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结膜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合并慢性结膜炎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术后有9例(22.5%)患者的视力≥0.5,显著高于术前的0例,P<0.05;术后有7例(17.5%)患者的视力<0.1,显著低于术前的23例(5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大部分患者术后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术后,有3例出现角膜水肿,3例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1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1例出现虹膜后粘连,症状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慢性结膜炎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可有效保障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慢性结膜炎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71-01
慢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最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及计算机的普及,慢性结膜炎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慢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视力疲劳、眼部痒痛干涩等,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特效治疗方法[1]。白内障也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对于合并慢性结膜炎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时应当更加慎重,同时加强护理配合,以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现将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慢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合并慢性结膜炎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3例,女性17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在28~65岁,平均(43.5±3.1)岁。术前视力均在0.3以下。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配合
1.2.1.1 心理护理。医生及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白内障概念,手术治疗的原理、操作过程、术后并发症等知识,让患者对白内障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争取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部分患者为二次手术,并且在首次手术后出现了眼内炎,术后视力无显著提高,所以对此次手术存有恐惧和怀疑心理,针对这些病人,护理人员要特别重视,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安慰患者,同时邀请成功病例现身解说,以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2]。
1.2.1.2 结膜炎控制。术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结膜囊进行清洁。术前3d,使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交替滴眼,1次/h,持续到手术当日;在术前2d,将妥布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后,冲洗结膜囊,每日2次;在手术当日,使用升汞洗眼液对术野区域和结膜囊进行冲洗,以碘伏消毒眼睑周围皮肤。
1.2.1.3 饮食护理。机体营养状况良好,可有效提高手术应激耐受能力,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给予患者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机体体抗力。
1.2.2 术后护理配合
1.2.2.1 感染预防。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d,遵医嘱给予口服激素,增强患者机体应激性,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病人的体温变化。随时保持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在术后第1d,在更换敷料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1次/h,仔细查看患者眼部是否有感染征象:视力明显下降、突发剧烈眼痛、怕光及角膜、结膜、眼睑水肿等,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d后,若患者无感染症状,可停止服用抗生素,持续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第5d,经医师检查无特殊情况者,可出院[3]。
1.2.2.2 出院指导。嘱患者在出院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患眼要避免强光刺激和疲劳,保持眼部卫生,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到院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详见表1。从表1可知,术后有9例(22.5%)患者的视力≥0.5,显著高于术前的0例,P<0.05;术后有7例(17.5%)患者的视力<0.1,显著低于术前的23例(5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大部分患者术后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极少数患者视力无改善,是因为慢性结膜炎造成了眼底损害,或者继发性青光眼造成了视功能损害。
术后,有3例出现角膜水肿,2例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1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1例出现虹膜后粘连,无1例发生眼内炎,并发症症状均较轻微,经對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是临床上经常应用到的复明手术,针对术前并发慢性结膜炎者,在行手术治疗时要格外谨慎,首先应在术前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待结膜囊培养结果呈阴性后,再实施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针对结膜囊细菌培养持续呈阳性、机体抵抗力较差的患者,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在手术前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在术后严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本次研究中,在围术期对40例合并慢性结膜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配合,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术后的视力都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术后有3例出现角膜水肿,2例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1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1例出现虹膜后粘连,症状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总之,对于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慢性结膜炎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可有效保障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荣花,林静仪,陈蔼环等.规模化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3-44.
[2] 谢祝斌, 叶卫平. 慢性结膜炎行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11): 874-875
[3] 尹帮蓉.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7): 9-10
[4] 赵丹丹.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