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音乐课程转型的必要性探析

2014-04-29 22:52葛卉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转型大学

葛卉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日新月异,要求现代化教育模式与之相适应。人文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公共音乐教育则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大学公共音乐课程教育模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人文教育氛围低落,严重影响了现代化文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大学;公共音乐课程;转型;人文教育

大学公共音乐课程传统模式相对滞后,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现象。音乐教育模式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强国的差距。因此,推动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一、传统教学模式落伍

(一)传统音乐教学的滞后性

尽管我们现今仍受一些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但这不能掩盖传统教学的弊端。首先,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得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立变得可有可无。其次,学生感受不到生动的知识氛围,老师更感受不到授学的快乐,无形中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另外,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思维意识僵化,止于课本认知,音乐教育受到严重干扰。为改善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只有制定高校对公共课的相关规定,完善公共音乐教育课的基础设施,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继承民族音乐,才能促进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阻碍现代化音乐教育的进程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音乐电脑的出现给音乐教育带来了诸多方便,和传统音乐教育落后的对比显而易见。利用各种乐器演奏出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困难重重,配器、排练、录音等多重复杂的教学程序让人应接不暇,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摄入量,费工耗时、成本高、效率差,甚是不便。而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也方便不同乐种间的融合,让人有全新视听觉上的感受,同时也给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便捷。

二、易于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一)音乐教育对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文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音乐属于人文学科,它本身就凝聚着人文精神。古今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糅合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以此为大学音乐教材,学生们必定受益匪浅。音乐教育传达了特定时期人类生存状态等方面的人文特征,引导学生对人文环境的探索。另外,音乐教育表现出的渲染力和渗透力是别的教育形式无法企及的,它能促进个人良好修养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二)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是涉及到人的整个心灵的课程,它培养学生的感觉、知觉、想象力、情感、理智和意识。音乐以奇妙的音符和动听的旋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赏心悦目的音乐教育能把音乐中蕴含的快乐回归到鲜活的生命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它的神奇。

(三)音乐教育能净化灵魂

音乐教育促进自尊、自信、自爱、乐观的人格特征的完善。大学生的心理水平正处于相对成熟的水平,在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阶段,注重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欣赏教学中的诱导联想,令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自然魅力就会焕发出不可预估的正能量。

三、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发挥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的主导、脊梁作用

音乐无国界,在世界人为我国音乐创作无限感慨的同时,世界音乐成果也令我们感到震惊。中华民族文化曾一度遭到列强的烧掠洗劫,令我们备受屈辱。而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当下,我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更要坚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因此,大学音乐教育要想在纷呈的文化背景下独树一帜,只有依据我国的教育现状,着眼于转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通过灌输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掀起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潮

近期,民族音乐教育并没有取得的成就有限,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没有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然而,近几年,国家号召大家保护和学习传统文化,使人们意识到民族音乐的宝贵。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结合本校的情况和当地的文化特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存做出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中央民族大学整合全国优秀音乐生和民族音乐资源,设有民乐表演、管弦表演、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器乐等多个民族专业方向,培养出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成为较为全面的民族高级音乐人才的摇篮。我们在努力探寻有效方法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严重性。面对仍旧复杂的世界形势,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警醒的心,防止民族文化的流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雀公主杨丽萍对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发扬和演绎,并创作了“云南印象”的宏伟音乐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民族乐的狂欢,这无疑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拓宽了思路。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文化自强为富国富民道路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社会,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灿烂成果之一,为实现文化强国,标新立异的符号。音乐教育将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推向国际的舞台,任其在世界的文化殿堂里熠熠生辉,这份荣耀是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的丰富了音乐教育形式,也缩短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文化强国目标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高校艺术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新课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已逐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的社会体系对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大学公共音乐课程传统模式严重阻碍了人文教育理念的推行,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國要想屹立于民族之林靠的是新世纪的人才,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培养条件是全面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张源.浅谈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2]于颖.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9,(3).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红旗文稿,2010,(17).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