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台亲子户外类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自2013年10月11日晚22点第一期播出就广受好评,它的叙事魅力在于把握住观众心理的叙事元素和叙事结构,富有悬念的叙事情节,叙事时间和空间。本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爸爸去哪儿》第一期进行分析,发现这档亲子户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魅力。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叙事主体;叙事时间、空间;叙事魅力
作者简介:李力立(1991-),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2
2013年10月11日晚上22点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正式开播,打开了亲子类电视节目广阔的市场。叙事是指“选择不同类型的角色、场所和事件的集合”,“描述组织背后的选择推动力”, 同时“事件之间有逻辑联系, 发生在不同时间, 通过一个一致的主题连成整体”然后把这个事件以一定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爸爸去哪儿》的叙事魅力在于叙事要素以及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引人入胜。
一、叙事主体
1.节目嘉宾的明星叙事和儿童叙事
参加该节目的叙事主体是3对父子和2对父女组成的5组嘉宾,5位爸爸来自不同的领域,有专业赛车手林志颖,奥运冠军田亮,导演王岳伦,演员郭涛,国际名模张亮。在第一期《爸爸去哪儿》5个孩子可谓是性格迥异。毫无疑问,5位爸爸都是明星,明星真实的亲子户外体验成为观众追捧的热点,满足了观众“窥视”的好奇心理。
以孩子作为叙事主体可以使叙事内容显得真实。儿童视角呈现出的世界是真实的,该电视节目把孩子情绪的变动表现出来。儿童作为叙事主体,不会在节目组规定的条条框框下变得行为僵硬,儿童真实的表现着自身,因此可以使观众信任,并被童心所打动。
2.主持人/代理村长引导各环节的叙事者
主持人“作为叙述者,同时参与到叙述情景中,他需要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上引导‘故事的发生、发展,又因‘身在其中而获得观众的信赖。”《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主持人李锐作为代理村长的角色,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对这五对父子或父女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讲解,剩余的时间是五对父子或父女完成任务的过程等等,但是村长的角色并不是可以缺席的,李锐代理村长的角色是把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使故事按逻辑发展的纽带。第一期节目中所起的作用是穿针引线,引导故事的发展。
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有着一定联系意义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爸爸去哪儿》第一期户外旅行的时间顺序和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各个环节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各个环节是由代理村长李锐进行任务布置串联起来的,并且,代理村长李锐在任务布置完后,把主要的空间给了五对星爸星娃,叙事有详有略,适应了观众的需求,如果代理村长李锐的镜头太多,就使有关爸爸和孩子的叙事主题减弱,如果没有这个角色,整个故事的发展就没有逻辑性,因此,代理村长李锐的角色在《爸爸去哪儿》的叙事过程中是很必要的一个角色。
二、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
(一)时间叙事
关于叙事时间,热奈特对“实在时间”、“被叙述时间”和“阅读时间”进行区分。“实在时间是故事本来存在的方式,是按照时间的一维规律先后排列的事件顺序。”据悉,在《爸爸去哪兒》的节目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期节目。在《爸爸去哪儿》第1集中,这1000个小时的素材是故事本来存在的方式,而剪辑完成后的我们看到的节目是被叙述的时间。被叙述的时间是剪辑人员对这1000个小时素材的加工、变形。阅读时间就是观众对节目的欣赏时间。一般认为,观众的阅读时间和节目的被叙述时间是相等的。
1000个小时素材的实在时间是一期电视叙事文本的来源和基础,这个实在时间是故事自然发生的时间状态,但是,《爸爸去哪儿》在叙述故事时,并没有一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而是按照叙述者认为最有效的时间顺序叙述。萨拉·科兹洛夫认为, 电视叙述者经常使用闪前(预叙)来撩拨观众, 间或采用闪回镜头(插叙往事)。在《爸爸去哪儿》的时间叙事中,有插叙,倒叙和预叙等几种叙事的方式。在第一期中,在公布郭涛父子俩挑选到最好房子的结果时,插叙了郭涛在公布结果前急忙偷看的表情片段。再即将入住房子前,屏幕上预先告诉观众:“谁又哭了,请回答。”在节目的最后,预告了下集的精彩画面,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一定的期待。
(二)空间叙事
