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新生的诗歌最突出的特色是具有阳刚之美。阳刚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豪情满怀,感情充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充满豪放之气和进取之心。有人认为,他的诗歌写得有点直白,缺少应有的含蓄和蕴藉。
关键词:童新生;诗歌;阳刚之美
作者简介:王莉芳:河南周口市川汇区教师进修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
气分清浊,文分刚柔,自古而然。清浊、刚柔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這也是不言自明的。
清代学者姚鼐曾说:“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于阳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知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1]
但是,如果一个时代的文坛到处弥漫着阴柔之气,到处充满着伤感、惆怅、悲观、厌世、颓废和没落情绪,到处充斥着肉欲和铜臭味,这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但遗憾的是,这正是当今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趋势和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解构主义、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构意义、反叛传统、削平深度、零度写作、下半身写作一度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时尚。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当今的中国文学艺术创作,整体上缺少一种令人震撼、令人振奋、令人激动的阳刚之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这样。
面对文坛的喧嚣和世俗诱惑,一些有思想、有境界、有品格、有信仰的艺术家,并没有沉沦沮丧,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们依然在默默的坚守: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艺术的纯洁,诗人童新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童新生诗歌最突出的特色是具有阳刚之美。阳刚之美首先表现在:豪情满怀,感情充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童新生的诗歌,无论是写景、咏物,还是言志、抒情,总是豪情满怀,感情充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读童新生的诗歌,我们首先会被诗人的满怀豪情所打动。
2004年,诗人来到深圳、香港,面对深圳、香港的繁荣景象,诗人豪情万丈,难掩内心的激动:
小河弯弯流香江,
东方明珠闪闪亮。
龙的传人多壮志,
回归祖国更辉煌。
——《深圳·香港》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六号航天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此时,诗人正在蓬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人间仙景的蓬莱,诗人饱含深情地吟唱道:
海浪涛天波汹涌,
八仙过海显神通。
乘座“神六”环宇看,
人间美景胜仙景。
——《蓬莱阁》
直抒胸臆、敞开心扉、尽情歌唱,可以说是童新生诗歌创作的鲜明特色。
也许有人会说,童新生的诗歌写得有些直白,缺少一点应有的含蓄和蕴藉。殊不知,直抒胸臆、敞开心扉、尽情歌唱也是一种艺术的风格。艺术作品是否优秀,关键不在于作品是直白还是含蓄,因为直白、含蓄只是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的问题,所谓“趣味无可争辩”,含蓄有含蓄之美,直白有直白之美,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作品中是否饱含着艺术家真挚的感情。
什么是艺术?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清代学者袁枚说:“白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又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2]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的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下列三个条件:(1)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2)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所传达的那种感情的力量如何。”[3]
也就是说,艺术是表现人的心灵和情感的,艺术乃心灵之物,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应当是真挚的情感。
一部艺术作品,不论它的语言多么优美、华丽,不论它的表现技巧多么的卓越、高超,不论它的主题多么积极、健康,不论它的思想多么正确、深刻,但是,如果里面没有真实的灵魂,没有真挚的情感,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一钱不值的。
童新生诗歌的阳刚之美还表现在: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充满豪放之气和进取之心。
在《登黄鹤楼》中,诗人写到:
楚汉已别四春秋,
今日重登黄鹤楼。
唐宋明清俱往矣,
才子佳人抒忧愁。
故人虽随黄鹤去,
龟蛇锁江异锦绣。
俯闻波涛浪打浪,
江山代代数风流。
在中国文学史上,登高怀古之作,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者多,豪情万丈、乐观进取者少。如杜甫的《登岳阳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登太白峰》等都充满着惆怅、伤感和失意。而童新生的《登黄鹤楼》,一扫古人的悲伤和惆怅,“俯闻波涛浪打浪,江山代代数风流”,表现出一种粗犷、大气、豪放和乐观进取的阳刚之气。
读童新生的《登黄鹤楼》,笔者不仅想起了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当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见崔颢《黄鹤楼》之后,赋诗之心顿然消失,感叹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作为新一代的诗人,童新生并没有产生“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畏惧,面对崔颢的《黄鹤楼》,依然赋诗言志。
笔者不能说童新生的《登黄鹤楼》超越了崔颢的《黄鹤楼》,但童新生面对经典之作而表现出的毫无畏惧之心,的确可嘉。
这种勇气同样表现在他的诗作《浪淘沙·北戴河》中。
我们知道,当年毛泽东到北戴河度假的时候,曾写下经典之作《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无论是语言、技巧、意境还是气势,都可谓是经典之作,面对这样的诗作,有几人还敢再写《浪淘沙·北戴河》?
但童新生写了,而且写得还相当不错:
鹰石松茂繁,
浪涛拍岸,
万船竞发扬白帆。
一轮红日海天冉,
碧波尽染。
燕山数千年,
碣石奇观,
英雄横戟留遗篇。
沧海桑田换人间,
风光无限。
“浪涛拍岸”、“万船竞发”、“红日冉海”、“碣石奇观”、“英雄横戟”、“沧海桑田”、“风光无限”,这些壮美、绮丽的意象,使整篇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面对这样的意象、意境、气势和富丽堂皇的文字,一股惊心动魄的豪放、阳刚之气扑面而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这些意象、意境、气势,整体上也体现出诗人的乐观和进取之心。
笔者也不能说童新生的《浪淘沙·北戴河》超越了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但童新生在伟人、巨人面前毫不畏惧、敢于挑战的这种勇气,着实令笔者叹服。
童新生的很多作品,如《红旗渠赞》、《采桑子·清明》、《登白云山》等,大多也都呈现出一种当今少有的豪放之情、阳刚之气和乐观进取之心。
2005年4月,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辛访华期间,曾谈到过俄罗斯当今文学衰落的原因:“文学失去了它最基本的思想,作家们在精神上失去了信仰。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抛弃,文学还剩下什么呢?文学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呢?在新时期,没有一个作家能全面地、有机地理解这些观点,他们的才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15年来,俄罗斯出现了一批新的作家,却没有诞生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思想。” [4]
叶辛的谈话,不能不引我们的警觉和深思,这也是笔者今天所以要谈童新生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姚鼐:《复鲁絮非书》。
[2]袁枚:《随园诗话》。
[3]列夫·托爾斯泰:《艺术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张英、董宏杰:《俄罗斯文学: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南方周末》200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