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感的產生是一种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 其主要的表现形态按审美主体感知到的美感客体的不同,可分为生活型美感和文化型美感两个方面。而文化型美感又包括语言形态、韵律形态、线条形态和节奏形态等四种类型的美感特征。
关键词:美感;表现形态;生活型;文化型
作者简介:李萍(1989-),女,汉族,河南获嘉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13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2
作为一种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美感的产生是一个循序的过程。如何让美感能够显示出来,审美主体又如何地抓住契机适时地引起美感的体验,这都是一个值得他讨论的论题。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美感是不一样的。从审美客体上来看,审美主体所能感知到的美感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客体:一个是生活型的审美客体的美感;一个是文化型的审美客体的美感。
一、生活型美感
生活型的美感,是一种源自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的审美快感。美感,反映的是人的“自我”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需求。客观事物可以给人带来某些方面的好感,而人又依照某种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是否符合人的需求而判断该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自己所需要的好感的功利价值。换而言之,客观事物对人所呈现出的美感,究其本质,即是指人依据客观事物是否具有给自己带来好感这一功利价值的标准,对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在认识层面上所作的判断和确认。如,女人之所以对男人呈现出美感,是因为女人在其功利价值上能够满足男人的在生理或心理上的主体需求。而这种功利价值最终是凭借女人的外在形态被男人所确认。
客观事物的美感,经由其外在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分为客观形态和文化形态。客观形态,是指客观事物与生俱来的或后天形成的有形形态。例如,花的颜色、香气,瓜果的形状、肉质,女性的容貌、体态和嗓音,器具的外观和质料等。而文化形态则是指在文化活动中,人们为客观事物所赋予的以文化为本质内容的无形形态。例如,一个人的出身、声望、地位和权力,一件商品的品牌、价格和产地等等。再举例言之,一件衣服是否具有美感,对于许多追求时尚的人而言,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件衣服是否是名牌,价格是否高昂,生产第是否是自法国或意大利,是否出自名设计师之手等等。而一个男人是否具有美感,对于那些注重实际的女人而言,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男人是否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拥有很高的社会声望、是否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等等。
客观事物美感的精神形态则是一种通过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而感受到的美感,通常要通过人的道德修养、伦理平判、心理品质等几个意识过程来起作用。像一个无臂的残疾人用脚挥洒地写出隽秀的书法时,美感的产生可能更多的是审美主体的道德修养在怂恿的缘故。而一个奋不顾身跳进冰窟救人的英雄形象的高大起来,这恐怕也是源于审美主体的伦理评判在起作用。一个在逆境中坚持着走向成功的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美感或多或少都会夹杂着心理意识的鼓动。这些客观事物美感的精神形态也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予以忽视。
二、文化型美感
文化型美感,是一种在人类不同的观念文化创造及其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快感。在这一创造、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观念文化积累,这些观念文化积累进而使人们对于相同的客观事物是否具有美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审美标准下,表现出大相迥异的美感,甚至全无美感。“美感的生成是审美主体的形象性和可感性以及主体的审美态度等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1](187)。例如,对于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感,主体的观念文化及审美标准的不同,便会产生完全相异的观赏态度和判断结果。
此外,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特别是文化艺术生活中,文化型美感通常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例如我们通常所谈到的建筑艺术、歌唱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等艺术门类所表现出的美感,基本可以说都属于文化型美感的范畴。而每一种艺术门类都是以一种特殊的因素和形态表现出来,不仅使作品具有较高的美感,也和其他类的艺术门类有了显著的区别。
1.语言形态的美感
语言是人类用来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创造科学概念,表述科学规律,进行社会生产,实现人的社会存在。特别是以语言作为手段的艺术形式——文学,其美感的产生便有赖于语言的表现力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感是“语言文字和文体形式的美”[2](110)。语言作为文学的表现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种、语音、语调、语量、语速、语汇、语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对审美主体美感产生的有效激发。不同的语种,其带给审美主体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法语带给我们一种优雅的感觉,韩愈带给读者一种端庄的感觉。语种的不同,审美主体在感知审美过程的时候,心理的意识流动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汇则是语言带给审美主体具体的一些差异。文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手段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是作品产生美感的重要因素。如《红楼梦》第23回的“黛玉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细飘春榭, 落絮轻粘扑绣窗。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未若锦囊收其骨, 一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3]
