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红
【摘 要】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其本身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的作用,教师的良好品德、心态、行为等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本人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种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教师;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7-0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中的新矛盾不断显现,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因受到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形成的不良情绪又长期无处排解,致使其不同程度地存在工各种心理问题,最终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如何保持并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因素
1.1角色冲突
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教师和身为一个普通人之间,面临角色转换之间的压力。
1.2负担过重
目前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加之教育体制改革,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要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避免表现出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造成了心理上的过重负担。
1.3工作氛围和环境
一所学校的管理,给教师提供的教育教学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压力。学生考分排榜、学生考分与教师的奖金挂钩、实行淘汰和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都使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4交往障碍,自卑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思想趋于早熟,世界观、价值观与教师传统观念有所出入,造成了教师与学生沟通障碍。同时,教师在自己的社交圈里有较强的自卑感。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他们与同期毕业进机关的同学相比,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相差甚远;与下海成“大款”的昔日同学相比,也觉得“寒酸”。
2 关心、关爱教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2.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从素质教育入手,优化教师教育行为,减轻社会、家长给教师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
2.2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让教师能在身心愉悦的情境中工作与发展
为教师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高标准、严格与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氛围有机结合,使教师在优良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
2.3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事业追求并不完全取决于他获得多少物质回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或者不应当要求物质回报。他们的需求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4建立健康咨询服务的机构,为教师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提供疏导,排解渠道
应聘请知名的专家及心理医护人员,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教师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清除心理障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 保持健康心理,做快乐教师
3.1愉快接受教师身份,改善自身的心理环境,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乐于接受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3.2适度提高抱负水平,提高承受焦虑能力
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和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来磨练自己的能力和耐受性。遇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4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承受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3建立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一个特殊环境。因此,在交往中,要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并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尽量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3.4加强心理健康防卫
在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时候,教师应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保护心理的健康和稳定,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客观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对待生活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加强心理健康防卫,努力使自己保持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