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王玉梅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护理观察,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分析心血管药物的用药情况,以及相应的用药管理方法,特殊药物应按时间用药,并做好护理监测。结果 经过加强265例患者心血管口服药物的管理及护理监测,发生不良反应者5例,无药物严重反应。结论 强化服药及治疗知识的教育,药物治疗的护理监护可以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良好的护理监护是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 心血管药物;口服;监护;安全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C
药物治疗监护是使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保证[1]。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口服药物治疗仍然是应用最普遍、最方便的基础治疗手段。护士则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直接执行者和监护人。随着许多新药的问世及药物的换代及疾病的多种并发症,心血管用药的副反应日益突出,现就护理监护做以总结。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6月份收治的20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125例,平均年龄53.81±14.21岁,女83例,平均年龄54.03±10.35岁,同时服用3种及以上心血管药物患者142例。其中未按时服药者23例;漏服药者39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25例,其中发生低血压反应者10例,4例意外跌倒,皮肤出现瘀斑者5例,出现窦缓3例,严重反应者2例,1例心率<45次/分,晨发生休克,1例凝血功能下降,皮肤出血严重。在护理上加强药物使用管理多项措施,规范服药,7-12月收治的265例患者,男137例,平均年龄52.04±22.01岁,女128例,平均年龄48.66±16.21岁,同时服用3种及以上心血管药物患者157例。其中未按时服药者5例;漏服药者3例;擅自带药自服者不按指导服药2例;经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生不良反应者5例,低血压反应者2例,皮肤出现瘀斑者1例,出现窦缓2例,得到及时调整,保证药物治疗的同时,为病人减轻了痛苦,且未发生药物严重反应,现对所采取的护理作以总结。
2 护理
2.1 对病人认识药物和服药能力进行评估,评估指标:①客观能力,包括视力、听力。这两个方面是保证病人认识药物、接受知识和记清药物剂量的基础。②主观能力,包括文化程度、记忆力、分辨力、阅读能力。可以使护士判断用药情况同时,结合不同方式加强药物介绍。
2.2 药物分类,建立用药观察内容
2.2.1 将心血管药物按其作用分为降压药、扩血管药物、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抗凝剂类,对其中会发生低血压、窦缓和出血的药物列为重点观察药物,列出重点观察内容,对病人清晨用药前监测脉搏的心律及心率、血压、定期监测血常规。
2.2.2 心脏病患者的用药精细复杂,尤其是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在使用扩血管药物时慎用利尿剂,对血压的监测则更为重要,心血管药物联用时,其之间对心血管的相互作用,必将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对护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2.2.3 强心药物地高辛服用时,每日清晨病人安静状态下监测脉搏,≤60次/分及脉率不齐时,向主管医生通报,告知患者禁用钙剂,包括口服的补钙剂,同时使用西地兰药物时,应同时心电监护监测心律,推注药物时间大于15分钟,防止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观察有无停博、阵发性室速及室上速。
2.2.4 而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时具有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和减慢心率的风险,对血压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和患者症状,预防心源性休克。避免同时使用改善心脏后负荷、减慢心律的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3 心血管药物制定观察重点和时间 高血压、心绞痛的发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再次发作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多于凌晨和午间时间发病,结合疾病的高发时间及药物的峰值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发药人员不仅要根据医嘱准确执行给药时间和剂量,说明饭前或饭后服用,对时间性药物应独立小包装并注明服用时间。根据药物的达峰时间和血压的时间生理波动规则服用,个别病人依照动态血压的规律服用降压药,对起效快的消心痛、心痛定等快速降压药物,碾碎含服吸收快、达峰时间短,应用于血压突然升高或患者突发胸闷、胸痛时给药,并于15-30分钟监测血压及症状有无好转。对缓释片药物达峰时间长(8-12h)的药物每日定时给药,波依定、拜新同清晨空腹给药,络活喜则主张睡前给药,使血药浓度的高峰值落在凌晨的血压波动高峰时间段,从而达到最佳的降压疗效。而对具有减慢心率的药物,督促病人晚间尽量饭后半小时服用,避免入睡前给药,避免入睡后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心率减慢协同作用而发生意外及夜间起身时风险。熟练掌握药物的性能,对医生开具的不合理医嘱及时指出。
2.4 观察饮食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患者食用食物与药物之间亦存在相互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对其食用的食物及饮料进行科学指导是有必要的。心血管病人应食用清淡、低脂低盐的食物,口服利尿保钾剂期间,少食富含钾的香蕉、柚子,易诱发心率失常、血压不稳定的并发症;口服阿司匹林期间应禁酒及含酒的果汁,阿司匹林可阻碍乙醛氧化成乙酸的过程,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从而加大肝脏排毒负担,损害肝功,造成药物肝脏及体内蓄积。因而护理人员应关心病人饮食情况,说明药物与饮食的影响,加大监督排查力度,确保用药安全。进行特殊观察饮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药物尤其是新药剂型的学习。
