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光明的暗夜幽灵

2014-04-29 20:38姚建美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摘 要:东野圭吾是当今日本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视角独特,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广泛关注社会问题,以其独特魅力影响着众多读者。以男主人公桐原亮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人物性格,探讨其犯罪成因,解读其人性的善恶,便可得出“恶”并非亮司的本意,“善”才是其向往的目标。

关键词:东野圭吾;白夜行;亮司

作者简介:姚建美(1981.4-),女,汉,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2

推理小说《白夜行》是本格推理派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代表性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讲述了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之间唯美而又凄凉的情感纠葛,刻画了备受争议的雪穗这一女性形象。大多数的评论都是围绕雪穗的人性、女性形象展开论述,而以男主人公亮司为切入点,分析男主人公的复杂形象、心理、犯罪成因的评论相对较少。然而正因为有了亮司这一暗夜里的支撑,雪穗才得以光彩夺目地生活于白昼之下。另一方面,东野圭吾作品广受欢迎,是因为他不仅刻画了单个的个体,更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人性。因此深入剖析亮司的人物性格,对于理解雪穗的人物形象,理解特殊环境和背景下的青少年犯罪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小说《白夜行》及其特征分析

《白夜行》的单行本于1999年发表,它区别于一般的推理小说,不仅描述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杀人案件,更是富含人性与社会性的一部作品。1973年,大阪。一家当铺的老板桐原洋介被杀于一栋废弃的建筑大楼。经警察多方调查取证,嫌疑人锁定在租住在贫民區的西本文代身上,可是不久西本文代被发现死在出租屋内,具体死因不明。之后西本文代的女儿雪穗成为茶艺老师唐泽礼子的养女,并转学至一所贵族女校。而桐原洋介的儿子桐原亮司也升入初中,与偷拍唐泽雪穗的秋吉雄一成为同班同学。雪穗和亮司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两人身边却相继发生一些犯罪事件。警察虽有调查,但都因没有证据不了了之。追查桐原洋介被杀案的警察笹垣润三渐渐发现了雪穗与亮司之间共生虫似的裙带关系,在他意图将所有的事情揭露出来时,亮司跳楼自杀身亡。雪穗也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白夜行》并非只是一个寻找犯人的游戏,而是重视人物性格刻画,诱使读者思考并产生共鸣的作品。从叙述方式上来讲,作者基本上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站在某一个叙事者的立场上向读者叙述故事,但叙事者并非固定在一个人物身上,因此既可以多视角立体地讲述故事,又可以展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形象。

二、桐原亮司及其人物性格

由于跟亮司的关系不同反映出来的亮司的人物形象也会有所差别。接下来通过小说中描绘的亮司身边的其他人物的视角来分析亮司的性格形象。

警察笹垣润三。一般来说在大人看来十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拥有纯粹透明的眼神。但当笹垣第一眼看到亮司时,心头蓦地一震,文章中这样写道:“门口站着一个男孩,十岁左右,穿着长袖运动衫、牛仔裤,身材细瘦。笹垣心头一震,并不是因为没有听到男孩下楼的声音,而是在眼神交会的那一刹那,为男孩眼里蕴含的阴沉黑暗所冲击。”①这是首次映入警察笹垣润三眼中的少年时代的亮司,也是读者第一次通过描写看到的亮司。在笹垣第二次来调查取证时,又提到这个男孩的眼神里没有十来岁的少年该有的叛逆,作者用空无一物来形容,而且笹垣感到这个少年不仅对前来调查的警察毫无畏惧,更像是在观察他,显示出这个少年的老成。他不光眼神暗淡,而且对于父亲的死亡,既不哭泣也不吵闹,完全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异常冷淡。因此,在阅人无数的警察眼中十来岁的亮司就有了异于常人的成熟,这可能就是目睹母亲与人通奸,父亲又做出强奸幼女这种卑劣行为的结果。

秋吉雄一和园村友彦。秋吉是亮司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通过他的眼睛反映出的学生时代的亮司跟同学不相往来,无论做什么都不起眼,没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行动,存在感较低。“阴沉的家伙”,②这是秋吉对他的印象。园村是亮司的高中同学,也是亮司难得保持较为亲密关系的人。透过他的眼睛可以得知高中时代的亮司依然一个人单独行动,似乎特意不与人保持亲近的关系。然而就是这样的亮司,介绍园村卖淫以赚取生活费用。高中毕业之后,亮司又与园村经营计算机软件的“无限企划”,伪造银行卡,窃取银行钱财,制作盗版软件,谋取利益。除此之外,亮司对于园村学校的笔记极其认真地学习,由此可知,亮司拥有认真汲取必需知识,排除一切困难也要达成目标的性格特征。

栗原典子。药剂师。亮司以“秋吉雄一”之名与其交往,但是交往期间与往常一样,对于自己的事情丝毫不言。因此典子直到告别人世之际所知晓的也只是亮司的伪名“秋吉雄一”。从这点可以推测亮司自始至终无法相信别人。

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少年时代的亮司跟其他普通的愉快地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同,少年时代的经历使他变得老成世故,小说中多以“阴沉”“暗淡”“阴郁”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因为背负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他始终很难相信别人,常年以来身边没有一个较为亲近的人,性格扭曲,孤独。

在儿童性格养成的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影响可以说非常之大,因此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对于人格的养成有深刻的影响无需赘言。通过小说的描述可以得知,亮司的父母是经营当铺的桐原洋介和作为家庭主妇的桐原弥生子,乍一看是非常健全的三口之家。但是从小说的其他描写中便可窥出这个家庭的不健全之处。首先,亮司的母亲因丈夫的特殊爱好,只考虑与己相关的事情,并与当铺职员有不正当关系。作为母亲的弥生子与其说不了解自己唯一的儿子,倒不如说对于儿子的事情毫无兴趣。另一方面,亮司的父亲有恋童癖,对于亮司的事情也是少有关心。在小说中没有描写普通的三口之家应该有的生活的情景,也没有描写过父母对于孩子的呵护和爱戴。

