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

2014-04-29 21:22万晓燕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概况护理教育缺陷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进一步加强,从过去疾病诊治的重心逐步向预防发展转变。21世纪以来,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出台,医疗体制改革深化,护理的外延不断扩展,医护服务对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在综述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对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做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深化近年来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护理教育 发展概况 缺陷 选择策略

[作者简介]万晓燕(1968- ),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湖北 鄂州 4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29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32-02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专业和护理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门类并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院,在护理学史上第一次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20世纪中后期,在心理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环境和护理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护理被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为护理服务对象的人,其生理、心理、情感、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在护理中均受到重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了解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运用先进的器械有效地抢救病危患者,更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变革的思想。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员,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护理教育的头上。

一、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都开设了护理教育和医护人员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在数量上急剧增加,护理教育的层次也日臻完善。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数据,至2010年底,我国护理中、高职院校多达1100所,20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护理教育课程,30多所院校招收护理学研究生。与2001年相比,高等院校护理教育的招生总数增长了近780%。

早在21世纪初,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已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在国内首次设立护理学博士点,并于第二年招收护理学博士两名。此后,少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护理博士教育,將护理教育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也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水平。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的出台和实施,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一级学科。这些都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护理教育工作的促进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积极稳健地前进和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也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二、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形势对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外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1.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平衡。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合理、不平衡的现象。从上文的统计数即可得知,开设护理教育的中、高职院校与大学高等院校的比例约为5︰1,尽管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长没有本科院校的速度快,但在总体人数上仍占绝对优势。据分析数据统计,2012年年底,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中所占比例高达90%。本科护理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较快,但质量上不能同步提升。护理教育研究生的规模很小,培养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各层次的护理院校、人员、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同一层次上的数量与质量也不能均衡发展,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

2.护理教育各结构层次的培养目标不确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各种先进设备和器械在医疗中的运用,现代护理越来越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护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社区、家庭护理的发展,急需在心理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护理人员投入到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市场。而我国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未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造成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又造成了学生对自己定位的不确定。我国的护理工作多由中专生及大专生承担,倘若本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势必不会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来达到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

3.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上更注重课程教育的理论学习,忽视临床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通常前期为理论授课,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未能有效地交叉进行,容易出现理论学习时过于枯燥,后期实践时由于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而缺乏准确的理论指导。此外,传统课程安排较多,适应瞬息变化的护理市场的课程教育相对较少,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课程体系。例如,对新出现的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临终护理的专业性培训不多,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这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4.高等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护理质量标准的提升必然需要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现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中,博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够,只有少数的院校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些院校虽有教授和副教授,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仍然稀缺。从事护理教育的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且经验不够充足的青年教师偏多。此外,由医生担任高校护理教学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他们对护理基础的掌握不够扎实和深入,知识结构不完善,造成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不强。同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从21世纪才开始起步,还没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导师的指导同样不够充足。

5.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护理教育的评估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护理教育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虽然列出了护理教育评估的分类和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现行的护理教育的评价仍沿用医学教育的评价模式展开,并由卫生部统一负责,使护理教育的评价附属于医学,削弱了护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完整评估体系的缺乏最终将阻碍护理教育的优化发展。

三、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促进护理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优化护理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在护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对中职院校护理教育适当地剪裁和压缩,加大力度促进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学科的开设、招生与教学,逐步缩小二者的规模差距,力求保持尽可能的平衡。此外,继续调整各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的结构,加强护理教育大学本科生的培养,尤其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最终达到我国护理事业规划纲要的要求,减少中专层次的护理人员,提高大专学历及以上层次的人员比例,至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的比重不得低于60%。

2.推進国际化进程。树立宏观的护理教育发展观,形成国际化观念,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进程国际化的机遇,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进程,积极吸取国际护理教育的优秀经验,吸取国外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教训。以当前护理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宽眼界,联系国内甚至国际护理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尖端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出国培养以及回国后的工作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为国际护理教育服务。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着眼全局,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护理教育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3.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当前护理市场的需要。培养在特定的领域中具有突出能力的专科护士,比如老年病护士、重病监控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等,不仅在专业医护领域,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加强对人文性的重视,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格的护理人才。

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尖端护理人才的培养上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导师组,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人才,从临床抽取业务较精、能力较高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共同促进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弥补师资的不足,关键要靠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高能力的教师,促进护理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转变、学历结构的优化。学校要积极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进步,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国内的学校和机构交流,举办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讲座和研讨会,与医院合作,定期派教师进入临床工作,以发现最前沿的临床问题,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避免长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外,学校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临床实践经验和护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本校教师护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5.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和体系。护理研究者与临床实践者要在认真研究国际护理教育评价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护理实践发展、提升护理院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有序的评估程序、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评价标准,将护理从医学评价的领域里分离出来,避免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发生。并且,设置具有专业化水平护理教育评估组,尤其完善护理教育的内部监督机制。

综上,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医疗卫生体系结构的变动适时做出调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够、可供参考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亟待护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解决。要把握住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机遇,不断接受护理教育质量、社会需求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护理教育质量、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文慧,李小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

[3]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06(13).

[4]王欣,王惠珍.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研究[J].护理研究,2003(21).

猜你喜欢
发展概况护理教育缺陷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浅析大号基础学习中重点与难点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