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4-04-29 01:31唐鑫华邹德堂宁海龙王敬国杨亮张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唐鑫华 邹德堂 宁海龙 王敬国 杨亮 张小明

摘要 分析了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硬件建设、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6个方面阐述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6-09233-02

Perfecting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Local University Agronomy Major

TANG Xin-hua,ZOU De-tang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lo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 practice of agronom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perfecting of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xhing system was elaborated from 6 aspects including setting clear obj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strengthening hardware construction, arranging the courses reasonab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er group and perfecting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Agronomy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我國高等教育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已超过2 500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27万人,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其中本科生363万人,高职(专科)335万人。以往相对较冷的高等院校农学本科专业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和农业建设发展的需求提升也逐步扩招,这对于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农学本科专业是以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主的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专业实习、创新项目、科研实习、生产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1],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附庸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时数相对较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的局面。

1.2 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社会对农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逐步提高。但是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却略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农业人才的要求结合不够紧密[2-3]

1.3 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建设不足

地方高校中传统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更新不足,部分院校新增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缺口较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明显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和高校基础建设的深入,农学实践教学基地被迁移或侵占,但新建实践教学基地配套条件却不完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和管理质量差异较大。

1.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较为单一,仅评价学生的实践、实验报告,缺少对实验、实践过程的评价,仅对当前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潜在的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的评价。评价是单向的,缺少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实践硬件条件的评价。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服务农业精神

各高校农学专业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充分调研农业科技发展和地方区域建设对农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前瞻性地把握社会发展的速度,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才特点设定具体培养方向,更新理念,发展个性,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把控招生质量,开展全面的专业入学教育,重视农业精神的日常教育,使学生全面认识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深刻认识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农业的需求,端正热爱农业的思想,树立服务农业的精神[4]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在“十二五”建设期间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地方建设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制订“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广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农业实践技能。学校连续3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连续5年开展由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带头的新生专业入学教育,讲解地方农业发展前景、专业历史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等,培养学生农业实践兴趣,树立服务农业的精神,本科毕业生90%以上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且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严格把控专业招生质量,以第一志愿录取为主,在2014年农学专业实行国家重点本科线录取,提高生源质量。

2.2 整合资源,加强硬件建设

完善和加强农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从学校的层面统一规划建立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避免“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根据实验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学仪器的建设、淘汰落后的实验教学仪器,有规划、有层次地建设实验教学中心。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这一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资源,促进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农业的天然载体是耕地,耕地是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实验基地是检验学生实践技能的平台,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舞台,地方院校应结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建立设施完备的、相对固定的农学实验实训基地,切实保障实践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实习基地,以制度合约为保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产学研”相结合,使学生受益,企业获利,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提高本科生专业实践技能,统一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学实验教学中心,并打造为黑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学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投入186万元专项资金购置本科生实验教学仪器200余台(套),更新作物分子育种、农产品检验和耕作类等课程实验仪器;2014年上半年投入近5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新建植物显微互动实验室,提升种子检验实验教学条件;教学实验仪器的更新为实验实践课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切实提高了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2.3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提高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整合实验课结构,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课程的设置结合农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对应一门实验课程的设置,理论知识相互关联的实验课程在原有学时不减的基础上有机整合为一门实验课程,可以跨学科或专业整合实验课程,也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实验课;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

打破“以知识传递为重点,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农村、农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为实验教学课堂,突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农学专业实践受气候条件制约,例如东北地区绝大多数作物仅一年一熟,这就要求作物育种、作物栽培等实验课程的时间设置要充分结合作物的生育时期,保证实验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科研实习以往均安排在第6学期以后,建议在第4学期即开始科研实习,科研实习与导师课题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准确全面制订个体发展目标。生产实践实训走进农村、农场,面向土地,使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种植业的需求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实践认识和实践技能。

科研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相互贯通,用近5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以往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在第7、8学期相比,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深度和精度,避免了由于时间紧迫造成本科毕业设计“以点带面、系统性不强”的情况,同时降低考研复习和工作面试等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2010年开始改革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专业实验课程,增加实验课程学时,提高专业实验课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比例;本科学生从第4学期开始进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小组,每位教师指导两三名本科学生科研实习,科研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近两年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较以往在论文的研究深度、系统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方面等均有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本科生考研录取比例。2014年农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比例达到52%。

2.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引进高水平、高学历人才充实专职实践教师队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制订专职实验师交流培养方案,到同类院校交流学习,“出去看、出去学、回来用”,取长补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专职实验教师外,鼓励和动员教学岗位、研究岗位和工程岗位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聘请农业实践一线的“农民专家”、农技人员和相关学者等以多样的形式指导实践教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完善人事改革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专职实验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鼓励实验教师交流学习、攻读学位;与国内外农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与省内各地多家农技单位、大型种业公司和国营农场等合作签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专业实训、实习的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师交流学习机会,掌握地方农业建设人才需求方向,结合地方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2.5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客观、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打破传统的以报告形式为主的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实践过程、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的考核,提高创新性实践和独立设计性实践的考核权重,以报告考核为辅。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每门实验课设两位以上的实验教师,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从实验课课前准备、仪器调试、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反馈等全方位考核实验指导教师;设立农学专业本科实践实训导师制度,导师和学生间相互选择,限定数量,保证质量,因材施教,对于不能完成实践实训任务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決制;在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中引入社会评价,结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往届毕业生在农业领域的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贡献程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翟云龙,文卿琳,李新裕 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10(7):14-15.

[2] 陈宏涛,曹丽颖,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8-50.

[3] 李向民,任宇石,张晓芬.“产学研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34 -135.

[4] 宁海龙,李文霞,唐鑫华.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保障[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56-58.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