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阅读要成绩

2014-04-29 17:16郭兰光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章语文

郭兰光

课程简介:

向《读者》和央视栏目“文化正午”学习,秉承引领主流价值观,用文化化人的宗旨,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贴近高考各基础知识点,服务于高考作文,精选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又能提升学生水平的文章与学生共同赏析。

因常年在高三,没法开活动课,笔者只是尝试着在语文课上设计了一个版块——“奇文共欣赏”,每节课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这个工作。 经过三年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刚送走的这届成绩更是喜人,由原来的学校倒数第一进步到了全唐山市的高考普理第一,5班汪xx同学更以142的高分夺得河北省语文单科状元,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发挥了功效。

内容分析:

阅读是汲取文化养分和智慧的唯一“捷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上这个捷径,并让学生一直走下去。所以本课程选择了一些文化性和启迪性比较强的文字。如王开岭的《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从最基本的功用上说,本课程为高考作文直接服务。历年高考作文都是结合社会现象围绕青少年的成长展开的,这就为我们的作文备考提供了可能性。如河北省这两年高考考的《诚信》和《船主和修船工》材料作文的主题——诚信,乐于助人,这是近两年来社会主流意志一致呼吁的美德,也恰恰是我分专题和学生一起阅读过的。如《读者》选摘过的一篇文章《请让我相信你》,主题就是诚信。《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和选自《中国青年报》的《那一份陪行者吃薯条的心情》可以直接作为助人的素材。

语文是一个整体,所有的能力都可以在阅读中体现出来。因此本课程会与高考试卷结构挂钩。在语言知识运用方面涉及最基础的成语、病句、语句衔接,做仿句练习更是具有最便利的条件;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可以训练如下能力:划分文章结构,提取信息,归纳大意,分析探究评价,总结手法作用。语文知识相通性在这里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终要走向社会,让学生构建自己的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具有理性全面的思维方式,逻辑层次分明的表达能力,是设计本课程的一点野心。選取的《精神通胀让头衔满天飞》《灵魂深处》等文章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阅读是与作者的灵魂对话,要有自己的声音。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积累本,记录老师讲解的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分析出来的内容,写阅读笔记,进而练习写评论性文章。

学生分析: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但对于现有教育体制下做题长大的高中生来说,去阅读一本本的“大部头”实在困难。在成绩的重压下,这些学生对教材里的文章天然的有些排斥。语文教学成为了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内里的美感消失殆尽,如何寻回语文课的魅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乃至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成了难题。

高中生终要参加高考,而高考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的,但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距离现实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关注现实这一块就成了空白。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写文章要有现实针对性,但是学子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畅通的了解渠道,更别说对社会上的现象发表深刻的评论,写的作文最后只能沦为典型的“假大空”文章。无材可用、无话可说自然就成了学生写作文时的普遍问题,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阅读面狭窄的原因。动漫杂志、网络小说是这些孩子的最爱。简单的阅读文章还磕磕绊绊,更别说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了。

我们总是说学习语文的方法无它,“积累诵读耳”,但是学生积累诵读什么呢?仅仅是背诵大纲里规定的64篇吗?在一个处处限制看课外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接触的资源确实少得可怜,即使能接触到学校提倡积累的名人名言,由于它们只是干巴巴在那里,学生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反而成了讨人厌的背诵负担。

三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创造力也是惊人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唐山一中)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高考作文两关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