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体系浅说

2014-04-29 04:22凌梅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修身性善仁政

凌梅

摘 要:《孟子》中阐述的主要思想包括“仁政”、“性善”,可以总结为“善道”.通过思想方面“以善养人”,达到“得天下”的目的,而“以善养人”则需“自得之”。孟子一方面以“反求诸己”的态度来修身,另一方面又能够认识到天命的力量“修身以俟之”,从而获得真正安身立命的快乐。

关键词:仁政;性善;修身;自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汇编,以其成书章节中称各君王谥号推论其最终成书作者应为孟子的弟子,而非其本人。书中从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论、游说诸侯及对弟子的言传身教等各方面,阐释了孟子“仁政”、“性善”的思想主张。其思想体系可简单概括为下图。

一、以“仁政”“性善”为指导的“善道”主张

由《滕文公章句上》5·1 “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可知孟子口中的真理即“道”。

《尽心章句下》14·33“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

《离娄章句上》7·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以仁、义、礼、智为根本阐发“性本善”的道理,即所谓的“道性善”。

《尽心章句上》13·21“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声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君子所言性,既孟子所说的善性,所以其道是以仁、义、礼、智为根本的性善之道。关于“性本善”,孟子有此论述:

《告子章句上》11·2“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在理解《孟子》一书时,以“夫道一而已矣”为主干。此“道”是以尧舜行仁政为言,以仁、义、礼、智为根的“性善之道”,“仁、义”为其核心。

《告子章句上》11·11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尽心章句上》13·33曰:“何謂尚志?”曰:“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二、以“修身得天下”为目的的政治主张

孟子通过游说诸侯宣扬其思想政治主张,他宣扬性善之道,阐发仁义之理的最终目的为“修身得天下”。

《离娄章句下》8·16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道性善之目的在于“以善养人”,而后“服天下”。 又《尽心章句上》13·14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可以将“以善养人”和“善教得民心”归结为从思想方面着手,进而得天下。

《离娄章句上》7·9“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由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可以概括为: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得民心——得民——得天下。

三、以“自得”为方法获取“仁政”“性善”

孟子认为思想方面的“以善养人”和物质方面的“得民心”都必须自觉的有所得,也即“自得之”。

《离娄章句下》8·14“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所言的“自觉的有所得”并不是随意放弃的,孟子主张居仁由义,反对自暴自弃。

《公孙丑章句上》3·6“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离娄章句上》7·10“自暴者,不可与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从“不为”和“有为”角度对反对自暴自弃进行论述,强调居仁由义的重要。

《尽心章句上》13·1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尽心章句下》14·31“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离娄章句下》8·8“人有不为也,而後可以有为。”

孟子对不为和有为所做的论述,意在以仁、义为准则,重在分析人的原则性问题。不为,即不为“言非礼义,身不能居仁由义”之人;有为,即成为“居仁由义,出入是门”之人。

《公孙丑章句上》3·7“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和《离娄章句上》7·4“行有不得者节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都做了相关的论述,而《尽心章句上》13·4“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则从另一个高度阐述了君子反求诸己的目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对应君子三乐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由此可见,孟子强调“反求诸己”,看似一种苛刻的修身之道,其实正是为从反求诸己的态度中获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恰恰只有君子才能感受得到。

《尽心章句上》13·9所说“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在注重以反求诸己的态度来规范自己的同时,又能够安身立命,达到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精神境界。

《尽心章句上》13·1“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能感受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这种天命的巨大力量,同时能够“修身以俟之”,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猜你喜欢
修身性善仁政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当代孟子性善研究综述
题柿子树
从善的内涵论孟子性善
处境与心境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
孟子说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