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尤瑟纳尔作品中的“死亡”意象

2014-04-29 20:38杨昆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死亡历史

杨昆

摘 要:《虔诚的回忆》是法国二十世纪杰出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第一部自传式家族史。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极尽客观、理性的口气,讲述了母亲一方的家族历史,她客觀地描写先辈的生和逝,“死亡”成为贯穿始终的话题。她让一个个人物复活,又让他们死去,在这之中向历史发问,发现自我。可以说,读尤瑟纳尔的家族,就是读尤瑟纳尔本人,读她笔下的“死亡”,就是读她本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世界的看法。

关键词:尤瑟纳尔;死亡;历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2

1.尤瑟纳尔的“死亡观”

有人说,如果错过了尤瑟纳尔,你就等于错过了真正的法国文学。同是对过往的追述,杜拉斯沉迷于回忆,尤瑟纳尔青睐历史,因而她的小说更多的是书写一个地域、一种现象、一种传统、一个神话,在她的作品中,一种深远的承袭关系潜藏在那些表面上风格迥异的文字底下。尤瑟纳尔作为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多年来第一位女院士,她的成功恰恰在于她的作品超越了一般的女性写作,就如在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上的演说词所说,“您之所以今天置身于此间,并不是因为您是妇女,而是因为您是一名伟大的作家……但愿我们三百五十年来选出的男人全都具有您这样一位妇女的广博的才华……”1。

在尤瑟纳尔的作品中,“死亡”,是一个并不鲜见的意象。《虔诚的回忆》是尤瑟纳尔的第一部自传式家族史,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极尽客观、理性的口气,讲述了母系家族的家族历史,既然是家族史,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家族的兴衰荣辱和家族成员的生老病死,她客观地描写先辈的生和逝,“死亡”成为贯穿始终的话题。她让一个个人物复活,又让他们死去,在这之中向历史发问,发现自我。正如尤瑟纳尔本人所说,“我心里想,应当尝试一次讲述一个家庭,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群体的过去,在写作时,不要眼含热泪,不要用得意的优越感来掩饰家庭的虚荣,不要非难,不要感到窘迫,也不要怒气冲冲。只讲述自己知道的东西,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敢于提问。我不清楚这样一本书能否在‘文学上成功,但这是一次令人激动的人生体验,值得尝试。”2毫无疑问,尤瑟纳尔冷静的笔触,就来自于此。

可以说,读尤瑟纳尔的家族,就是读尤瑟纳尔本人,读她笔下的“死亡”,就是读她本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世界的看法。

在《虔诚的回忆》(以下简称《回忆》),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一位评论家指出,我在作品中特别喜欢表现将近死亡的人物形象,而死亡与一切生命的意义格格不入。不过,一切生命哪怕是一条虫子也自有其意义。…研究了我父系的一家人之后,在这一点上,我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一向如此,首先油然而起的,是对我们这些微小人类的无限悲悯,同时,与这正相反的,是对这一套复杂而又脆弱的结构感到尊重和好奇,就像竖立在深渊边上的护栏柱子一样,每一根与另外一根又决不完全相同。

这是尤瑟纳尔在自己的作品中少有的直接表明自己的死亡观的文字,从这段文字里,尤瑟纳尔借“死亡”的话题,引出对生的思考,她对于历史和时间的看法也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尤瑟纳尔认为如今的人只是以前人的重复,因而在心底对人类产生无限怜悯,也由此,她写历史,以希冀在历史当中,找到现世的解决之道;她写死亡,也正是由此,触及到生的方方面面,她不像20世纪的其他人那样,否定和回避死亡,在她的这段文字里,生命仿佛因为死亡而变得平等和有意义,每个人的生和死,用心审视,都能读出其用意所在,这也是我将视角放在其“死亡”意象上的出发点所在。