林黛玉的贵族小姐的气质以及她弱不禁风的感伤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升华。曹雪芹以极度戚伤的心情和无以名状的悲愤为黛玉的葬花配上了这样凄婉雅洁的诗词,对读者地体验到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物形象起到了较好的理解作用。
2.韵律(旋律)形态的美感
旋律常被人们视为音乐的灵魂,因为它是音乐语言的核心。声乐之美,主要来自于音乐的旋律美。音乐的旋律美,则是由其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等因素共同构成。音乐之所以擅长抒情,主要是由于作曲家能够娴熟地运用音乐手法来赋予曲调情感的内涵,这也是曲作旋律美的情感根源。作为一首乐曲,其主导音调首先要体现出鲜明的调性(即声乐的体裁特征),是激昂勃发的进行曲,还是深沉哀婉的咏叹调。主导音调除了需要具备的这些固有的情感美和声乐特质外,还需要借助于音调的变化与不同调式的运用。通过运用反复、渐进、承续、加速、延缓、扩充、紧缩、交叉、分离等特有的旋律发展手法,曲作家可以塑造出更为完美的声乐意象。毋庸置疑,旋律美自然内含有节奏美,节奏是构成旋律的骨架。而旋律的句法、曲式、結构则是对节奏的扩大。扩充、紧缩、交叉、分离等独有的旋律发展手法,则更有助于建构出和谐的声乐意象和情境。
和声是丰富旋律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声之美,在于它将不同声部进行协调、配合,共同烘托、突出旋律的表现功能。若说主调是声乐曲作中的基本色调,那么加上了“多彩的”和声的衬托,作品的色调就更趋于丰富饱满。而在声乐美的艺术形成中,重唱、轮唱、合唱等多声部艺术音响结构的实现,也完全借助于和声的艺术功能。正是和声的运用使声乐作品在音色更迭、音量调节、音域对比等方面呈现出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
3.线条形态的美感
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中国书画艺术所呈现出的文化型美感,堪称最典型的文化型美感。线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种类中,例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首先,中国书法属于抽象的线条艺术。线条既是书法的最根本内容,又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更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前提。线条主要由骨、筋、脉、肉、皮五者构成,此五者分而为五,合则为一,缺一不可。“骨、筋、脉、肉、皮”,中医又称之为“五体”,它们是构成一个人身体的重要组织。书法线条不仅要求五体兼备,还要求五体协调匀称,否则线条就会丧失美的质感,也就无法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其次,在中国画中,线条又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如果将造型称为一种艺术语言,那么线条就是这语言中最基本的语素。一条简单的线被用来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特定环境时,它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了。其实,无论是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是外国素描中的线都说明了这一点。例如,郑板桥在画墨竹时,多采用苍劲有力的线条、且多以直线为主,表现的是竹子挺拔向上、宁折不弯的品格和顽强不屈、不畏艰难的生命力。而梵高的《星夜》则用密集环绕的曲线,表达画家焦虑、躁动、不安的心境。此外,讲究线条的艺术门类还有建筑艺术。例如,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建筑师在设计教堂大门时为了产生庄重厚实的体积感,多采用反复的线条。另外,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线条,通常为陡直细长,象征着宗教信徒们期望无线接近天国的愿望。
4.节奏形态的美感
舞蹈是一种讲究人体动作和节奏的艺术形式,这里的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返照自然,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 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4]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作工具,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构成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而表演性的舞蹈艺术则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舞蹈美感是指人们凭借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器官,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以及精神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美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种主观反映,也是舞蹈美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情感之间的一个中介。任何舞蹈作品,不论它反映了多么客观真实的生活,引发了观赏者多么深沉的思考,要想产生感染观众的艺术魅力,其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引起人的美感。而一个有较高表现力的舞蹈,其美感的外在表现是通过节奏的和谐、肢体语言的极度表现力来完成的。因此,以节奏为表现形态的舞蹈艺术的美感呈现则是以节奏为主要衡量要件的。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李大西.文化生态美感的特质及对文化发展的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戚荣军.试论散文语言的美感特征[J].语言学习.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