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婷
【摘要】王建民先生是现当代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族器乐独奏曲及民族管弦创作方面颇有成就的一名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天山风情》《二胡狂想曲》系列,古筝《幻想曲》等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演奏家和爱好者都喜欢拿来演奏,流传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他的二胡音乐作品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适当的传统和近现代作曲技法交融,创作。王建民的二胡作品旋律线条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其中还有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兼并了可听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鉴赏;王建民;二胡作品;《天山风情》
一、作品介绍
该作品无论是旋律线条还是表现技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下谈谈我对《天山风情》的一些理解。
《天山风情》,乐曲作于1993年9月,同年12月由二胡演奏家许可在东京文化会馆音乐厅世界首演。作曲家采用的音乐素材来自新疆少数民族。它富有浓厚的民族风味,描绘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天山风景,表达了热情淳朴的民族风情。乐曲中常出现的增二度音程,富于动感的复合拍子,具有舞蹈性舞,模仿冬不拉等新疆乐器音色的拨弦技法,展现了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风景。乐曲由引子和九个段落构成。
引子为散板,第一个音出来是由远到近,装饰音快而清晰,音调悠长,自由辽阔,多个变化音和三连音并用,将人们带入了天山风情的美麗画卷之中。然后第一段稍快的行板,主题音调旋律流畅,极具歌唱性。接下来作者采用具有摇曳感的八分之七拍子,活泼欢快,展现了一幅舞蹈画面。而后随着调性的转变,节奏回到端庄稳重的四拍子,抒情婉转,类似于第一段。乐曲的第四段是散板段落,快慢结合,最后由装饰音与主干音形成的三度爬升将音乐推向高潮。进入第五段热烈快板,调性发生第一次变化,速度轻快而有弹性,采用模进手法,气氛热烈。强弱相互对话,步步递进,将乐曲推向高潮。第六七段在前段调性转换的基础上,又出现多次转换,旋律富有歌唱性。节奏欢快,富有舞蹈性,也使用重复模进,将乐曲继续向高潮推进。后面的华彩段,最后一段主题再现,抒情缓慢,结尾重复适用八句泛音,减慢减弱,似乎美妙的歌声渐渐远去……
二、音乐创作特点
(一)民族性
中国二胡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今天二胡艺术的辉煌是生长于民间音乐的沃土。二胡音乐创作永远不能脱离民间音乐的根本,相信这也是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因为音乐的根在中国,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王道:群众路线。
(二)相对于传统作品的“无标题性”
以前二胡作品有对现实主义的追求,有歌颂性的体裁,都比较单一性。王建民创作的一系列乐曲不再是仅仅描写某一个地域具体的人和事,而是从较高的角度去表现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他认为,音乐是用来听的,是抽象的,表达和发挥情感是重要的,而表现什么,描述什么就由听众自己去想象和理解。与之形成对比的《兰花花叙事曲》中就有“兰花花好”、“出逃”等这些标题。我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这样无标题性的乐曲更能使得听众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想象功能,演奏者要把握的是它的整体风格和感觉,由着听众自由地想象,这样更能达到音乐的审美效用。
(三)此曲增二度的运用
《天山风情》引子的第一句就出现了变化音升2,升5,降7,升1,乐曲开头就把我们引入了异国风情的情调,听觉上有新意,与二胡的传统曲目区别很大。我认为,不仅这些特殊音程,还有王建民先生的狂想曲系列的人工九声音阶等运用,都丰富了二胡乐曲的创作。
(四)节拍节奏具有创新意识
《天山风情》这首曲子节奏变化较多,并多用于调式变化,运用八七拍,在演奏时总让我想到婀娜多姿的舞蹈画面。王建民说:“四平八稳的节奏大家早已厌烦,我特意运用复合节拍,并故意使重音错开,让你觉得重音总是在细微的变化,但听起来又不是很奇怪。”充分利用各种休止节奏是作者的又一个特点。休止可以夸张和明确地表现出音乐行进中气息的存在,并有意识造成旋律的阻滞,使音乐的律动充满活力。
(五)其他高超技巧性
类似快弓的两手配合,快速换把,泛音,拨弦等都为乐曲增添了光彩。
三、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人民眼中的二胡代表作恐怕只有《赛马》和《二泉映月》,说起二胡,脑中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凉、幽怨,旋律有点单调,不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不像西洋乐那样震撼人心,让人震撼的民乐,恐怕只有在演奏家,但大家哪里才能听到。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让世界人民敬仰甚至学习的音乐。说到底,还是我国民乐应该怎样发扬?作为民乐代表的二胡又该怎样去继承和发扬?
我认为:首先,应该在全国内大力度去宣传民乐,现在更多的学生从小学习的是钢琴、小提琴等,加大宣传,让中国人民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乐器的历史和魅力,虽然不能和西洋乐器比较,但是我们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西方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而我们的音乐是民族音乐呢?那么首先我们得引起本国人民的注意和喜爱。
其次,就是专业的作曲家,类似于王建民这类优秀的作曲家为二胡谱写下既有中国传统又有西方手法的作品,相信人民会觉得民乐二胡变得越来越洋气大气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喜欢听移植过来的二胡曲,比如《流浪者之歌》《卡门》等,它移植过来用二胡演奏同样是单旋律,但是就觉得特别有异域风格,不是只有一种悲凉苦难的感觉,这就说明,作品优秀,有风格,有特点,大众还是喜欢听的。王建民先生是“中和”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继承中国传统创作技法,讲究意境,追求神韵的同时,与当代现代的创作相结合,对传统形式框架有所突破。
总之,我认为发扬首要就是要将二胡丰富起来,将各种能想到的音乐元素、音乐风格、音乐形式拿出来运用,然后再在文化的碰撞中寻找最优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天山风情》受大众喜欢的原因。王建民先生正确处理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扎根本质,与时俱进,形式多样,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开辟了新路,从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耐人寻味。技术要创新但一定要符合实际。把握好“度”,就可以既有艺术性,又有可听性,达到雅俗共赏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胡艺术已越来越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被大众接受的优秀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展望未来二胡作品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二胡艺术将继续受到中西文化和一些外来因素的冲击,并会由此带来各种新的转变,加速二胡作品创作的步伐,使二胡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芳艳,王建民.二胡作品研究[D].河南大学.
[2]孙凰.试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艺术特色[J].艺术教育.
[3]韩新安.追寻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访谈录[J].人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