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顺利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教师仍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解决字词,只从字、词、句和文言句法解惑,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觉文言文枯燥无趣,课堂也成一潭死水。通过《荆轲刺秦王》教学课例,表明生动、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可以采用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生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50-02
“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的天桥。”是的,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机,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文言文教学生动起来。
一、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将音乐融入课堂
“曲终,舞散,暮色黯然,长空,岁寒,孤雁南飞却……”当胡歌、刘亦菲主演的大型偶像剧《秦时明月之荆轲刺秦》中的《易水两岸》响彻课堂时,整个教室的气氛顿时凝固了。学生们睁大眼睛,互相默视后,便沉醉在这起伏跌宕、优美动听的旋律之中,感受着“风萧,水寒,悲歌徒然,空留一江明月,离人叹。剑断,幕落,我们不愿记得,易水飞雪,为谁临风忡歌”的雄浑悲壮……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一曲《易水两岸》导入新课,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学生都为之耳目一新,一扫以前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的感觉,学生们在听完一遍后仍不解渴,还再三要求学唱一下,于是乎,学生们在身临其境地“体验”着歌曲的同时,也更形象地领悟着《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所阐述的主题。
众所周知,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文章内容与音乐、政治、历史、地理、科技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语文课堂就要走出“闭门造车”的框框,就要加强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亲自去听一听、唱一唱、查一查、做一做、画一画等方式不断地感受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实践证明,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必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引导自学、交流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一)“自学——质疑”阶段
这里的“自学”不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一定的阅读程序以及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如课文注解、工具书、课文辅导材料等)初步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精读《荆轲刺秦王》后,自行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一些重要的句子,厘清文章的写作特色、行文思路,完成课后作业等,同时要求他们做好自学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学习重点,并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逐一作记号。
(二)“交流——释疑”阶段
引导学生将上一阶段自学的成果、发现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互相讨论、交流。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1)小组交流。要求各小组的成员把刚才记录的重点和疑难问题拿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让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解疑釋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小组长要负责记录本组讨论后得出的重点和答案尚不能统一的疑难问题。(2)全班交流。由每一小组的组长将刚才讨论发现的重点、难点提出来,在班上进行交流,疑难问题则由其他组的同学自由发言、协助解决,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作用。(3)师生交流。对于学生把握不准、交流不当的地方或有争议、不能回答的问题则由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加入交流行列,师生一起合力解决。至于一些学生没有发现的重点知识,最后则由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
(三)“比较——深化”阶段
世界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都和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仅就单篇来讲读,单个知识点来分析,往往可能不具体、不全面,如果我们把课文和与它同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一目了然。如在教读《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比较,要求学生阅读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让他们比较、探究荆轲与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四位刺客的异同之处;同时将《战国策》与《史记》中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拿来进行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上的异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提高鉴赏能力及认知水平。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汉语言的丰富性和含蓄性决定了语文是一门创造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处于主体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如设计“‘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假如荆轲等来他的那个朋友,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呢?”或“刺秦失败,谁之过?”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启发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荆轲“有所待”的那个朋友来了,说不定历史会改写;有的同学转而探讨荆轲“所待”之人到底是谁?
(二)诱导学生逆向思维
如设计“假如刺秦成功,历史是否会改写?”或“荆轲其人,完美吗?”等不循常规的问题,让学生广开思路,冲出狭隘的经验与固定模式的局限,当用原有的思路无法解决时,转换角度,寻求变异,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的同学认为荆轲为达目的,取樊於期之首,很自私、残忍,城府极深;有的同学说,荆轲被燕太子一激,其等待的朋友未来,他就出发了,可见沉不住气,难怪失败。
(三)组织一场辩论活动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围绕“荆轲该不该刺秦?”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正方认为,要刺秦,刺秦,秦国群龙无首,国内大乱,六国就可乘机消灭之;反方观点是,不该刺秦,刺秦,只杀秦王一人耳,于大局无补,反而会遭来疯狂报复。辩论赛给学生拓展一个纵横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中闪出智慧的火花,将其创造性思维推上一个高潮。
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丰富情景,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真正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文言文教学生动起来。
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时代需要创新思维。教师必须珍惜每一次的教育机会,自觉地审视和设计每一次教学行为,真正把艺术教学的精神融会于教学之中,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 牛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