福柯“在《论其他空间》一文明确地宣称‘当下的时代将可能首先是空间的时代。我们处于同在性的时代:我们处于并置、远与近、并排、分散的时代。”因此,《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类户外节目选择的拍摄空间是叙事理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叙事空间来说,第1期的叙事活动一方面是通过出发前明星父子所在的家庭这个私人空间展示,另一方面是通过活动的地点北京灵水村来展示。我们在网络空间中观看明星家庭的私人空间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空间,这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这种空间的多样性和空间的不确定性给节目的叙事增添了极大地魅力,使人物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叙事魅力
在关于亲情的叙事主题下,《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户外类的电视节目叙事魅力在于它具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叙事的一系列策略,比如悬念、字幕、音乐、情节的反转等等。
(一)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爸爸去哪儿》有6人的编剧组,专门设计整个节目的流程,但是整个环节是怎样进行的,爸爸们和孩子们是怎样完成任务,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是未知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爸爸去哪儿》中爸爸与孩子们的表现是真实的,尤其是小孩子的行为完全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和那些设计好台词的电视综艺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展现给观众的是自然真实的行为和语言。现场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节目录制过程中会有哪些突发情况。在选房子的环节,到底谁住哪个房子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这些不加预设的因素使《爸爸去哪儿》的叙事具有不可控性,故事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使观众对整个电视节目充满期待。
(二)悬念
法国叙事学家罗兰·巴尔特说:“悬念是一种结构游戏,可以说用来使结构承担风险,并且给结构带来光彩。”《爸爸去哪儿》第1期中,制作者提供一种不完整但具有诱惑力的信息,给观众造成一种期待心理,想知道接下来的情节如何又无从推知的心理使观众不断地关注节目进程如何发展。一方面,从电视节目本身来说,综艺节目是一种叙事体,悬念技巧的运用,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并且增加了趣味性,不至于使观众在观看时感觉单调乏味。另一方面,从观众欣赏的层面来讲,当节目中悬念被揭开的时候,观众的心理就会受到极大地满足,精神上获得快感。
《爸爸去哪儿》第1期中制造了很多悬念,无论是在节目开端还是在节目中间插播广告时,还是在节目最后预告下一集的精彩片段,都可以吸引观众继续关注节目。悬念是吸引观众进行观看的兴奋点,《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出现了很多兴奋点,比如每次领任务,都有一个神秘的信封特写,信封即是悬念,打开信封,也就是揭开悬念的过程。此外,悬念的设置还通过字幕的方式来展现。比如“有什么神秘的任务等着他们呢?”字幕的提示使悬念设置的方式更加清晰明了。
(三)字幕
在《爸爸去哪儿》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因素是趣味性很强的字幕。这些字幕不仅解释了一些画面,而且生动活泼的展现风格和趣味性很强的呈现方式,成为这档综艺节目叙事魅力的一个方面。电视艺术的语言是一种視觉语言,“字幕作为这种电视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叙事效果。《爸爸去哪儿》字幕的制作者是一个很年轻的编导带着三个实习生完成的,字幕的风格贴近生活,贴近现代大众的审美趣味,一方面补充、配合、解说了叙事进程,另一方面丰富了叙事的视觉语言。《爸爸去哪儿》求新求异的字幕,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集中,当郭子睿寻找大锅成功,字幕显示“喜庆 喜庆”。此外,字幕中还出现了网络语言,比如田亮和田雨橙啃玉米,表情“神同步”的父女俩等等。这种字幕个性化很强的视觉语言,使《爸爸去哪儿》的叙事语言趣味性很强。
结语:
《爸爸去哪儿》的叙事内容是明星父子(女)的户外体验,这档节目的许多叙事元素比如人物、场景、字幕等都不是简单拼凑在一起的,而是采用悬念、倒叙和预叙等多种叙事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多重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展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也是这档电视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肖锋.媒介融合与叙事修辞[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