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清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测作为检测身体健康以及病情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测质量,进一步完善其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是目前广大临床檢测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性能评价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两大方面进行具体探讨进一步完善临床检测方法的措施,希望为临床医学检测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测;完善方法;性能评价;控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46-01
临床医学检测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检测仪器、设备以及检验技术与方法也日新月异,临床医学检测的工作效率以及检验准确性都有很大提高,临床医学检测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临床实验室一般都采用商品试剂常规分析方法,由于商品试剂的种类繁多,不同试剂检测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仍然会出现一些检验质量问题。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是控制检测质量的基础,加强质量控制手段是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我们应积极建立健全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性能评价体系以及质量控制手段。
1 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体系
任何一种临床医学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前,为了确保检测质量,首先应采取相应的实验对该检测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掌握该种检测方法的基本特征,判断是否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只有试验达标才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性能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及评价类型极其重要。
1.1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方案。首先应计算该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评估检验结果的总误差以及可报告范围,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分析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1.2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内容。①证实检测方法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总误差。②检测方法的特性:主要包括检测结果可报告的范围以及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分析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的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参考范围,分析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其他性能。
1.3检测方法的评价类型。参照EP192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议(CISI)建议指南制定的关于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建立。主要是在产品研发阶段,检测仪器制造商便建立了仪器操作性能的相关规定。②循证支持:检测仪器制造商为了确保该仪器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来证明产品性能。③验证: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检测方法质量,符合临床实际检测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测方法性能的验证工作。目前,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学检测部门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性能评价方法是6西格玛质管理方法,强调以科学、可靠的分析为基本依据,用数据说话,更加客观、直观。
2建立健全完善的临床医学检测方法质量控制体系
2.1建立可溯源性的检测系统
临床医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各级临床检测中心对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建立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本,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只有整个检测系统具有健全的可溯源性才能真正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可追溯性。现阶段,我国国内大多数临床医学检测工作室并未建立有效的可溯源性检测系统,这也是导致我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一直滞后于国外进口试剂的主要原因。通常建立可溯源性的检测系统包括两种形式:①溯源至国际约定的对酶类检测项目的参考方法。②溯源至国际或者国内约定的既包括酶类,也包括酶类以外各项检测项目的参考物质。
2.2建立科学的临床检验参考体系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中,普遍存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检测时间、不同环境、条件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不高的问题,导致常常出现重复检查现象,检验误差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质量保证、质量评价以及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测结构可比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但是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可靠的准确依据,这些依据实质上就是利用参考方法基于公认、可靠的分析原理和准确测量方法而准确定值的参考物质。因此应建立有效的参考体系(准确测定技术)对于实现检测结果的相互对比,应研制出多种有效的参考物质,并建立多个临床医学检测项目的参考方法,同时为了加强全国三甲医院以及所有采供血机构对常用检测项目结果的互认,国家卫生部检测中心应开展多项室间质量评价项目,进而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检测质量,也可以有效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现象。
2.3加强临床与临床医学检测室之间的沟通
在实验室分析前,若出现分析变异将会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时效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为了加强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应加强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首先,对于一些与患者病情不相符的异常检测结果,或者与过往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检测应与临床医师积极讨论。同时,在开展新的检测诊断方法之前,应仔细询问临床医师的需求以及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征询医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检测项目。其次,临床医学检测科工作人员应设置专门的检验信息栏目,介绍一些新的检测项目内容、流程以及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像一些高新技术干化学法测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临床医学检测工作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相信在临床检测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会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海波.临床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甫,2011,29(15):366-377.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27(8):483-487.
[3]李爱平.提高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