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2014-04-29 18:15王玲
亚太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品德子女

王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笔者想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学生”。我校地处山区,在校生源相对复杂,外出务工子女或离异单亲子女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孩子长期和爷爷或奶奶居住在一起,这些孩子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或监护人监管过严的状态下。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及非正常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或在生活上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一)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作业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夜不归宿,经常通宵上网或打游戏,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主要表现为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教导,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行为习惯差。

3.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4.心理障碍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5.“好学生”型。在学校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如早恋、出走、犯罪、自杀。

(二)产生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类型

1.棍棒型的家庭教育。棍棒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长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会缺少家庭温暖,会产生对父母的怨恨之心。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孩子易于形成富于攻击性的暴力倾向,且缺乏对人的关爱之心。

2.训斥型的家庭教育。这类家长与前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是“棍棒在嘴上”,希望使用骂声来塑造出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孩子。表面上这种管教方式不像上一种方式更严厉,但实际上它更能引起孩子的心灵创伤,因为不绝于耳的恶言恶语。

3.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这类教育与前两种家庭教育方式上有很多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就是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希望以说服教育来施加影响。但是,家长们在唠唠叨叨中并没有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则,缺乏有力的说教,反而以太多的清规戒律冲淡了必要的规矩,使子女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4.溺爱型的家庭教育。独子的稀缺性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们的百般宠爱,再加上物质享受的过度满足与父母们对孩子人格发展与精神引导的忽视形成反差。孩子只有得到满足的权力,没有按必要的品行要求去发展自己道德的义务。孩子一般就会骄横跋扈、任性唯我。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既然家长对孩子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存在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在新的时代里家长们如何才能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

(一)建立朋友关系

家长像朋友那样平等对待他们,每天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交谈,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二)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性格和道德等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就要抓住件件小事施教,特别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犯错误和第一次懂事理的表现,纠正错误也要在首次上多下功夫。

(三)在物质方面

1.在孩子吃的方面,必须保证孩子吃好、吃饱,但不需要让他们吃得太好、太饱。不让孩子去追求高档食品,平时尽量控制零食,不许孩子挑食,不能浪费。

2.在孩子穿的方面,保证孩子有衣服穿,穿干净衣服,但不让他们穿得太好、太讲究。时常提醒他们,要保持衣服的整洁干净。

(四)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成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五)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实际上,家长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会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六)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品德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名落孙山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