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峰
【关键词】社会学科高初中 资源取舍脱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1-02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历史学本身有其基本的体系和脉络。但初高中历史有其明显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初中课程标准的衔接。初中教师也应主動顺应初高中衔接的要求,要善于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帮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储备分析问题的基本知识,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但目前的初中历史(包含在社会学科中)课教学,却出现了与高中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
一、师源性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资源取舍脱节的原因浅析
目前的社会(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方面,依据不同教师不同的观点而展开。这本是体现了新教材理念的做法。然而,有时却表现出宽大无边,缺乏必要的限制或依据而变得杂乱,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更普遍的是初中教师只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惧怕"超纲"而被同行所否认,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初高中严重脱节的问题。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高中老师觉得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许多该知道的知识,要用到的知识,学生多不知道,因为初中老师"没讲过"。
不少老师认为,初中阶段本来就是这个要求,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故对此原理不予涉及。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在今后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不知道这一原理,反而对涉及这一原理的知识理解上增加了许多困难。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少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联系一知半解,学习效果当然受影响。如果知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原理",则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师源性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资源取舍脱节的危害
学生学习的不系统性,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更困难,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学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学业负担实际是加重了。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原理,现在的初中教材中并未作要求,但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及高中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比如对于理解我国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春秋时期的改革之风的出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那么,为何变法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如果懂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原理",对此问题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此问题并不真正理解,只是知道改革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最终导致死记硬背。
三、师源性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资源取舍脱节的对策
1.依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取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指的是一切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料,包括教材、教辅书籍、学生、教师等。既有预设资源,也有课堂生存资源。如何取舍,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即时需要。
如前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原理的阐述,讲明之后,对于朝代更替的认识,对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认识,都是极为有利的。对学生而言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因此,尽管初中教学中对此原理不作要求,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还是应当讲解清楚。
2.依据《课标》精神取舍教学资源
当前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课程是开放的,评价是开放的,教学资源的组织是开放的。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基调,对于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很有可能是无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资源。从而导致教学的放任自流,效率低下。
历史与社会《课标》关于课程目标的设置强调:本课程追求的理念之一——贴近社会生活。这与高中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据此,众多初中教师强调,在社会学科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地方性。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正确做法。然而,许多教师为了能体现这一点,不管实际是否需要,都将当地能联系的事、物、人统统汲取进课堂。
这实际上是曲解了《课标》的精神。是为了给课堂贴上"紧贴社会生活"的标签而为之的无效举动。不仅不能很好地为初高中衔接奠定基础,而且还会导致课堂像个大杂烩。课堂脉络不清晰了,学生该掌握的东西模糊了,分析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学生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依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取舍教学资源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图式是认知的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科修养,学科思维方式,更加丰富的学科系统知识,这些都将为高中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帮助初中学生构建更系统的知识结构,就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快地接受和培养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如八下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在讲明朝倾覆后,清朝的经济发展时,并未讲明清朝何时建立。其中有金政权的建立、清朝的建立、清军何时入关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清楚,那么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清晰脉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补充材料,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脉络。
4.依据教材使用地实际取舍教学资源
在初中课堂上介入一些为高中学习奠基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
如,在讲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南宋建国时,浙江省衢州市的教学,完全可以结合当地南孔圣地的史实来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靖康之变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为高中知识的学习奠定更扎实的基础。还结合了地方课程的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