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彩霞
【摘要】印青的诸多声乐作品中都体现着个人对集体的强烈倾诉性。即使是在表现一些宏大主题的题材上,作曲家也往往偏好选择富于倾诉、更能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歌词进行创作。无论是在《走进新时代》中,抑或《绿色的背影》,还是《在灿烂阳光下》等等,这些曲作既没有一些政治作品中叫嚣式、口号式的情绪表达,也没有大的音程跳动和复杂的节奏,而是像轻轻诉说一样,娓娓道来,使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关键词】印青;音乐作品;倾诉性;主旋律;平民化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表达何种情感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至关重要。印青的创作除了在题材、内容上贴近时代之外,更加注重表达情感,而他往往采用倾诉l生的方式去表达。
通过对印青的诸多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体现着个人对集体的倾诉。即使是在表现一些宏大主题的题材上,作曲家也往往偏好选择富于倾诉、更能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歌词进行创作。这些歌词常常使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从“小我”出发,从单个个体出发,来倾诉个体对祖国、社会、人民等“大我”的真挚情感,或者是个体与个体的情感的直接交流。这种从个体出发的情感表达,一方面能够将歌曲情感落实到一个具体情景下的人物,显得真实而细腻;另一方面,这种真实而具体的情感反而能够在大众中引起共鸣,因为大众正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构成。事实上,并没有抽象的个体,也没有抽象的集体,活生生的个体构成了活生生的集体。面向抽象个体或者抽象群体的创作只能是抽干了血肉情感的乏味口号。因此,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是,越是指向具体个人的歌曲,越是具有广泛的影响。
正如梁茂春所说:“‘歌颂已经不是歌曲的唯一职能了,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成为歌曲创作的必要条件。这是新时期歌曲发展的一个质变,这个变化在歌曲发展上的转折具有深刻意义,抒情歌曲的蓬勃发展成为这一特定时期的一种标志。”印青很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印青在谈到《走进新时代》的歌曲创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在变化,党的执政理念在进步,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在更新,社会的平等意识强了,党与群众贴得更近了。我们歌颂党的旋律还按惯常的思维只是宏大高亢吗?我连夜写第二稿,换了一种方式,亲切的,流淌的,对亲人倾诉般的。”
事实证明,印青的改变是正确的。这首歌曲创作于1997年8月。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一方面当时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另一方面,当时恰逢香港回归不久。两件大事展示出来的都是中国人的自豪和昂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人的敬意和信赖。如何既能避免单调的矫揉造作,又能准确表达人们的心声?印青采用了倾诉、深情又气势磅礴的旋律,明快又刚柔相济的节奏,力图用优美朴实的音乐语言表达民众的心声。因此,尽管这首歌曲是主旋律歌曲,却与作曲家本人以及全国人民的心境吻合,因此深受欢迎。
这首歌曲巧妙地摆脱了歌功颂德式的“假、大、空”,以简洁质朴、个人诉说式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小我”对祖国、对党、对社会和这个时代的自豪,因此这种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很明显,这个“总想表白”、“总想倾诉”的人,就是一个“我”。在每一个人唱起这个歌曲时,这个“我”就是每一个人,也就是所有的人了;而在这“我”和“你”的对话关系中,你也成了单个的个体,两者的关系如朋友般和谐、平等、亲近。而实际上,这个“你”乃是我们“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我们第三代领导集体。但这个“你”并不对我构成任何的压力和压迫,反而乐于与“我”促膝谈心,倾听我的倾诉。可以说这种歌词极为准确地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人民与领导人之间全新的平等而和谐的政治关系。因此这首歌的歌词既热情洋溢,又亲切感人。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也被作曲家印青牢牢抓住。在曲作中,既没有一些政治作品中叫嚣式、口号式的情绪表达,也没有大的音程跳动和复杂的节奏。
而印青创作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也可以说是一首充满倾诉的佳作。“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历经苦难才明白,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在念完歌词后我们就会发现,歌词语言的韵律已经构成了旋律,如图1:
而作曲家在语言韵律的抑扬顿挫基础上化成节奏和音符高高低低的起伏,音乐就在讲故事中铺展开来。可以说这首歌是曲作者带着感恩的心来创作的,前面的叙述部分采用的语气就如同我们平时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倾诉一样娓娓道来。
印青曾说:“时代呼唤的是真诚与平等,所以不能矫揉造作地表现假崇高,而应运用倾诉的语言,表达平民化的情感。”印青正是运用了倾诉性的音樂语言,唱出了这个时代中的一个个个体的情感,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共鸣。
参考文献
[1]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江宛柳.印青:“旋律大师”的军人情结[N].中国国防报,2009-03-03.
[3]文耀,裴佳.因为热爱[N].解放军报,20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