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孝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47-0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首次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个人层面而言。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二者一脉相承,高度统一,为新世纪教师指明了育人方向。
一、爱国陶冶,应成为思品课的主旋律
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言行之中。初中思品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作为首要目标,新编思品教材则以国情教育为主旋律。在教《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时,我搜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大量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直面这些辉煌的成就,感受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为喜逢盛世中华而自豪。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内容时,我编写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逢太平盛世,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我们的祖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需要我們去建设、去耕耘。因此,我们今天谈热爱祖国虽然不需要我们象当年八路军战士那样去流血,却还需要我们象铁人王进喜一样去流汗;象钱学森一样去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在组织学生开展“我们拿什么行动去爱国”大讨论时,有学生回答:“我们青少年,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关心、热爱周围的人开始!”有的学生的回答更加具体生动:“爱父母,给父母端一盆洗脚水;爱班级,为班级主动擦一次黑板;爱学校,给学校的树苗浇一桶水,都需要我们切实地行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是爱国;有满腔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也是爱国;树立起报效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更是爱国。在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大家利用报刊、媒体、网络搜集至少三条“爱国”格言,两个以上古今中外爱国者的爱国故事,然后在上课期间进行讲故事,释格言比赛。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变教师的枯燥说教为学生的自我体验,培育了学生今天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将来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豪迈爱国激情。
二、敬业培养,应成为思品课的主色调
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对于中学生来讲,今天的“业”就是“学业”,是为人生幸福生活打基础的,也是为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做准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扣敬业的三层含义,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是“热爱”;二是“专注”;三是“忠于”。首先,我抓住了思想品德课是为了青少年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一主色调,从“热爱”这个关键词入手。“热爱”就是热爱职业,是敬业的基础。我利用教材“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等教学内容,课前布置每个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你做的一件最愉快的事》,要求在文中说出自己的付出,收到的回报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简明归纳付出的具体方面(如时间、精力、金钱等),重点说说收到的回报。有的说是努力后的收获,有的说是成功后的喜悦,有的说我更加热爱做事了。作为老师的我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热爱做事,就一定会做事,就一定会做出光彩夺目的事。”其次,是“专注”。专注就是专注职守。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中的“袁隆平在田间”,让学生算一算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天有多少年,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五十多年。”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袁隆平在这五十多年里干了些什么事,同学们又说:“没有干许多事,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我则及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呢?”同学们心领神会,这就是专注职守。可见专注职守就一定会收获硕果。最后,在“忠于”上下功夫。“忠于”就是忠于事业,是敬业的最高层次。我结合教材《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这个课题,简介了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什么是“中国梦”。而后,交给每个学生三个思考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选择的理由?你拿什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在进行了认真思考后,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回答都能紧扣“忠于理想”就是敬业这个主题,纷纷表示自己今后要为实现理想而认真做事的决心。我在肯定的同时,要求同学们始终牢记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无论你作出何种选择都是很容易的,一旦选择了,你必须去“忠于”,这才是很难很难的。也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有排除万难的勇气,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向古今中外那些成功者一样百折不挠,无怨无悔。
三、诚信教育,应成为思品课的主枝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进入新世纪,国人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但欺诈的行为却多起来了。必须正视,当前诚信缺失以至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由此,加强诚信作为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在必行。
诚信教育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整个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主干内容。为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美德,我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抓课堂教学打基础。我在教学“诚信做人”等章节时,课前收集了许多“假药、假化肥、假种子、有毒大米、地沟油”等反面案例,课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谈体会——你有安全感、幸福感吗?谈认识——这些生产者缺失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知道讲诚信的意义。课后,布置学生查找身边不讲信用的事,分小组剖析其危害,进一步增强对欺诈行为的可耻本质的认识。第二,抓课外活动作补充。如要求学生以“诚信是公民第二‘身份证 ”为主题办手抄报、黑板报;让学生去采访当地的“信义标兵”,听他们讲诚实做人,诚信经商的事例,让诚信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讲诚信、守信义的人生信条。第三,抓社会实践促升华。如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父母或亲人所开的商店、所办企业里去当“小店员”、“小员工”,把自己从课本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凝聚诚信经营,合法生产的正能量,体验讲诚信带来的丰厚物质和精神财富,感悟诚实守信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的巨大生命力。
四、友善积淀,应成为思品课的主线索
友善就是友善他人、友善社会、友善自然,让人间温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友善的积淀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线索,贯穿整个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从“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到“友好往来礼为先”、“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再到“服务社会”、“爱我中华”,无不贯穿着“友善”这一做人的基本品格。首先。从友善家人做起。要教育学生善待家人,孝亲敬长,为父母分忧解难,关心和爱护家人。我利用学校留守学生多这个特点,当“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到来前,要求学生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感恩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用“我”的长大来减少父母对自己的牵挂。我还会利用双休日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爷爷奶奶剪一次指甲,盛一碗饭,做一件诸如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清理垃圾的家务活,把关心爱护家人落实在行动上。其次,从友善同学、朋友、老师做起。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在课外建立包括老师在内的“朋友圈”。学习上,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帮助,一起长大;情感上,相互倾述,与他们一起战胜挫折,与他们共赏成功的喜悦。再次,从友善自然做起。教育学生懂得善待自然,关爱一切生灵,敬畏一切生命,保护人类的一切“朋友”,就是善待人类自身。我交给学生一道调查题“我与爷爷少年时的生存环境比对”,内容不多,只有三项:一是水,二是空气,三是鸟类。学生通过调查得出了答案,我们的爷爷少年时的水可直接饮用;出门时不戴口罩,大都是蓝天白云;有叫不出名的小鸟,有大雁在头顶上欢快的飞着。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他们回答说:“我们的爷爷少年时温饱问题并没有解决好,但他们从不食用野生动物。”我说:“他们宁愿饿着,也不食用。这就是敬畏生命,这就是友善自然。”最后,从友善社会做起。在课堂上,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契机教育学生做人,既要志同道合,也能殊途同归;即要遵纪守法,也要富有个性;既要倡导公平正义,见义勇为,凝聚正能量,也要养成平和心态,谦和处事,弘扬传统美德。同时,我组织班干部积极争当志愿者,热心参与公益活动,从现在起学会去服务社会。
思想品德课担负着教育学生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育人任务,要结合新时期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每个青少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停留在口头上说,多在现实生活中去践行。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到变灌输为自悟,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勤劳智慧、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