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 要:《兔子富了》通过描写哈利一家的生活和矛盾折射出80年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危机,反映了那一时期中产阶级在经济地位中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在道德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和放纵性,在政治态度上的个人化和冷漠性,深入分析美国中产阶级的特点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中产阶级发展起警示作用。
关键词:中产阶级;享乐主义;通货膨胀;消费主义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
一、引言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中产阶级心灵画师”,厄普代克的小说以描写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为主,从社会政治到伦理道德,从个人行为到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而《兔子富了》首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中产阶级的经济生活中,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的脉动。厄普代克对中产阶级经济文化生活的敏锐观察记录使读者意识到中产阶级在丰富物质生活背后隐藏的精神、社会以及文化问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惟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亚里士多德,1996:435)美国中产阶级是一个在人数构成和社会影响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阶层,因此其经济生活、思想道德和政治观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美国社会的兴衰。
本文通过分析“兔子”哈利的经济生活、和儿子的矛盾以及其他细节折射出中产阶级在经济地位上的敏感性,道德文化上的放纵性和对政治的冷漠性,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作为美国主流社会形态的中产阶级的特征及其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此类探究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中产阶级文化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二、脆弱和敏感:美国中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写照
《兔子富了》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80年代初,讲述了兔子为了追寻自由离家出走、和嬉皮士同居、房子烧毁后与妻子詹妮斯和好之后的故事,此时的兔子已不是当初那个小推销员了,他继承了岳父的斯普林格汽车商行。如今他衣食无忧,经常和妻子参加“飞鹰高尔夫球俱乐部”,偶尔去加勒比海度度假,从此过上了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生活,可是光鲜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各种危机。首先,兔子的经济生活并不独立,他工作的汽车商行为其岳父所有,“他和妻子拥有一半股份,斯普林格老头子过世之后,詹妮丝的母亲贝茜坐享另一半股份”(厄普代克,2008:4),可见他没有对公司彻底的决定权,以至于在儿子纳尔逊的去留上受到妻子和岳母的制约。其次,在自己的房子被烧毁后,哈利就一直和妻子住在岳母家里,忍受岳母的喋喋不休,在生活空间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自由,他不止一次的提到要从这里搬出去,摆脱岳母和儿子的困扰。这和我国中产阶级家庭有相似的困境,由于消费水平的升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很多年轻人无法“断奶”,成年之后依然需要家里补贴,经济生活严重受到父母的制约。
从社会背景来看,正值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时期:“汽车加油站每加仑卖到了九十九点九点美分,到了周末百分之九十的加油站都会关张,人们都疯狂起来,他们兜里的美元就要烂掉,大把大把往外掏,好像明天不复存在了。”(3)但政府并没有能力化解危机,于是中产阶级成为危机的牺牲品,兔子对于通货膨胀带来的美元贬值不知所措,只能听从朋友莫科特的建议去投资金币。虽然兔子看似富了,过上了中产阶级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表面看似增长的财富实际上在缩水。当詹妮丝问兔子当抵押贷款利息高达百分之三十时能否买得起一栋新房子,兔子自信地回答说:“这正是通货膨胀的美丽所在,用缩水的美元还债的,山姆大叔收取利息,只是把所得税款扣除了。现在把钱放在银行里才是傻瓜干的事。把这笔存款作为买房子的首付,却可以让房子每年升值百分之十或二十。”(369)可见当时美国中产阶级在经济地位上相当脆弱敏感,随着财富增加并没有减少他们的负担,并没有让他呼吸到自由的气息,却带来了更多危机感。
造成美国中产阶级经济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年轻一代对消费的崇拜。消费文化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生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人们不断变成新的消费者。纳尔逊曾经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随身听但很快不要了,甚至花了大价钱买几辆旧敞篷车。当兔子责怪他旧跑车多么耗油时,纳尔逊毫不在意地说:“他们不在乎,爸爸。人们不在乎什么钱不钱的,那是臭大粪。钱是臭大粪。”两代人对于消费的理解差异巨大,年轻一代无视金钱的意义,在通货膨胀的驱使下消费欲望不断扩张,需求转化为欲望,经济状况脆弱的不堪一击。他们缺乏安全感,必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以不至于脱离这个阶层,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期中产阶级的无奈和困境。
三、享乐性和放纵性:美国中产阶级道德文化的衰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兴起,个人主义在美国中产阶级中越发肆虐,传统的清教精神逐渐被物质享受与奢侈的享乐主义所取代。厄普代克在多部作品中表达出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如《兔子归来》中嬉皮士文化和毒品的泛滥,《夫妇们》中疯狂的派对和换妻游戏,亦或是《圣洁百合》中埃尔玛以肉体换取进入好莱坞的机会等,这种享乐主义是威胁晚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兔子富了》之中更是暴露无遗,一次在韦布家的聚会上,兔子看到韦布夫妇卧室抽屉里的一系列色情相片,折射出物质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空虚放浪。不仅如此,俱乐部成员决定一同去加勒比海度假,当有人提出换妻游戏时,其他夫婦都欣然接受,兔子哈利一心盼望和年轻漂亮的辛迪共度良宵,却意外和仰慕他已久的塞尔玛分到一起,塞尔玛对他的真诚看似让他领悟了一些人生道理,但是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虚无。这种享乐主义、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本质是“摈弃禁忌,获取感官的直接满足”(Lasch:43),是厄普代克所极为讽刺的,极其颠覆了美国建国以来所宣扬的清教精神,当每天必读的《圣经》被《消费者日报》所替代,当去教堂的例行礼拜被俱乐部活动代替,当辛勤劳动被投机资本生意替代时,传统的伦理道德被撼动,出现了反资本主义文化的倾向,资本主义所依赖的传统道德精神逐渐丧失。
