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
【摘 要】艾滋病是一个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艾滋病治疗临床治疗技术指导中心,肩负着指导全省艾滋病临床治疗的重任[1]。如何对患者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减少耐药机率,避免或减少机会性感染,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每个抗病毒治疗医生最艰巨的任务,尤其是我院门诊与住院部相距28公里,管理病人数目近3000人,吸毒患者居多,管理尤为困难。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
自2004年,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开始收治病人以来,一年存活率、坚持治疗比例、按时随访率、CD4检测率或病毒裁量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病死率1.52%,耐药率小于2%,积累了较好的治疗管理经验,简介如下:
1 管理模式
在院领导或各科支持下按以下模式管理。
1.1 服药前依从性教育 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前,至少三次预约门诊,从艾滋病基本知识开始讲解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及药物毒副反应,依次向病人解释清楚,以便病人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有深刻认识,并承诺:积极配合医生,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邀请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参与依从性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确保了病人的随访率和CD4、VL检测率,病死率仅1.5%,耐药率2%。
1.2 建立病人档案 进入治疗的病人,均按国家要求编号,认真书写病历,认真记录每次随访情况及检测结果,门诊病历统一放在门诊病人档案室,专人专管上锁。
1.3 积极处理药物毒副反应 部分病人开始服药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肝功能损伤、消化道症状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丧失服药信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增加耐药机率。为了尽量减少恐惧产生,每个医生均将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一旦产生反应,随时可以和医生联系,病人有了安全感,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同时也及时处理药物毒副反应,减轻患者因毒副反应带来的不适,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对于情绪不够稳定的患者,邀请他们参加小组活动,通过同伴的经验、交流,增加患者服药的信心。
1.4 认真把握二线药的使用指征 医院是专业组,对一线医生提出申请的耐药病例治疗效果不好,或有严重毒副反应的病例均予讨论研究,根据病人症状及检测结果更换二线药,继而观察治疗效果。
1.5 心理干预、疏导 艾滋病病人大多均有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不能接受自己是HIV的病人,多数会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甚至不能继续服药,产生轻生念头,针对这类病人,门诊医生均会与关怀部联系,安排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艾滋病心理咨询的专家,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最终保证病人的依从性。
1.6 落实资金,惠及患者 真正落实关于和省级艾滋病专家结合,对患者的定期检测、机会性感染和毒副反应治疗,随访交通费等实施减免和补贴政策,避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和不按时随访,使抗病毒治疗能够规范和长期进行。在安排国家援助的同时,利用项目资金,对住院患者和家庭困难者实施救助,解决患者后顾之忧。针对患者每次随访均需定期,抽血后不能及时吃早餐的情况,医院利用项目资金,坚持每天早晨给患者送上一份早餐,使病人得到最贴心的关怀。
1.7 加强对吸毒患者的管理 吸毒的病人依从性极差,对自己的生命也不够重视,服药极不规律,造成随访也不规律,有的患者因复吸再次入狱而中断治疗,大大影响治疗效果,为耐药埋下了祸根,医院领导针对这一特点,与多个羁押部门联系,共同探讨羁押期间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问题。对于送来医院的,由我院诊治,对来我院诊治困难的病人,定期派医生到羁押场所开展治疗,同时培训羁押场所的医生、管教,使他们学会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掌握常见毒副反應的处理方法。对那些未进羁押场所,但服药不规律的病人,争取在吸毒人群中寻找依从性好,有号召能力的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对病人进行依从性教育,使病人切身感到医务人员与同伴的关心、帮助,安心接受治疗。
2 效果
从2004年建院到2011年底,共收治病人2700例,在治24例,按国家考核的事项,按病毒治疗指标,治疗第一年,患者存活率并坚持治疗的比例、按时随访率、CD4检测率、病毒裁量检测率均达90%以上,病人死亡率小于2%,耐药率小于2%,大部分病人能积极面对疾病,重返工作岗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3 经验
目前艾滋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不规律的随访会造成医生很难掌握病人的病情或药物毒副反应,无法及时给患者提供相应的处理,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造成耐药的产生,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门诊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好病人,帮助病人及时随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门诊管理经验:
3.1 方便快捷的就诊方式及完善的后续服务 建立病人信息,按序排号,方便取拿资料,专职医生将病历送到专管医生处直接就诊,抽血后取早点,取药,由门诊志愿者带领病人完成,除病毒裁量外,其他检测当日可以出化验结果,专职医生阅读结果,异常者次日反馈给病人,并及时指导处理,对未能及时随访的病人,专管医生查明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督促其按时就诊。
3.2 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 对于羁押人群,与羁押场所管理单位协作,定期到羁押场所为病人诊治,同时积极培训管理场所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的治疗及药物毒副反应处理;针对吸毒人员,在其群体中发展中间骨干,利用骨干发挥影响作用,并与多家有关艾滋病的非政府组织机构联系,利用他们的平台安排医生定期到该地讲座,讲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扩大宣传面,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争取社会家庭对病人的支持;针对有心理障碍或焦虑的病人,请专职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小部分依从性差的患者,安排小组活动,进行同伴教育,针对经济困难的人群,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及时对其进行救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沈银忠,张永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J]. 上海医药, 2011, 32(11): 52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