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套曲的演奏及教学

2014-04-29 22:25杨露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舒曼演奏教学

杨露

【摘要】钢琴套曲在舒曼的音乐作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在他众多的钢琴套曲中,较为著名,成熟的作品便是《童年情景》。由于作品的演奏技巧相对简单而音乐内容却较为丰富,因此,经常在钢琴教学中被选用。该组套曲能够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浪漫派音乐特征。文章主要对舒曼的《童年情景》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奏技巧、教学方式,为钢琴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套曲;舒曼;《童年情景》;演奏;教学

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发展中,舒曼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是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代表,也是由他开创了钢琴套曲这一体裁。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钢琴独奏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地位。《童年情景》是舒曼在1838年创作的钢琴套曲,该组套曲由13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是独立的小故事,形式新颖,形象生动。通过对克拉拉童年生活的回忆,描述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童年情景》的艺术特征

在《童年情景》这组钢琴套曲中,共包含13首精致的小曲,这13首小曲由结构较为简单的回旋曲式、一部曲式、二部曲式等组成,他为每一首小曲赋予一个鲜明的标题,却由统一的主题贯穿始末,既有对孩子们心理的描述也有对孩子们游戏场景的描述,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标题使每首小曲成为色彩斑斓的画,将音乐与视觉、文学紧密的连接,使音乐内容更富有欣赏性。作曲家深入儿童内心,对儿童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使作品更富有情趣、更加诙谐。同时,这部作品大多使用二拍及三拍的节奏,具有鲜明的节拍重音与节奏特点,具有时而强烈、时而轻柔的切分节奏。并创新地运用和声手法,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适当地融入个性特点、自身主观因素,打破了传统和声的束缚,并对转位和弦、不协和和弦等进行适当运用,使钢琴作品更富有创意、色彩新颖。

《异国和异国人民》的风格为歌谣体,2/4拍,G大调,需要弹奏得连贯、一致,从标题来看可以联想到孩子眼中陌生的景象,注意句尾的渐强、减慢。《奇异的故事》节奏较为特别,不是传统的强弱弱三拍节奏,而是强调第三拍,这样节奏就表现得更为生动活泼,这首乐曲表达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感到新奇,因而表现出的一惊一乍的样子。演奏时要注意表情符号的拿捏。《捉迷藏》是对孩子们玩游戏时场景的描述,一幅欢笑吵闹、追逐嬉戏的紧张场景。对指尖控制技术要求较高,应注意大跨度跳音的准确性及根音的突出。《孩子的请求》通过乐节的重复运用,对孩子们低声向爸妈请求的样子进行表现,前一个乐节的力度比后一个强,注意弱奏时声音的控制,应注重声音的对比。《无比幸福》由上一个故事延续而来,表现孩子们的天真率直,呼应孩子的请求得到满足后的幸福。速度欢快、旋律流畅连绵起伏。演奏时应表达出心中的喜悦之情。《重要事件》运用简单、夸张的顿音,表现孩子模仿大人们们紧张严肃的神情,应演奏出不合适的怪异感觉,要求和弦紧凑、速度快、不拖沓,尤其注意弹奏八度时手掌的支撑。《梦幻曲》为行板,四个声部,具有主题模进、对位、卡农等复调技法,弹奏时要将四个声部的旋律连贯并给与每个声部不同的色彩,仿佛巴赫复调的影子,这也印证了舒曼对巴赫的敬重与喜爱。整首小曲旋律优美宽广,情感细腻。《火炉旁》是延续梦幻曲的故事,描述梦境中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说笑的幸福情景,旋律充滿了对话性,节奏跳跃、明快,要突出场面的温馨。《竹马游戏》具有突出的节奏特点,突出第三拍的复合节奏类型,表现出孩子们骑竹马时左右摇摆的感觉。《过分认真》对孩子天真浪漫背后的深情、忧郁进行描述,通过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孩子涌动的心绪。《惊吓》是回旋曲式,具有复三部特点,和弦短促、富有弹性,突出主旋律,表现孩子们由于惊吓游戏而产生的紧张感。《入睡》的曲风是摇篮曲风,和旋流畅、跳跃,全曲的力度较弱。《诗人的话》是整套曲子的总结,像是诗人在感叹梦境终醒,对往事却寄托着平静、无限的思念,通过四声部合唱的手法对氛围进行烘托。