这种享乐性还体现在年轻一代纳尔逊的思想行为上,兔子对其玩乐的态度极为不满,他从学校里辍学,先带回朋友梅勒妮,后又将其怀孕的真正的女友普露带回家,并且想要参与车行的生意。不成熟的纳尔逊甚至还带着怀孕的普露参加舞会导致普露摔下楼梯。在忍受不了婚姻、家庭生活之后,纳尔逊重蹈兔子的覆辙,开着家里的花冠车逃跑了。美国年轻一代中产阶级追求极致的个人自由和玩乐的生活态度,面对家庭和生活的负担不堪重负,没有从享乐的快感中脱离出来。P.J.William认为:“自由主义打破了社会联合的纽带,它促使社会分裂、转向大众原子化形态。其中追求自我价值的个体总是避免承担任何更高的道德责任。自由主义使人们奔向物质世界,这不是财产制度错了 ,而是自由主义的本质使得财产权离开了任何道德的、社会的和责任的约束。”(Williamson,1992:20)
由此可见厄普代克对于愈演愈烈的个人主义的担忧,像纳尔逊这种随心所欲行为方式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社会普遍现象,他们不断加强自我意识,却越来越缺乏自我约束感、不愿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除了物质文化的飞速发展,这种极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也是导致中产阶级道德文化衰落的重要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变迁。条件艰苦的十九世纪孕育出的清教徒节制的品德已不能融入资本主义晚期社会,经济领域和文化价值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中产阶级的道德文化危机。
四、冷漠性和利己性:美国中产阶级政治生活态度
美国政治之所以大体稳定和谐,因为其中产阶级队伍的庞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城邦中中产阶级强大的,公民之间就少党派而无内讧。凡是存在于较多中产阶级分享较大政权的平民政体,比寡头政体更为安定和持久。”(亚里士多德,1996:207)因此,中产阶级与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学家布卢斯舒尔曼认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自恋、自私的时代,是一个个人意识的而不是政治意识的时代。”(Schulman:145)读者可以明显发现《兔子富了》之中的政治因素相比《兔子归来》要淡化许多,如果说《兔子归来》中充满了对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和种族冲突以及阿波罗登月等等,《兔子富了》真正将目光转向了中产阶级的经济、思想活动,此时的中产阶级趋态度漠然和反政治化,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投资赚了多少钱,如何享乐生活等等。安逸和稳定的物质生活打消了中产阶级参与政治的念头,消磨了政治斗争的意志,强烈的个人意识使中产阶级崇尚个人价值和实际利益。尤其在《兔子富了》中,兔子和朋友的聚会以寻求刺激为主,不像前两部小说中含有较大篇幅的政治讨论。穿插于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只不过是卡特政府对能源危机的处理方式,而讨论的目的也只在于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经济生活而已。
美国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富余可供享受消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不需要像下层人民一样反抗社会制度的不公,也不需要像大资本家那样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操控政治集团,建国以来就形成的个人主义民族特性使其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实际利益,因此对政治生活比较漠不关心。在《兔子富了》当中,当兔子和岳母、詹妮丝和查利等人聊天谈到水门事件时,岳母重复着死去丈夫的说法:“当总统的从来都会干蠢事的。他们非要让他出丑,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美男子。如果换了罗斯福或者肯尼迪家族的人,你根本不会听到有关水门事件的丑行。”(厄普代克,2008:108)他们虽然背后经常抨击政府的弊病,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未从实际行动上反对当局,他们从来只打算通过金钱而不是权利和名声来获得满足感。在中产阶级看来,个人日常生活和遥远的政治世界发生的事情之间有一定差距,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所说:“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个人和金钱为标准,为个人和金钱而活动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政治漠不关心倒应该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心理现象。”(米尔斯,1987:391)
五、结语
从对《兔子富了》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以兔子一家为代表的美国中产阶级虽然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但是却隐藏着一系列危机。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对消费文化的崇拜,他们在经济问题上极为脆弱和敏感;消费主义的肆虐带来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极度的自由主义挑战着宗教精神的内核,导致中产阶级道德文化的享乐性和放纵性;最后,中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自私的特点决定了其只關注自身利益,对政治生活冷漠利己。对厄普代克小说的研究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以及隐含的危机,对我国中产阶级的壮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厄普代克,约翰.2008.兔子富了[M].苏福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沈瑞英.2006. 问题与思考: 西方社会中产阶级现状析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