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继红
摘要 以咸阳市为例,结合咸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探讨市花紫薇花的文化内涵及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开发应用,旨在发扬紫薇文化,打造咸阳市特色城市名片。
关键词 紫薇;文化内涵;咸阳;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 S688;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6-09006-03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of City Flower—Taking Crape Myrtle Flower as a Case
CHAI Ji-ho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Taking Xia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gene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Xianyang Cit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ity flower crape myrtle and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carry forward crape myrtle culture and build Xianyang characteristic name card.
Key words Crape myrtle; Cultural connotation; Xianyang; Landscape greening
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花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咸阳是一座有着2 35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第一帝都,它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综合竞争力,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为持续推进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实现“生态咸阳、人文咸阳、宜居咸阳、和谐咸阳”的目标,咸阳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市景观,开展绿化建设,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几十年前,咸阳就确定了紫薇为市花,但是在对市花文化的挖掘和城市园林中的开发应用上严重滞后。笔者从发掘紫薇花的文化内涵入手,探讨如何在咸阳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中融入并发扬紫薇文化,打造特色城市名片。
1 紫薇花的生物特征和文学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植物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人更把植物拟人化,将植物的某些特性和人的某些精神品质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对植物的审美层次,同时也丰富了对植物的欣赏内容。紫薇花在中国已经有1 600多年的栽培史,是一种优秀的观花乔木,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1 花期漫长,不争荣宠
紫薇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夏季开花,花期为每年的5月到9月,开谢相继,持续将近5个月,弥补了赏花者“养花一年,看花十日”的遗憾,更弥补了北方城市夏季缺少观花乔木的不足。同时漫长的花期也实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能够长久的期许。南宋诗人杨万里说“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薛蕙也在《夏日逾秋序》中写道“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诗人们更将这种“不争春”的品性引申为文士“淡薄名利,不争荣宠”的气节,并争相夸赞,如“不将颜色托春风”“不占园中最上春”等。
1.2 花枝繁茂,花色艷丽,花香浓郁,观赏价值高
紫薇花的花朵由小朵而集成大观,繁盛丰茂,浪漫可爱,极具观赏价值。它那既繁茂又纤弱的花枝弯弯地低垂着,像是不胜其力,所以宋代书法家蔡襄言其“繁枝欲卧不胜力,落片时飞犹自香”(《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紫薇盛开》)。每当微风拂过,飘摇颤动的紫薇花更是美丽醉人。清人刘灏所编《广群芳谱》中称: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嬗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南宋诗人杨万里也赞叹:“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邪”。
紫薇花的花色繁多,其中以艳丽的红色和紫色为主。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认为紫薇有4种:红、紫、淡红、白,紫却是正色。紫薇花开满树的时候,其色艳丽如霞,故又称满堂红。宋朝王十朋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之句。紫薇红的像霞,白的如雪,于是形成了“晴霞艳艳覆檐牙,绛雪霏霏点砌沙”的美景,但是人们见得最多,说得最多的仍是紫色的紫薇,它们有的“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杨於陵);有的“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刘禹锡)。白居易更是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位“淡碧笼裙衬紫巾”的女子。
紫薇花的香味浓郁,芳香宜人。唐代诗人杨巨源曾赞它:“艳欺藤萝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紫薇》);惜花的唐末诗人韩偓也称它:“浅色晕成宫里锦,浓香然就洞中霞”;宋人刘禹锡不仅为它写出了“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的韵味,更赞它“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1.3 手爪其肤,彻顶动摇,独具特色
紫薇树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树种,它的树干光滑且对振动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动它的树皮,它就会颤抖不止。《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写道:“人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因此古人也称其为“痒痒树”“怕痒花”“抓痒树”。 清李渔《闲情偶寄· 种植部》曰:树之怕痒者,唯有紫薇。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就发现了紫薇树的这一特征,梅尧臣形容其“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剪晨曦霞”,清朝的陈其年《定风波》也道:“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
1.4 移根上苑,惯对词臣,世称“官样花”
早在一千多年前,紫薇就因与象征帝王居所的紫薇星垣同音而被作为奇花异木遍植于宫廷官舍。《唐书·百官志》记载:唐朝开元六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中书侍郎为紫薇侍郎。后名称虽然恢复,紫薇花却在宫中扎下根来。“职在内庭宫阙下”的韩偓就曾写道“厅前皆种紫微花”;白居易曾在中书省任中书舍人,曾有“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意趣;官至中书舍人的杜牧,也曾作过一首知名的《紫薇花》诗(“晚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以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并借花自喻,人称其为“杜紫薇”;唐末宰相郑畋也曾“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宋代仍然延续了这一传统,吕本中曾任中书舍人,其诗集便取名《紫薇诗话》;苏东坡元祐初为中书舍人,上赐御书紫薇花一首,坡进诗落句云:“小臣愿对紫薇花,试扫尺书招赞普”;到了南宋,“数枝临省户,几朵入宫闱”的紫薇流落到了民间,陆游对紫薇发出了“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紫薇》)的慨叹。紫薇花由此成了权力仕途的象征,世称“官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