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飞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武术文化的内涵以及武术文化的分类入手;对不同学生群体在推动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生;武术文化;传播优势
武术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发展,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和内涵的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反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同时,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中发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特性[1]。
1.武术文化的不同层面分析
对于武术文化的解析,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李印东曾撰写论文将武术文化进行解构,划分为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2]。本研究针对相关武术文化传播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从三个层面对武术文化进行了解析,由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从器物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精神层面对武术文化进行了分类。
2.学校不同人群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推动优势分析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中的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继承和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分别从中小学、高校、武术学校以及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海外联合学校的学生群体为基本点,分析此四类不同学生群体对于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所在。
2.1中小学生对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中小学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中的器物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具有新鲜感,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优势在三个层面上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优势。
就器物层面而言,青少年学生本身就对具体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于展现在眼前的显示器物(如刀、枪、棍、棒等)通常会产生无尽的联想,接触到真实的武术器械等自然会爱不释手。进而培养他们对武术文化的兴趣是比较容易的。就行为层面而言,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在学校中常模仿某些武侠影视资料中有关人物的武术动作,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中行为层面的技击术、对练动作等还是怀着强烈的渴望之心。如果在中小学中开设有关武术文化等课程,推广和传授一些动作相对简单、难度相对较低的武术动作,必定会收到可喜的效果。就精神层面来看,青少年接触武术文化,必然会将武术文化精神层面的武德、礼仪以及价值观念等植入到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和教授青少年学生武术文化中关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和知识,武术文化的传播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必然起到长时间的推动作用。
2.2高校学生对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高校内的大学生此时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而言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开展武术的套路、器械以及技击术等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就高校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推动优势而言,主要反映在以技术教学等为主的行为层面。当然,高校学生在发挥其行为层面上的武术文化传播优势之外,他们会开始用自己的思想来判断和吸纳武术文化中关于武术的价值、武术思维与思想等等方面的内容。
从以上分析来看,高校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传播的推动优势主要体现在校内对学生的传授和推广,主要集中在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
2.3武校学生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推动优势分析
武校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在于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产业化背景下的影视文化产品,同时对武校学生而言,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提升。
此外,武术学校常常会受到过国外武术相关团体的邀请,出国表演;或者常常会受到国外习武者的追捧前来“取经”;无论是那种形式,对于武校学生来说都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行为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优势。
2.4“孔子学院”模式的海外学校学生对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和武术学校不同,海外学校中绝大部分是国外人群,这就涉及到跨文化的武术文化传播问题。以孔子学院为例,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有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武术文化为孔子学院提供了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3]。其中孔子学院本校学生对武术文化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传播除了行为层面以外,更倾向于对精神层面。因为在国外学习者看来,这是一种带有国家标志的一种优秀的文化符号。
3.结束语
武术文化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器物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不同学校不同性质的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传播的具体优势不尽相同,因此只有树立和放大各自对武术文化的优势,才能让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更具有优势和影响力。(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陈超,李印东,赵发田,李蕾.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592-593+596.
[2]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其功能价值体系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5.
[3]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1:125-128.
[4]崔英敏,黄聪.跨文化传播: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新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7:36-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