三、渴望光明的亮司

在小说的描写中,从亮司一开始杀死父亲,到最后帮助雪穗拔掉唐泽礼子的氧气罩,扫清雪穗事业上的障碍,亮司一直在犯罪。可以说一个个地犯罪事件串联起了故事的发展。看到亮司所犯的罪行,读者对其痛恨不已。但从两件小事仍可看出亮司隐藏起来的内心。其一是那副剪纸作品。在跟园村、弘惠一起迎接新年的晚上,亮司告诉园村自己的心愿是在白天走路,并且说自己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然后他提议园村和弘惠结婚,并用自己心爱的剪刀,剪成了一副男孩和女孩在太阳底下手牵手散步的图案,预祝园村结婚,并将店铺赠送与他。对于亮司而言,友彦是他难得的朋友。通过这一对话,可以得知一直冷淡的亮司,内心深处也是渴望友情的,也渴望能够沐浴着阳光,跟自己中意的女孩手牽手散步,这是一直处于阴暗下的内心独白。

另一件事情是跟栗原典子有关。为了从典子那里得到药品,亮司以“秋吉雄一”的伪名与之交往。在典子说想看看亮司以前住过的地方时,亮司皱着眉头考虑了好一会儿,显然举棋不定。但是典子态度坚决,因为她想要深入了解亮司。两人共同去了大阪,亮司的家乡。关于以前的居住地,亮司回答说“是个很普通的地方。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灰尘满天,一些小老百姓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只有一双眼睛特别锐利,那是个丝毫大意不得的地方”。③这就是亮司对自己孩童时代居住之地的回忆。之后亮司还带典子来到了自己家乡那栋被废弃的大楼处,并告之十几年前的杀人事件,对于当年被杀的父亲,已经成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亮司这样评价“一个守财奴,每个人都讨厌他,我也一样。那时每个人都觉得他死了活该……”。④这是包含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作出的评价。至此为止,亮司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一事件。

四、亮司的本性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与传统小说不同,谁是犯人并不重要,他甚至在一些作品中开宗明义就指出谁是凶手,因此隐藏在犯罪里面的人性和社会成因就成为其关注的重点。《白夜行》最初也是两个未经世事的小孩迫不得已犯下罪行,但是东野圭吾描写的重点却不是犯罪的过程,而是书写犯罪之人灵魂的挣扎。这并不只是一部关于爱情、关于犯罪的小说,而是探讨人性和孤独挣扎的灵魂的作品。

到底何为善何为恶,这恐怕很难回答。但是日常生活中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以是否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为基准是容易判断的。如此朴素至极的善恶的标准,就像把善和恶置于天平的两端,个人所做之事处于那一端,有多大程度的偏离或者切合,就可以判断是善还是恶。

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古往今来都被当作恶。然而人自身的行为与生俱来是多大程度的善或者多大程度的恶呢?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接触世事,变得圆滑世故,开始做一些恶的事情。或者说人本性是恶的,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矫正而向善了呢?或者是人生来是如白纸一般,对于善恶中立的。幼年时期的亮司若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惠顾,长大后也可以如普通人一样生活吧。

畸形的家庭环境是亮司犯罪的导火线。亮司除了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底下散步之外没有其他的欲望野心。亮司一味的守护雪穗,不惜犯下种种罪行,但他却未替自己谋划一二。雪穗能够在太阳底下光彩炫目地生活,而亮司只能躲在漆黑暗处,苟且偷生。亮司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替父救赎的心理,也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父亲对于雪穗所做的丑陋之事对于年幼的亮司来说是最大的恶。亮司在对父亲失望之余便是对雪穗的愧疚。因此雪穗的要求变成了亮司的要求,为了救赎,他可以做社会伦理道德定义为恶的事情。从社会道德规范的基准来看,亮司屡屡犯下罪行,是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从他的立场来讲,他也是被残酷环境挟制的受害者。恶虽是他认为的生存手段,然而善才是其心底里向往的东西。

在电影《白夜行》的改编中,最后老警察对将要跳楼自杀的亮司流下痛惜的眼泪,希望自己能代替亮司的父亲来爱护他,并期望与亮司一起面对黑暗,这对于一直生活于黑暗中的亮司是极大的安慰,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因此他露出了满足的微笑。这可以说是电影改编上的成功之处。

五、结语

小说《白夜行》以推理的幌子层层剥茧人性的阴冷,深层解读文本后,不难发现处于阴冷背影里的灵魂渴望着能够照射到黑夜里的阳光。无论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还是道德意义上讲,亮司都是罪恶的。东野圭吾认为人性应该是很美好的东西。只是在绝大数的时间里,因为很多无可奈何的原因,人们才会做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并不正确,但并不应该因此得出人性丑陋的结论。所以在探究亮司罪恶根源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也是受害者。因此评价亮司时不能忽略其渴望阳光渴望温暖的心灵。

注释:

[1]东野圭吾,《白夜行》,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第13页

[2]东野圭吾,《白夜行》,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第55页

[3]东野圭吾,《白夜行》,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第380页

[4]东野圭吾,《白夜行》,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第381页

参考文献:

[1]王婧姝.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的创作[J],小说评论,2011,6.

[2]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J],2010,7.

[3]杨洪俊,周艳霞.东野圭吾侦探小说魅力解读——以《白夜行》为例,名作欣赏[J],2011,11.

[4]东野圭吾著,刘姿君译.《白夜行》[M],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