二、《童年情景》的演奏注意点

(一)了解作品风格、调性、曲式

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如果学生缺乏对作品风格、调性、曲式的了解,就会使演奏变得毫无章法,演奏便会不准确。由于《童年情景》属于浪漫主义气息风格,与古典时期的音乐相比,在和声的色彩性、乐句的伸缩性、旋律的抒情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由于套曲是由在音乐性质上相互联系、对比,在结构上各自独立的部分组成,因此,在演奏时,应确保内容的统一。这13首乐曲也可单独演奏,但每首具有思想联系,其主线都是“童年时光”,因此,在学生演奏时,应学会用简单的曲调表达主体情感。同时,在音乐表现手段方面,调性是主要的构成部分,通过调性之间的相互转化,使作品产生多种色彩变幻,引导、推动作品的情感表达。在套曲《童年情景》中,除了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民》采用的是G大调外,在其他的乐曲中,均运用转调,其中包括同主音大小调转调、远关系转调、属关系转调等。例如,G—e—G是《诗人的话》的调性,而G—C—G是《竹马游戏》的调性,而《入睡》的调性是e—G—e等。在演奏中,应熟练运用转调手法,确保套曲布局的清晰。

(二)了解作品背景、特征

对一部音乐作品而言,音乐创作背景是弹奏理解作品的基础。因此,在《童年情景》的演奏中,弹奏者应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征,了解作者创作作品时的社会环境、内心情感、生活状态。舒曼在创作《童年情景》过程中,是对妻子克拉拉童年的追忆。克拉拉是舒曼钢琴老师的女儿,与克拉拉相遇时,克拉拉仅仅九岁,克拉拉的父亲对两人交往坚决反对,阻断两人的往来,舒曼因此而非常痛苦。在一次演奏中,当舒曼听说克拉拉在音乐会上弹奏他的作品,他内心爱的希望被燃起,回忆起他与克拉拉共度的童年往事,于是在1838年完成了《童年情景》这部钢琴套曲。通过对这个创作背景的梳理,弹奏者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号情绪,作者是以成年人的视角,对自己所爱之人的追忆,其情感是丰富、充满爱意的。在弹奏中,弹奏者应把握作者的整体情感,在此基础上感受不同的乐曲的情感变化。

(三)注重作品的心理练习

相对于身体实际活动练习而言,心理练习指的是在头脑内对身体动作进行反复思考。在钢琴套曲的演奏中,学生对作品的和弦、音阶、各种触键、力度强弱进行练习,心理练习相对缺少。在钢琴套曲的教学中,也容易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多加练习、具有足够的耐心,就能提高演奏水平、实现演奏效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反复练习、对音色进行不断的推敲、练习动作、力度,掌握演奏技巧。但当学生离开琴房,失去老师的指导后,便会将对音乐的感觉、要领抛之脑后,大脑没有对这些练习信息进行深加工,无法深刻体会身体练习与音乐的关联性。这样,在下次演奏中,学生便会不在状态,使演奏缺乏准确性,演奏水平下降。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练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心理练习。当学生练琴后,应对演奏过程进行回顾,进行心理练习,有意识地对比音乐力度、记忆每个乐句的音色处理,深刻体会整部作品的情绪变化,使演奏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童年情景》教学分析

(一)加强音色与触键的训练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弹奏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在音色与触键的训练方面,由于毡槌与琴弦接触的瞬间状态的不同决定了作品音色的不同,其瞬间状态的差异性是由指头与琴键接触状态决定的,触键方向、力量、高度、速度、深度等决定了钢琴音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的触键方式。对于《童年情景》这组钢琴套曲而言,虽然其技术难度并不很大,但对踏板的使用、音色的控制要求很高,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例如,在《异国和异国人民》这首乐曲中,其音乐色彩是细腻、神秘的,旋律意境宽广。学生在弹奏这首乐曲时,需要对音量进行控制,将音量保持在弱到中弱区域,在触键的要求方面,应尽量使用手指的指腹部位触键,从而使音色更加深厚、柔和。在弹奏A段中声部三连音时,应用左手弹奏两个音,最后一个音用右手大指弹奏,并注意三连音弹奏的均匀度,准确控制末音音量,使其与前两个音的音色统一。而在弹奏B段的过程中,应同时进行高声部旋律和左手低声部旋律,并强调反向进行的低声部旋律,使其歌唱性突出。

