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
语文教学一直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点,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读”。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而朗读能力则是本文所谈的重点。一般而言,教师要求学生能较正确、流利以及有感情地进行普通话朗读。朗读要求中的正确及流利,是教学中的“易点”,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在此,笔者以三部曲的形式泛谈“感情朗读”。
一、创设朗读情境是前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又是什么方式呢?通过笔者教学的经验而言,教师应该是以“创设情境”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素材把文本的段落高效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朗读的情感,实现“感情朗读”。例如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课文中有一段写到苏轼与弟弟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并且整天形影不离。但是,等到苏轼长大之后,兄弟俩各奔东西,分开的时间有些长了。这时,教师为了创设苏轼兄弟感情深厚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播了一段兄弟分开之后,俩人不曾见面而相互思念的画面。所以,他们更能被《但愿人长久》一文中苏轼两兄弟情所感动。每当学生们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候,笔者都能感受到对亲人思念之情。学生能够在有效朗读情境的支撑下开展有意义的朗读活动,学生的朗读肯定是有效的,有感情的,从而让阅读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引发朗读想象是重点
一般而言,想象力是作家创作的源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适当想象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上交流。有时,学生在朗读中不仅要朗读文字的含义,还需要体会文字之上的作者情感含义。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段落的进展,从而实现朗读与心声同步,把想象中的心声以“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而教师又如何采取一些具体的朗读教学措施呢?就笔者而言,往往是以图片、书籍、资料以及多媒体等展示,而这些展示内容往往是与文本知识或者作者创作背景相关。
【案例】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极大想象力,让学生设想世界的尽头,也就是没有开天辟地之前的世界。学生们听到(看到)这个问题,就十分兴奋。于是,教师开始引出“盘古”的故事,“盘古”相传是一位大神,他昏睡了一万八千年。清醒后盘古开始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这一举动,一切开始变化。而这一过程往往被称为“开天辟地”。在了解这些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文本。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朗读想象提供有效的台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提升朗读的质量。
三、开展朗读交流是关键
“感情朗读”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朗读形式。而“感情朗读”的关键是“感”,教师又如何帮助学生去感悟呢?教师应该在平时树立一些正确的思想情感,并以这些思想情感去开导学生。在文本教学中,教师以作者的姿态去和学生交谈,谈谈文章的情感取向、文章的人物特点、文章的情感架构以及文章的情感主旨。这样的教学交流是一种深度交流,更是提升学生认识情感层次的好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激发情感,从而去“情感朗读”。
【案例】教学《在大海中永生》的倒数第三自然段时,教師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发现学生们对于文本的情感表达各自不一。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度交流。教师: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与大海在一起,你们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小平爷爷是希望能生活在无数同胞的身边。教师: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在大海中永生?学生:“在大海中”四个字,是指小平爷爷的骨灰随大海永远存在,“永生”则是指小平爷爷随大海永远存在,也指小平爷爷的精神永远存在。在这样的深度交流中,学生尽快地了解到文本的情感。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中下功夫,把握朗读教学中的“易点”,攻破朗读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