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摘要】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以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观察对象,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加以采用针刺、艾灸,配合捏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5例中基本治愈27例,占77.1%,显效5例,占14.3%,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说明运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36-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发作频率不定,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中含血、脓和粘液,常伴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其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其他年龄阶段也较为常见。本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精神刺激及劳累、饮食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对象,采用针灸,捏脊,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观察对象,男18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1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3.8年。患者在治疗前均做过钡透、乙状结肠镜检,病理报告确诊。
1.2 诊断标准
①治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检查正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正常;②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检查基本正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好转;③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大便检查仍异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无明显好转。
1.3 方法
中医针灸法为在腹部取天枢、关元、气海三处,背部取长强、大肠俞,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处,其中天枢、关元、气海针刺1.0~2.0寸,得气后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直刺1.0~2.0寸,长强直刺0.5~1.0寸,两组穴位交替运用平补平泻,留针15min,每隔5min行针1次,除长强外每穴并温针灸10~30min,隔日1次。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在天枢、气海、关元三处扎针,针深约1~2寸。患者得气之后,以高频小幅度提插加以捻转等手法,使针感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斜向脊柱针刺1.5~2寸,长强、足三里、三阴交直刺
1~1.5寸,以得气为度,并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min,每隔5min行针1次。亦可于进针得气后,采用温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
2结果
35例中基本治愈27例,占77.1%,显效5例,占14.3%,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属我国医学“肠辟”“久痢”“肠下血”“脏毒”等病范畴,临床上病例多是中西药久治效果不佳而接受针灸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其一大特点为反复发作,本病其标在肠,本在脾,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统血,为生化之源,若脾失健康,湿热则会下移至大肠,脾病及肾则脾肾两虚,两脏俱病,病程迁延,反复治疗而不可痊愈。因此,治疗脾虚才是根治本病的关键原因,治脾或固脾在临床上运用最多的就是中医针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经络穴位针刺,艾灸,捏脊等不同手法对其进行补泻,达到调理阴阳,疏通气血,改善脏腑的功能,以从根本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大量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针灸大椎、曲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积极调动人体全部因素,增强人体抗病和免疫系统功能。针灸后,血液循环旺盛,呼吸消化功能增强,甚至体液使内分泌,人体化学物质,血液抗体等全部提高。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临床报导中显示,20世纪80年代明确标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的文章已出现,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关中医针灸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的资料已被大量提及。目前海内外大量临床工作中显示,中医在穴位刺激方法方面,通常最多运用的手法为艾灸,在运用传统着肤灸的同时用现代经穴灸疗仪照射。另外,一些医生也在临床上运用体针、耳针、埋线和粗针等方法。针灸对本病的疗效,也已经过大量海内外学者和西药治疗做了相应对比和对照,大量学者认为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以灸法为主有很多优点,不仅停服药物,而且患者的腹痛腹泻迅速缓解。我国医学人员通过埋线法治疗和服西药组对照,其结果表明,埋线法的治疗效果明显胜于西药。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本病的效果,大致在90.0%左右,但复发率较高。对复发病例,再次针灸仍然有效。在临床治疗中,遇腹部不适,针灸其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几分钟;腰痛失眠,针灸其命门、合股等均可迅速见效。如遇脱肛不受,重新针灸其百会、命门、合股以补命门之火,升阳补气。如遇肠粘膜米兰,充血炎症严重时,针灸中脘、天枢、足三里以止泻消炎。临床上针灸治疗疾病,人体穴位在治疗上的独特作用,往往能使患者身体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体循环系统状态,减少炎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方面还需广大义务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治疗,在中医针灸治疗的同时,患者的饮食营养调配也很关键。饮食的总原则为,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在调养过程中,病人家属及病人本人都应密切关注食物对病人的影响,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病人的饮食,以加速病人的康复速度。在临床探讨和总结中,正确运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对慢性潰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卿.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J].山东中医杂志,1990,9(4):3-12.
[2] 于荣.温针百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浙江中医杂志,1992,18(11):522-553.
[3] 马胜.针灸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