2.5 药物通用名相似,前或后不同也会成为干扰因素 随着药物种类增多,使用通用名和商品名的不同,藥名相似、一药多名、同药异名、药名书写相似、药晶剂型相似、药品外包装相似、药名的前后一字之差都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生产的厂家不同所赋予的同种成分药名和剂量都不同,药品来源、有效期、过敏反应等原因,都会在药品使用中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氯吡格雷分国产和进口,其外形和剂量均不同,因此易采用顿服药透明袋独立包装,特殊药单另装袋,一顿的服药钉在一起,袋外辅以说明。
2.6 对患者床旁指导认识药物,进行药量、服用时间讲解 为利于提高患者使用心血管药物,降低心血管药物的风险。对抗凝药物,如华法令、氯吡格雷护士应详细告诉患者药品的名称、剂最、用法、时间、作用及可能的不适反应,能辨别认识特殊药物,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并对药物治疗后的自我观察和感觉,向患者提供服药及时间表单,也是及时预防用药差错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好办法,督促协助患者按规定的时间及剂量服药,通过与患者的沟通,随时询问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及心慌症状及全身表现同时,达到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的效果,对华法令等药物应告知患者要定时抽血检查血凝状况,预防出血。
3 体会
心血管口服药物治疗已经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建立一种安全用药文化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更大的方面在于医护人员有效地指导病人用药及随访, 在超过26000个记录中,因药名拼写相似或发音相似而使用药失误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别[2]。除了因药物名字引起的混淆,也许还存在因错误选择药物配方而发生的失误。例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常常包含各种不同的配方以达到立即显效的作用。这些药物包括:硝苯吡啶、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美托洛尔及硝酸酯类,显效快,因对循环系统影响大,就更应该加强对病人的观察,甚至是情绪的异常也反映了病人的病情变化,都是用药护理中观察的内容某些特殊药物服用后3-7天可导致QT间期逐渐延长,心率变慢,而QT间期延长可提高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在服用此药物期间,未能有效的监测QT间期及调整治疗方案被认为是用药失误。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的学习,辨别心电图异常趋势的变化,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确保患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应对措施,防止心血管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提高护士药学知识及对新药物的学习,及时发现用药差错,降低用药差错及不良药物事件的发生。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掌握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禁忌等,才能及时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发错的安全及錯误隐患。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医生修改潜在的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不机械地执行医嘱,减少用药后副作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生。
老年病人代谢慢,药物易积累,老人感觉迟钝不敏感,不良反应需要细观察,多监测,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用降压药和减慢心率的药物,需监测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指导患者认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通过示范,教会老人或家属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方法及脉搏的节律,出现心悸、头晕等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对使用降压药的老人告知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应用抗凝药物观察全身皮肤有无青紫、瘀点和小便状况。
住院病人嘱咐患者停用自备药物,以免同种药物不同名、不同包装药物的多服、重复口服,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与患者用药品种数之间呈正相关。用药品种数越多,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频率越高[3]。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重复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全保.论合理用药[J].中华医药杂志,2004,4(8):210.
[2] 白莹,王春玉.急性心血管疾病及卒中患者的用药失误[J].中国卒中杂志,2010,5,6:487.
[3] 侯惠如,王晓嫒.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性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15):1435-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