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国化

2014-04-29 00:44:03黄丽娟
理论观察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国化人力资源效率

黄丽娟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政府困境进行了持续改革,在此过程,经过不断发展争论和完善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一改革浪潮给各个国家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借鉴引用好新公共管理理论,实现行政体制的突破创新,这将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效率;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034 — 02

20世纪70 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 “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这场改革运动始于英国, 然后席卷全球。从美国的“重塑政府( Osborne and Gaebler 1992) ”运动到英国的“ 宪章运动( Hood,1991) ”;从新西兰的“全面改革”到德国的“苗条国家”改革以及其它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以市场导向的行政改革措施, 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体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各种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念

(一)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构想,政府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有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奥斯本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特征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具备顾客意识。这一观点指出,政府是受顾客驱使的,其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要,提供回应性的服务。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

(二)强调对效率的追求

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强调采用根据效果而不是根据投入来拨款的预算制度,即按使命作预算、按产出作预算、按效果作预算和按顾客需求作预算。可以说,效率贯穿了整个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始终。

(三)追求管理的自由化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遵循既定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行政规制来管控。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过度规范化,法制化和过多控制的情形下”如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改善政府的管理绩效。因此它提出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指标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四)引进市场,在公共领域实现竞争

市场化实际上是在政府公共服务处于困境的时候,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有益尝试。虽然“竞争不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但是在解开使许多政府机构陷入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方面,它也许比本书中的其他任何概念更加关键”。

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有关政府的概念,私人部门所强调的一些价值观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价值观念是效率——在公共部门中应该更加受重视;不仅如此,而且向私人部门管理者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公共部门真正为公共利益服务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

二、实现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特别是如何借鉴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我所用, 成为我国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而为何能够实现新公共管理论的中国化,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稍加解释。

(一)从当前面临的国际背景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趋势以及世界性的政府改革大潮之中。向别国学习,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方面(这甚至是一条捷径),特别是通过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管理及政府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二)从我国目前的国内环境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使政府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政府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变化,逐步暴露了种种制度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能的发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 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政府管理领域的新范式,对于我国行政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自80年代以来,我国恢复了公共行政学的教学与研究,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学学术研究、教学等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中国行政学仍停留在引进、介绍国外学术成果的阶段,并且对西方行政学的引进和介绍缺乏系统性和深刻的分析。诚然,西方行政学理论体系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指导;但中国毕竟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行政学需要尽快完成从引进、借鉴到发展、创新的飞跃。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原则

(一) 因地制宜,忌照搬照抄

要实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国化,获得对现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我们能够因地制宜,不能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新公共管理改革并不总是成功的, 有的改革措施成效不明显, 有的则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英国政府内部改革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行动方案”, 动摇了传统的文官制度和传统的行政责任机制, 这对公民来说并不是福音, 因为它会导致责任关系模糊和权力滥用。因此在使其中国化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因地制宜。

(二)认清自己,忌妄自尊大

不可否认,新公共管理作为指导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 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 我国研究新公共管理的文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便是明证。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大量的公务人员和学者以发扬传统文化的视角,全面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官僚制的特殊性,在理论与实践之中,都无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适用意义。

(三)分析经验,去粗取精

从经济发展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传统大政府的福利国家的经济困境与财政危机的一种纠正与挽救;从文化角度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建立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这个具有不同文化土壤的国家来说,若不切实际地过分夸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效用,实施西方所追崇的模式,就可能会遇到挫折;从意识形态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虽然主要是一种公共管理理论,但却具有较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必须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我国国内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正如陈庆云所说“ 我国国内学者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文章还是以介绍国外研究的现状为主”。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有自身的价值,中国政府所面临的自身行为非规范化,低法治化和管理能力,管理绩效的不理想状况将成为我们批判地吸收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一)转变政府定位,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政府定位实际上指的就是政府行政的边界问题,即政府介入市场、社会的程度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就在不断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个渐进、缓慢的进程。对此,要界定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管理学的角度批判官僚主义,推崇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认为分权、放松规制、委托是医治公共管理机制江华痼疾的组织原则。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致使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职责不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因此,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是: 还权于企业、社会和公民,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不以公共权力主体的身份介入私人关系领域。

(二)夯实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基础,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新公共管理实践是建立在社会具有很强的自治能力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归因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公民社会发展较早,自治能力也在多年的发展中获得了极大进步。根据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设计, 政府虽然还是专门的公共管理机构, 但却不是唯一的机构, 在政府之外,也应当有一些准自治的、半自治的和自治的机构去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政府可以部分地甚至完全地从日常公共管理中解脱出来, 专心致力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执行。

作为对比,我国长期处于一种“强政府,弱社会”的状态,政府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社会自治能力较差;同时,传统官僚文化以“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使得公民的参与度非常低。近些年来, 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非政府组织或其它非营利组织,但是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真正履行自身的应然职能——自治职能,而成为政府的附庸,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呈现“官民二重性”的特点。

在增强社会自治能力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显得较为迫切,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的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要扮演好扶持者的角色,通过拓宽资金渠道、提供政策支持、完善监管体制来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壮大,并由此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非政府组织自身做出努力,提高自省责任感,两者相结合,真正奠定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基础。

(三)更新人才观,强调人力资源管理

新公共管理推崇弹性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管理及其它人事环节上的灵活性,即打破传统公务员终身制和按资历、年限逐级晋升的做法,主张采用私营部门弹性管理制度并按功绩制晋升。根据奥斯本和盖伯勒的观点,公共部门的试验已证实了如下的成功:“广泛的职位分类和工资等级,由市场决定的工资,以绩效为依据的工资;根据绩效而不是资历的提升和解雇。”可见,这些私营部门取向的人事改革方案有效改善了公共部门人事制度。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并没有与它的重要性相匹配,对人员在录用、任期、工资等环节上较程序化,缺少灵活性。再者,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行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因此, 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人员的考试和录用程序, 吸收优秀人才; 严格晋升和考核制度, 将考核作为晋升的依据; 加强培训, 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 不断更新与补充行政人员的知识。

〔参 考 文 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93.

〔2〕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06).

〔3〕国家行政学院.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4〕张康之.论政府的非管理化--关于“新公共管理”的趋势预测〔J〕.教学与研究,2007,(07).

〔5〕〔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平凡〕

猜你喜欢
中国化人力资源效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跟踪导练(一)2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