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陈镇永 黄波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病理活检,追踪病理结果。结果 81 例患者中穿刺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有57例(70.37%),其中鳞癌25 例(30.86%),腺癌19 例(23.46%), 未分型的8例(9.88%),小细胞癌3例(3.25%),腺鳞癌1例(1.25%);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1例(1.25%);炎症性病变15例(18.52%)(包括炎性假瘤2例,肺脓肿1例);结核5例(6.17%);肺硬化血管瘤1例(1.25%);纤维组织增生1例(1.25%);肺硅结节1例(1.25%);未能明确诊断的有1例(1.25%)。结论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占位。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20-01
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是多种肺部疾病的共同影像学表现,尽管影像学在不断发展,但对其进行定性诊断尚存在一定难度。取病理活检是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金标准。主要方法有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或开胸肺活检等取得,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损伤最小,准确率高,患者容易耐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我院2012 年8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对81 例住院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共对81例住院的肺部肿块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其中男性60例(74.07%),女性21例(25.93%),年龄介于31~82 岁,平均年龄62.2岁。(其中有两位患者为体检所发现,所有病例均行肺部CT扫描,发现有肺部占位性或双肺弥漫性病变,其中肺孤立性占位病变78例,两肺弥漫性病变3例。病灶大小为直径介于2.1cm~12.5cm。所有病例均经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部分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查但诊断均不明确,且未发现有其它系统恶性疾病。)检查前均已排除无严重心肺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穿刺部位感染。
1.2 临床表现
81例患者中,有46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声嘶、乏力、消瘦等,其中咳嗽为90%,咳痰75%,4例有结核中毒症状;2例体格检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有长期粉尘接触史。详见表1。
1.3 影像学表现
81例患者均经过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但CT检查未能明确病变性质。病变位于左肺上叶的有16例,左肺下叶的有17例,左肺门的有3例,右肺上叶的有24例,右下肺叶的有16例,右肺门的3例,双肺弥漫的有2例。提示肺门或淋巴结肿大的有30例;有分叶或(和)毛刺或(和)胸膜凹陷的有30例。
2方法
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檢术,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穿刺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病变位置,嘱患者采取相应体位,CT定位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予2%利多卡因5ml局部逐层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持18G活检枪于穿刺点进针,再次CT扫描确认后,取病变组织送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术后复查CT是否有并发症,若有并发症,及时处理。
3病理结果
3.1 81 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取得组织。80 例(98.77%)获得阳性结果,其中穿刺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有57例(70.37%),鳞癌25例,腺癌19例,未分型的8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1例;结核5例(6.17%),炎症性病变15例(18.52%)(包括炎性假瘤2例,肺脓肿1例);肺硬化血管瘤1例(1.25%);纤维组织增生1例(1.25%);肺硅结节1例(1.25%);未能明确诊断的有1例(1.25%)。
3.2胸部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3.2.1 病变部位与病理结果的关系详见表2。
4讨论
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中的常见问题。肺部占位性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主要是指结核及炎症等;而恶性病变则为恶性肿瘤,其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所占比例较高,在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占58例(71.6%),与报道一致。良性及恶性病变因生长速度及方式不同,胸部影像学特点,目前普遍认为:良性病变的包块多小于3cm,形态较规则, 密度均匀,分叶少,边缘光滑,界限清楚,钙化多见,支气管截断征少见;恶性病变[ 1] 的包块多大于3cm,呈分叶状,伴有毛刺、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在本组病例中,包块小于3cm的共9例,其中8例为炎症,1例为肿瘤;包块大于3cm,共72例,其中56例为肿瘤,16例为良性病变;伴恶性肿瘤特征即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仅30例,其中28例为肿瘤,2例为良性病变;不伴恶性肿瘤特征则有51例,29例为肿瘤,22例为良性病变;说明影像学检查能够从肿块病变的特征上一定程度的区分病变的良、恶性,不能明确诊断,仍需组织学的依据。而肺部团块多属于周围型病变,不易取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低;开胸肺活检创伤性大,费用高,因而患者依从性差,因此临床上推广困难;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相对较安全、并发症少,能快速取得病理标本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诊断肺部周围型病变最为常用的方法[2]。可为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组织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临床价值得到充分肯定[3]。相关文献报道[4.5], 其诊断准确率为74%~99% ,而本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98.8%,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中有1例未取到肺组织,原因主要是取材组织为坏死组织,从而影响了诊断。有文献报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阳性诊断率:首先,CT 定位时应尽量避开肿块的中间区域尤其是有明显坏死的部位;其次,对肿块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多次穿刺活检取材,以提高组织的诊断准确率;最后,穿刺成功后,应检查有无穿刺出实质的组织,若未见组织则表明活检未成功,应进行二次穿刺[6]。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出血、空气栓塞、肿瘤播散和种植等[7]。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其发生率约为0-61%
[8]。本组发生了12例,发生率为14.8%,肺压缩均在15%以下,经吸氧后1周复查CT均
自行吸收。气胸的发生率与是否合并肺气肿、病灶的大小、深度及穿刺的粗细有明显的关系。气胸多在穿刺后4h 内发生,偶有12~24h 发生者,故术后24h 内应密切观察[9]。术后出血及穿刺部位疼痛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但出血多数表现为痰中带血,一般予止血合剂对症处理1-2日后均能停止出血;穿刺部位疼痛多数可忍,对不能忍受的可予对症止痛治疗。总而言之,穿刺针的选择、患者的配合及规范的熟练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10]。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容易耐受,是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宇宏,周乃康,孙玉鹗. 肺周围弧立结节148 例诊治体会[J] . 华北国防医药, 2003, 15( 1) : 24.
[2] 周倩静,蔡鹏杰,张 桃.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8 例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1,4(18):16-18.
[3] 周漫天,吴坚.肺内孤立性结节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41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4,4(6):543.
[4]曹治婷.三维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42例CT定位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 6212-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