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三观”的深化

2014-04-29 12:16李勇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展观三观

李勇

摘 要: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课堂教学观的基础上,从主导观的深化,主体观的确立,发展观的体现三方面探索与构建素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主导观 主体观 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99-01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渗透,新课程教学的模式逐步转变,当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对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培养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为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的“三主”教学观,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神。

1、教学主导观的深化

近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给课常教学注入不少新鲜的活力,但是“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并没有深层次的变化,目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略能力的培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2、教师的导总是在事先设定的窄小通道内进行,学生总是被牵着走;3、在课常上,往往是一个学生的答案代替全体学生的思维;4“满堂灌”被“满堂问”所代替;5 解题教学所占比重仍然较大。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现在教学过程的框架大致是:(1)教学任务或目标的确立以完成性任务为主体、甚至是唯一的、目的设定是浅层次的;(2)教学过程设计其研究重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是否掌握等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知识结构为重点的教学过程;(3)执行教案,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答,教师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一问一答,直到得出预定的答案。这个过程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足观众。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在教学目标的转变上,传统教学的导是以启迪思维为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现代教学的“导”则应以传播知识为手段,以启迪思想、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为目的,以善导达到学会的目标。

第二:“导”在情感的建立与交流上,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良好的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以自身的良好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学生的品质。只有师生间形成默契交融的情感,心灵之弦才能进行最微妙的碰撞,产生和谐的乐章。教育要呵护学生的创造心灵,教师要关爱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第三:“导”在由学会向会学迁移的关键环节上,(1)导在知识以旧引新上,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2)导在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上,形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3)导在重、难点的突破上,留给学生质疑与思维的空间;(4)导在规律的揭示上,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和及时释疑点拨,力求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教学思想和提高数学能力。这里还要注意课题导语设计要适当。

第四:“导”在成功激励和学力发展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激情高涨,思考问题思路广开,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因而教学效率较高,思维不局限于解决某个问题上,且会产生疑问,提高质疑。

2、教学主体观的确立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因而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第一: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主体陆的核心。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持久性,才能长久保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能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一种解题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能动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条件。学生认知活动不具被强制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思考,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前复习提问作了一点改革尝试,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请一位同学说明对上一节知识有无不清楚地方,等回答没有以后,其他同学即对这位同学提问。这种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学生有回答教师提问到自己设问,进行积极的知识准备,由会答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2)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因为学生所问问题与教师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相比而言涉及的面要广的多;(3)提问中经常出现教师所未想到的问题,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4)学生学习兴趣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提问。同时,对其他同学所提问题如何作答,体现全员参与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目的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体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这是主体性最高层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思考问题的独特性,新颖性,奇异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独特的见解,激发学丰富的想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的训练,例题的变式与引申,编制探索性与形性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也的创造能力。

3、教学的发展观的体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并识,但笔者认为,这里的导是指导“学”导“思”导“做”,但不代替“学”“思”“做”。教学的效果就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也就是其根本宗旨在于学生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种发展要体现全体性,即全体学生都要得到发展;差异性,即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充分性,即人人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持久性,即不仅是当前的发展,更丰要的是学生今后至终生发展。

第一、发展要以知识的获得为载体,学生学习要得到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储备之上,因而扎实抓好“双基”教学显然很有必要,知识的获得可以引导学生通過自己阅读课本进行,这样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展要以方法训练为保障,学生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同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训练适合当堂进行。一:可以起到及时巩固作用。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优良品质。

第三、发展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这里主要指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发展才有可能性,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过程的探索活动中去,因为能力只有在需要该种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和锻炼,因为探索过程本身蕴含了教育的本质。

第四、发展要以个性培养为特征,我们的数学教学是“大众教学”,而不是“培养少数尖子生”的数学。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仅“培养数学家”是不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种特长既包含学生的数学才能,也包含学生发展其他特长所必备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

猜你喜欢
发展观三观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五毛钱的“三观”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浅谈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笑傲2017乃至未来 三观之外你还需要“发展观”
阐述及辨析阿玛蒂亚·森发展观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