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朱自清《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本在选词角度、句法角度的区别,发现英语语言差异,更好理解原著和译本,加深对英汉语言的了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纯深;选词;句法
作者简介:李昀(1990.0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职务:学生,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学习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2
一、原文及译文简介
朱自清,中国散文作家,行文素朴具有真情实感,《荷塘月色》是其代表作。朱自清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黑暗,既愤恨又无助,由此写下了此作,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荷塘月色》主要有四个英译本,综合选词、句子结构等角度,本文选取朱纯深的译本。鉴于《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译本的典型性,因此本文尝试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英汉语言的了解。
二、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吕叔湘(1992:4-18)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和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本文主要从词汇、句法等方面对原文及朱纯深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的差异。
㈠选词的角度
⑴名词的选用
汉语倾向于动词的选用,叙述的时候对呈动态;而英语则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时呈静态。
例1:我爱群居,也爱独处。
译文:I like being in solitude, as much as in company.
朱纯深的译文分别用“solitude”和“company”两个名词取代原文的动词“群居”和“独处”,既符合汉语的习惯,用忠实于朱自清先生用词文雅沉郁的特点。
汉语中动词接近于词根词,词形稳定;但英语受时态语态的影响,词语屈折变化大,在不同的时态,不同的语态,不同的人称下动词使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静态与动态相互转化是必不可少的。
⑵介词的选用
英语中多使用名词,使其具有静态倾向。而介词置于名词或者名词词组之前,则更突显了英语的静态倾向,与汉语的动态倾向形成对比。
例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译 本:This bit of the universe seems in my possession now; and myself seem to have been uplifted from my ordinary self into another world.
該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语言素朴缜密。而朱纯深译本中,增加了“of, in , from, into”既照顾到英语中多采用介词结合名词的静态倾向,又体现了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
⑶代词的选用
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常用代词代替前文的名词,汉语则常常使用名词增加语气和感情。
例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译文:Around the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Most of them are willows.
朱纯深译文中采用代词“them”来代替“trees”,避免了重复,显得简洁流畅。
㈡ 句法的角度
⑴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王力提出了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方式,即形合和意合。形合就是倚仗形式,如词的变化、词汇的衔接等手段,将语言符号由个体的词到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倚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手段。形合和意合共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不同的语言侧重点不同。王力(1984)曾指出汉语多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并非必须;而西方多采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不可缺少的。
例4: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译文: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原文的汉语中只有“和”一个连词,没有介词。但是在英语译文中出现介词“on”和连词“with”,以及英语关系词“where”和“whose”。由此可见,汉语注重隐性连贯,注重功能和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而英语则注重显性连贯,注重形式和结构,注重以形显意。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英汉语言符号的表意密切相关。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形表示其意义,因此见字知意;而英语是拼音文字,词的拼写与发音关系是由人为规定,字母对意义而言只是替代符号,语言信息的表达依靠符号按一定的语法逻辑关系排列组合,所以英语是一种重形式逻辑的语言(王振国,2007)。因此在英语中有丰富的衔接手段和形式组合手段,如词缀、词形变化,指代词以及各种关系的连接词。汉语则较贫乏。
⑵汉语句子爱主动,英语句子喜被动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英语中存在屈折词汇变化,当施动者做主语时,则使用主动语态;当受动者做主语时,则使用被动语态。事实上,汉英就“被动”与“主动”的逻辑关系而言并无差异,“最根本的差异,在表现手段以及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问题:汉语是用词汇化手段来表示被动性,这是汉语语法的本体论特征。”(连淑能:2002)
例5: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译文:All that one is obliged to do or to say in the daytime, can be very well cast a side now.
原文中的三个分句都使用了主动语态,但是在英语译文中,却使用了两个被动语态,即“be obliged to”和“be well cast”。
原文属于散文文体,很少使用到被动语态。但在其英语翻译中,却多次出现被动语态,包括限定动词的被动式(be well cast),又包括非限定动词的被动式(frequented)。英语中大量被动语态的使用,主要考虑到句法、修辞以及文体的需要。连淑能(2002)认为,虽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受到意义和形式的限制,但是,汉语以词汇手段表示被动意义,而词汇手段是选择性的、比较灵活,即可用,也可以不用;既可以用这个词,也可以用那个词。
⑶汉语句子常省略主语,英语句子常添加主语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句子中可省略主语;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除祈使句外,句子中必须有主语。主语通常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在英语中若句子无主语,多采用there与it作为形式主语。形式主语的广泛应用是英语中主语显著的重要标志。
例6: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译文:Suddenly, something like lotus-gathering crosses my mind.
例7:今晚在院子里坐在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译文:Toni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the yard enjoying the cool,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Lotus Pond.
原文中多处省略主语,采用分句的形式,符合散文形散的特点。而英语中或者根据上下文添加主语,或者采用形式主语的方式补充主语,保证句子结构的稳定性。
三、结语
《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精练,朴实无华。而朱纯深英译文体现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在措词、句法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价值。本文仅从选词、句法角度,分析《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本中英汉差异。吕叔湘先生说过,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是对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英汉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翻译(亢江瑶,2010:547-548),只有了解两者的差异,才能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I.A.Richards.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J].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崔宝衡.外国文学名篇选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102-121.
[3]王佐,亢江瑶. 从《论读书》的原文和《良中译本看英汉语言对比.科技信息. 2010,(34):547-548.
[4]李平.朱純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2):34 -36.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4-18.
[7]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8]王振国.新英汉翻译教程[J] .高等教育,2007,12(1) :124-126.
[9]张秉辰. 实用英语语法释疑[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