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评价其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远期慢性疼痛等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03月至2013年03月我院在全麻下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侧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患者出现非严重并发症,占3.64%;平均随访(90%的患者)24个月,1例复发,占1.82%,随访患者中无远期不适感。结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且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低。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517-01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疝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结扎疝囊和修补缺损的腹壁。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腹壁自身的肌肉作为修补材料,由于这种术式设计上的缺陷,导致术后出现张力性疼痛、病情恢复慢、并发症多和复发率高等。1989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符合生理解剖结构而被推广。补片的成功应用也使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腹腔镜行疝修补术的可行性。
2010年03月至2013年03月我科为55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其中男46例,女9例,平均65岁。其中直疝22侧,斜疝28侧,复合疝5侧。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置尿管。
1.2.2 操作:头低脚高位,健侧侧卧(20-30)°。建立CO2气腹(压力10-12mmHg),建立三个通道: 脐部置入10mm trocar,两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处分别置入5mm trocar,疝环上3cm剪开腹膜,在腹腔镜下,从腹腔内窥见的腹股沟疝为一洞穴状,将疝囊和腹膜前脂肪由腹腔拉出于疝环处切除; 对于疝囊较大或进入阴囊难以剥离时,可以将疝囊横断,远端旷置。腹膜前分离、显露耻骨结节、联合肌键、Cooper韧带、髂耻束,游离腹壁下动脉、精索;置入带孔Y型补片,两Y臂分别环绕腹壁下动脉、精索,补片完全覆盖疝环、直疝三角、股环,螺旋钉钉合;随后缝合或钉合腹膜瓣将补片覆盖。
2 结果
53侧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早期55-85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6h可下床活动、进食;大多数病人术后疼痛轻;均于术后5-6d出院;2例疝囊进入阴囊的术后出现局部积液,经抽吸1-3次后治愈;出院后嘱定期复诊、随访1-2年,仅1例复发。无感染,无肠道粘连、梗阻和神经痛及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是常见、多发病,老年人群中多见。发病与腹壁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增高两项因素有关。腹股沟疝修补目的是加强薄弱的腹壁。传统的开放式疝修补术有各种不同的术式,其共同点为疝囊高位结扎和腹股沟管后壁修补。但腹股沟区的广泛分离可能会引起精索血管损伤和睾丸萎缩,腹股沟管过渡缩窄会引起术后疼痛和睾丸腫胀;而且,自身组织薄弱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1991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 (1)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2)双侧疝、复发疝效果明显,不需增加手术切口。对于复发疝,还可避开原手术区;(3)术中可发现隐匿型疝及复合疝,可同时修补;(4)术中准确辨认的几个重要解剖结构;(5)分离尽量锐、钝结合,少用或不用电刀,减少损伤;(6)手术最后应将腹膜连续缝合,以使修补网片与肠管及网膜等组织相隔离,避免术后粘连;(7)完全符合无张力修补的原则。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因其安全、恢复快、痛苦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前景;而熟悉腔镜下解剖、不断积累手术技巧完全可能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而对难复性疝、嵌顿绞窄性疝则不宜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 杨羽,周林,王平,等.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口关闭并腹腔内补片植入术43例临床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3,9(10):2930.
[2] 何荣佳,师天雄,缪建航,等.改良法腹腔镜下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3):167.
[3]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521-522.
[4] 王存川.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8890.
[5] 陈训如,罗丁.腹腔镜腹股沟病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5, 3( 3) :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