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1.10 隔离封锁 万一鸡场发病,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疫区进行隔离封锁,控制疫情的蔓延或流行。
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及责任心
饲养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做到尽善尽美,饲养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这项工作,即使是一些细小的环节,如料槽中饲料霉变没有及时清理,免疫接种时马虎大意造成漏免等。一时疏忽,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造成恶性循环。传染性腔上囊病主要侵害幼龄鸡只,特别是早期感染IBDV明显损害雏鸡的体液和局部免疫应答。因此,从育雏期开始加强饲养管理等工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日常工作中,除了做好饮水、饲料供给和温度、通风调节,光照、密度调整、强弱分群、定期免疫接种、病死鸡及时处理以及卫生消毒等工作外,还要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为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鸡群一旦发生传染性腔上囊病,在冬季舍温应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3℃,会有助于病鸡的康复。
饲养员是各种措施的执行者,并直接接触鸡群,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责任心的高低,将对饲养效果及疾病预防影响极大。因此,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也应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3 清洁卫生及环境净化
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是减少或消灭有害因素及病原体。传染性腔上囊病的病毒,其抵抗力较强,在受污染的禽舍中难以彻底消毒。因此,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必不可少,每天要做好禽舍清洁卫生工作,每周对内外环境进行2~3次的消毒,最好做到带鸡消毒。发病期间,每天对禽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并维持至鸡群完全康复。环境净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有长远的计划,并由专人督促实施才能达到净化目的。
4 合理的免疫程序
没有一个免疫程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一个已定的免疫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染性腔上囊病免疫程序的成功制定,要根据本场鸡病的历史、地区流行病情况以及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近年来,已发现该病的母源抗体特别不均匀,往往种鸡有很高水平的抗体时,后代不一定有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而且同一母鸡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差别也很大,这自然使免疫工作十分困难。一般来说,母源抗体水平较高,首免可在13~14d龄进行,再过7~10d进行二免;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或参差不齐者,首免要在7~9d龄进行,甚至提前,7~10d后再进行加强免疫,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在雏鸡阶段有较高的保护力,安全度过危险期。
5 选择理想的疫苗和接种途径
目前市面上传染性腔上囊病疫苗品种繁多,毒力强弱不一,如果选择不当也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温和型的弱毒疫苗,但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老禽场,则要采用中等毒力的疫苗,以确保建立起有效的主动免疫,才能对付某些现场强毒的攻击。在选择接种途径方面,有些鸡场是采用饮水免疫的方法,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采用滴眼滴鼻接种比采用饮水免疫能收到更好的免疫效果,鸡群总抗体水平较均匀,又可避免漏免。
6 加强监测手段,观察鸡群活动规律,掌握疫情动态
加强鸡群抗体水平的监测是禽病防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修正免疫程序的辅助手段。如1d龄时要测定鸡群中IBD母源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以确定首免的时间,日常工作中,多观察鸡群的活动情况,在常发病日龄期间更要细心观察照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贻误治疗时机,同时也要掌握外界疫情流行情况,必要时对鸡群可追加一次免疫,使其抵抗力更强。
7 注射高免蛋黄液
注射高免蛋黄液是一种被动免疫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提机体的抵抗力。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内使用高免蛋黄液,能有效地控制本病,并大大地减少损失。常用剂量为每羽1ml进行肌注,病重者可加倍量注射。
8 发病期间使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在高免蛋黄液中加入青、链霉素可预防继发感染,建议用量为每毫升高免蛋黄液加入青霉素2万单位及链霉素1万单位。同时,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2%~5%的小苏打,以及含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的复合营养添加剂,饮服3~5d,对补充营养、预防应激、降低尿酸盐沉积和利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另外,由于该病对鸡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对肾脏有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一般不宜使用。
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的防治上,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之后,改变了以往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局面,使该病得以有效的控制。因此,尽管该病在防治上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了解该病的特点,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鸡群机体抵抗力三方面作为突破重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9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如果鸡群中发生了本病,应立即将病鸡隔离治疗,禽舍、地面、用具等用3%的苛性钠溶液或用2%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