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礼元
【摘 要】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临床检验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檢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女性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健康体检者展开血液相关指标的临床检验,而后对检验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D-二聚体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健康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术后与术前比较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展开血液血栓前状态指标检验可为临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血液 血栓前状态 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 R7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20-01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行外科手术后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特别是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而言,深静脉血栓为常见并发症。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经常会由于凝血、纤溶、血小板以及血管异常而形成血栓,又加之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因而增加了术后血栓的危险性。因此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积极展开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临床检验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同期健康妇女展开了血液血栓前状态各项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妇女,分别抽取其中的56例和60例作为研究对象,恶性肿瘤组中患者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46.7±12.8)岁,包括卵巢癌患者22例,宫颈癌患者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2例,外阴癌7例;健康组中研究对象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47.8±13.4)岁,且未出现肝、肾以及血栓性疾病,在半年内没有服用避孕药。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两组研究对象展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D-二聚体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分析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检测结果。
1.2.2 检测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4ml,并采取枸橼酸钠进行抗凝,在4℃,3000r/min条件下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得到血清,而后在-20℃条件下冻存备用。检测时所用仪器包括我院现有的全自动血凝仪以及ELISA试剂盒,所用试剂均为相应配套试剂。针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检测采取ELISA试剂盒,其他各项指标的检测均采取全自动血凝仪,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各项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展开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以及抗凝血酶检测结果比较
经比较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α-颗粒膜蛋白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水平高于术前(P<0.05);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抗凝血酶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水平低于术前(P<0.05)。详见表1。
2.2 纤溶系统功能测定结果比较
经比较发现,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二聚体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水平较术前水平高(P<0.05)。恶性肿瘤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针对恶性肿瘤在行外科手术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因此会很容易诱发深静脉血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为患者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后,很容易导致内源性、外源性凝血活酶,这些凝血活酶可对血栓的形成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术后患者会出现显著的血流淤积,致使血栓的形成[3]。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而言,一般手术操作范围相对较低,会对髂血管壁、血管壁周围的支持组织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增加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4]。近期有学者指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展开血液血栓前状态检测可为血栓的预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临床检验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了血液血栓前状态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便显示出血栓前状态,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其血栓前状态更加明显,因此展开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液血栓前状态各指标检测可谓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6],这对于临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姚平.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221-223.
[2] 高庚辰.探讨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22):382-383.
[3] 陈华云,胡晓波.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推荐性指南(CLSI H59-P)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2(02):198-199.
[4] 张敏,王瑜,应莲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6(06):786-788.
[5] 成涛,赵华生.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学诊断进展[J].江苏医药,2011,21(16):457-458.
[6] 刘振华,崔同建,陈峥,等.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诊治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2,23(05):675-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