在《异国和异国人民》乐曲中,使用的是切分踏板,在踏板深度的控制中,在A段,踏板不应过深,乐句之间不应有过多的停顿,在B段,稍微加深踏板,并合理控制手指力度,保持声部清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全谱进行通读,分析乐句的划分,加强旋律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单手练习,对手指触键的音色进行反复体会,多次练习、聆听,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乐感。同时,对踏板的训练不应过急,应先进行手指触键,然后踏板演奏,适当调整音色,确保意境的完整营造。同时,在《无比幸福》这部作品中,由于此作品是单一部曲式,在一个乐句的基础上,整个乐曲展开,右手担任两个声部的旋律,而低声部的旋律由左手担任,需要右手对音色进行准确的控制。在弹奏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重点练习旋律的声部,先用右手弹奏单旋律,然后让右手加入第二声部,进行练习,并合理把握对音量的控制。

而在《捉迷藏》这首乐曲中,由多数调音构成旋律,以手指跳音的触键法处理右手旋律,声音具有穿透力,旋律快速。对于这首乐曲的音色与触键练习,根据乐句进行右手划分,以中速断奏的方法对其进行练习。这样,经过多次慢速练习后,逐渐加快弹奏速度,感受手指尖的主动发力、肩部的下沉。在左手练习中,由于左手伴奏具有较大的音区跳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位置的找准,准确把握低音,使低音弹饱满。

(二)训练速度与力度

对于音樂的表现而言,速度与力度是音乐的主要因素,乐曲速度、力度的合理控制可使作品意境、风格得到表达、体现,使听众产生共鸣。在作品演奏中,速度、力度合理控制具有支撑、渲染作品描绘的童年场景的作用。对速度、力度的练习,需要建立在理解、练习作品的基础上。对整部作品的速度进行分析,其中《捉迷藏》《竹马游戏》两手小乐曲的速度最快,并保持始终,而《异国和异国人民》《入睡》等处于中速度,《诗人的话》速度较慢,《惊嚇》速度具有明显的对比。在弹奏练习中,对速度和力度相似的乐曲进行一起弹奏,以便对曲子的整体要求进行较好把握。例如,在《捉迷藏》的弹奏中,在中速弹奏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在快速跑动音阶的弹奏中,需要准确控制力度,确保开始音的时值充分,并注重手指力度变化,开始的力度要强,接着合理收敛力度,以力度强弱渲染游戏的起伏变化。而在《梦幻曲》中,应用较慢的速度表达此乐曲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使学生数着拍子弹奏,以免降低乐曲旋律的流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学生理解乐曲意境,保持内心节奏韵律,根据情绪的变化、旋律的发展,对演奏速度进行有意识地推动,对旋律的歌唱性进行反复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惊嚇》的练习中,由于其力度、速度的对比强烈,在弹奏中有一定的难度中,在A段,是一种不祥预感的铺设,而B段来得突然,需要速度的加快和力度的突强,准确表现孩子受到的惊吓。在B段练习中,需要加强左手旋律的连贯性,实现与右手弱拍位节奏的配合,要求双手弹奏准确,进行由慢到快的练习。而在C段的演奏中,由于戏剧感较强,力度对比大,因此,练习时,加强力度练习,并注意音量的合理控制,前一句音量较强,但后一句的音量降低,且速度也较为松弛、舒缓。

四、结束语

对钢琴演奏而言,其最终目的是演奏者通过演奏某一作品,将音乐形象、情感、意境表现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感染听众。在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中,对童年时代的各种事件、场景、心理进行描述,通过十三首乐曲演绎不同的故事、心情,这些乐曲之间的心理相互联系、延续。学生要想弹奏好这部钢琴作品,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理解作品,明白作品的思想内涵、创作特征等,把握作品风格,加强心理练习,增强演奏的逻辑性。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音色与触键的训练、速度与力度的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不同小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变化,做到整体的连贯性、和谐性,提高作品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瑾.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与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12,(1).

[2]吴娜.谈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价值[J].美与时代(下旬),2013,(10).

[3]周冰洁.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付珊珊.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教学指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舒曼演奏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