2.母亲之死

如果说《回忆》本书对尤瑟纳尔本人的意义,无疑就在于她对那个从未有机会了解和认识的母亲的拼凑和重组。“她就像以我的真实生活为根据想象出来的或实际存在的人物,我让她生活或者重新活过来,”3尤瑟纳尔写母亲,想象她的生活,她的日常起居,她的沉思冥想,她虚构出母亲的一切,笔触冷静得不近人情,就连母亲难产之际、弥留之际的种种,她也事无巨细,一一描写到。若干年后,她第一次前往母亲的墓地,却只觉“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把在这里安息的人们与我之间建立起联系。…我跨过了费尔南德,我在几个月之间吃的是她的替身的奶,因而我在精神和肉体上对她同样冷漠。”4尤瑟纳尔毫不避讳自己对母亲的冷漠,她没有否认母亲因为死亡而带来的角色上的无力,这个在自己生命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女人,就像一个陌生人。而尤瑟纳尔觉得,自己在母亲的生命当中,也是“毫无关系”,“在我母亲生活的三十二年零四个月中,我在她的思念里顶多占八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对于她来说我首先是一团不确定的东西,接着是一个希望,一种感知,一种恐惧;在几个钟头之内,又是个转折点。” 5尤瑟纳尔的这种近乎无情的客观,也正是她能够客观地审视先辈的生活的能量由来。她对死亡的态度是如此淡然,正如她写到的:“这条路人人难逃,我们将来也必定要走。”可以说,正因为她能够理性看待母亲的死亡,她才因此获得了充分了解母亲的生的机会,她甚至可以把自己当成母亲,推测她在生命的某些时刻的所思所想,也由此,窥见那个时代与母亲相同的人们的所思所想。她不留情面的评价父亲为母亲撰写的悼词,认为那悼词暧昧费解,局促牵强,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给不再为他家服役的仆从一份能力品德的‘鉴定书。”她回望母亲的死去,在“分娩是女人份内的职务”和“做母亲的欲望”之间她没有做出自己的评论,然而她对于像母亲一样的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无限的悲悯,却已经可见一斑。

3. 雷莫之死

《回忆》中写奥古塔夫和费尔南·雷莫的章节,几乎与写作者母亲的章节对等,尤瑟纳尔不吝笔墨地写这对外祖母姐姐家的儿子,把他们称作“两个走向永恒之邦的过客”,尤瑟纳尔通篇冷静的口气,在这一章节终于有些许缓和,并开始有看得见的情绪注入文字中,她这样写道:“经过了长时间一代接一代的直系和旁系先祖,对于那些人,我除了他们的生卒日期之外一无所知,终于有了两个精神和肉体,两个声音,激烈昂奋或者相反,期期艾艾,欲言又止地表达自己的心意,两个生灵,我们有时听到他们的呐喊,有时听到他们的叹息。”6尤瑟纳尔无疑就是那个听到这呐喊和叹息的人,她本身,也是一个呐喊和叹息的人。雷莫在兄长奥克塔夫看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旅行和阅读的灵魂,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原因是“在这不幸的世界的边缘,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会感受到的那种不幸”。雷莫选择了自杀,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奥克塔夫对此,起先感到震惊,细细思忖之下,又觉得一切都是事出有因,他不断回忆起雷莫,他的话语和文字,早就使他感到“目眩的闪光”。可是,直到雷莫死去,奥克塔夫才渐渐理解这个短暂存在过的思想的一切。雷莫选择了死亡,正是因为他对生有着如此飞蛾扑火般的炽热。他不断旅行,不是为了品味风土人情,他在非洲只觉得“奴隶制度下的悲惨不幸”最为触动心灵;在意大利满目所见即是“平民的卑劣肮脏”和“劳苦大众的恐惧和奸诈”。奥克塔夫渐渐了解到这个澄澈灵魂的义无反顾的离去,正是由于“从对公正越来越高涨的需求之中,产生了对世界不共戴天的仇恨。”7而正如他随后所说,这种“对不公世界必定报复的仇恨正是热爱世界的另外一个方面”。尤瑟纳尔对于雷莫和奥克塔夫这对远亲兄弟的认同,是一种穿越时间和历史的思想的契合,在书写这对兄弟时,一直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之外的那个尤瑟纳尔也越来越清晰起来,她在雷莫的死亡里发现自我,她寻找雷莫生活的蛛丝马迹,她为雷莫的死亡痛心,也在这悲痛之中思考人生、命运、自由和真理,雷莫之死,成为尤瑟纳尔的重生之契机,她在雷莫的死亡里找到自己生的力量,借着这力量冲破重重阻碍,踏着荆棘,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1]《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上的演说词》,〔法〕让·德·奥姆松

[2][法]若斯亚娜·萨维诺.段映虹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一一创作人生》[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487 页.

[3][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王晓峰译.《虔诚的回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4]同上,第39页.

[5]同上,第40页.

[6]同上,第207页.

[7]同上,第140页.

参考文献:

[1]《尤瑟纳尔研究》[M],柳鸣九编 ,漓江出版社1987年7月版

[2] [法]若斯亚娜·萨维诺.段映虹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一一创作人生》[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

[3]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王晓峰译.《虔诚的回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

[4]《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上的演说词》,〔法〕让·德·奥姆松

猜你喜欢
死亡历史
新历史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青春电影中的“死亡”母题解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