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探究

2014-04-29 00:44:03陈伟方
考试周刊 2014年9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陈伟方

摘 要: 2009年至今,作者在江苏省职教专家、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柏青主任的指导下一直在探索新一轮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认真研究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形成了第三轮数学课程改革成果,并就其校数学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数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一、数学课程改革理念

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中职数学教育将在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其中“数学的大众性”、“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最需关注的。以数学与就业的关联性为价值取向,彰显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特色;以课程整合理论为依据统整数学与专业基础理论、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生活及数学与其他学科,改变纯数学的学科体系;以大众数学理念定位中职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标;以现代职教理论的“必需与够用”为原则精选课程内容;以心理学领域的认知理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就业能力为最终目标。

1.“数学的大众性”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在数学上的发展就是具有差异性的。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在初步分化,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能在原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学习内容的确定性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做必要的数学准备。

2.趣味性在课程改革中要着重体现。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增强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最重要的是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但数学的趣味和美丽不是轻易能感受得到的。美国和台湾的普通文化课程教材形式活泼,内容广泛浅显,生动有趣,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动画、童话、笑话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和编排数学内容,也可以编入不同的职业情景、生活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数学教材的呆板和沉闷状态,学生才不会感到数学枯燥和乏味。

3.应用性是中职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教学。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

定位:1.为专业课教学服务;2.为继续升学服务。

模式:课堂教学学案化,课外小组兴趣化,数学讲座经常化,评价模式多元化。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如何编写及操作使用“学案”:1.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一般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在备课中研究学案编写;2.组内成员要明确任务、统一要求,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协作,专人负责具体编写;3.在上课前一两天,把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自学。)。

三、数学课程改革步骤

1.研究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

主要是一年基础数学加一年专业数学(联合专业办自编适合各专业的校本数学教材),其中在确定中职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先编写入学校本教材(主要是高中必需的初中重要的知识点及数学方法,数学公式。),用于衔接初中后教学。

2.组织教师熟悉学案的编写使用过程,在全校推广使用。

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逐渐建立学案库,经整理成册后,出版校本学案。其中可分A、B、C三个层次(A对应基础稍弱的专业班,B对应基础稍好的专业班,C对应继续升学班)。

3.构建教学课件库。

发动组内所有教师,整理收集、制作适用课件,做成学校课件库,刻录光盘下发教师使用。

4.编写校本练习。

把每个知识点用3-10个题目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点,练习分A、B、C三个层次(A对应基础稍弱的专业班,B对应基础稍好的专业班,C对应继续升学班)。

5.编制学校题库。

分基本题库(对应基础稍弱的专业班)、中档题库(对应基础稍好的专业班)、高档题库(对应继续升学班)向下兼容,这样便于学校进行期中、期末及毕业考试命卷工作。

四、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点

1.如何看待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足以说明数学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已经成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哪些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提高是隐性的,无法衡量。如果以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内容要求中职的学生,或同样的内容降低要求,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从教学实践看,降低要求并不能使学生学数学的情况改变多少,这是值得研究的。

中职数学课程的确立应该在对各行各业作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不同要求,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不能完全照搬普高的课程,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

2.怎样处理数学的传统与数学的现代之间的关系?

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那么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把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加以介绍呢?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能促进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3.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加涅认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我们长久以来都把数学变成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应提高。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就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他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创设的数学情境,不仅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的本质,反映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产生“这也是数学吗”的疑问,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考。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是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对它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4.如何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数学的工具价值和思维价值与就业的专业理论水平直接关联。数学为专业基础理论服务,为专业课提供符号、公式、策略。数学的生活价值和思维价值与就业的方法能力直接关联。关联的方式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能力、思想和方法。数学的文化价值、德育价值及美育价值与就业的社会能力直接关联。在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中,专业能力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中职生就业能力中占更大的比重。工作岗位上的责任心,工作行动中的坚毅性,精力集中,耐力持久,头脑清醒,这些品质在中职学生的重用和升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工作主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思维活跃、言行一致、处事细心、善于交际、坦诚、合作、富有同情心及处处为用户着想,这些都是中职学生职业活动中最具魅力的字眼。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课程是一门与就业能力关联性很强的课程。

在中职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通过最重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感受数学美的魅力,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数学是有用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应以人为本,努力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听、说、读、写、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成为未来社会较高素质的公民和有发展潜力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爱君.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当代职业教育,2012(10).

[2]戚斌.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探究.现代教育,2011(10).

[3]张志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初探.教师,2010(27).

[4]曾大恒.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5).

[5]李须君.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为机电专业课服务的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6]张彩霞.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专业化改革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19:56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7:07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03:30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1:32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