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勤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發学生的兴趣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
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激趣 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方法,可以运用故事、诗词、名言警句进行导入;也可以运用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导入。
2.朗读激趣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
3.对话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1)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围绕某一个话题开辩论会。(3)小品表演(4)复述课文等。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更新传统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见,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而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所以,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答案。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力求做到正确引导,善于激发,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改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研究形成结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下,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产生了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的冲动,增强了他们自信心。
四、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很多,关键是看老师能否用心去思考去设计,恰当去运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要我们认真为培养下一代着想,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33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