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响汽车驾驶的因素

2014-04-29 01:59:28周小毛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3期

周小毛

摘 要:影响驾驶员道路驾驶的因素有很多。驾驶员自身因素有感觉、动作、情绪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影响驾驶员在道路驾驶过程中的判断和处理。就诸多的影响因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与研究。

关键词:道路驾驶;特点因素;判断处理;避让方法

一、自身影响因素

1.视觉因素

人眼观察物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称为静态体视力;二是在运动状态下观察,称为流动体视力。流动体视力比静态体视力的视野要小,而且运动速度越快视野越窄。

人眼对光线的明暗变化具有视觉暂留特性,一般从明亮区进入黑暗区需要4~5分钟才能适应,从黑暗区进入明亮区也需要1~2分钟才能恢复正常视力。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暗适应和明适应。人眼在黑暗区受到强光照射,在这段时间里,人的视觉会暂时消失。

2.感觉因素

驾驶员要感知自己在车上与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车辆的每一侧外缘离自己有多远;车辆在路面上的方位;轮胎在路的压位及车辆与外部障碍的距离。依据迎面物体临近的快慢、路旁物体掠过的速度以及发动机和底盘的响声、车速表的指示来判断车辆速度,选用合适档位,处理道路情况。

临近泥泞路面就联想到侧滑;临近凹凸路面便联想到颠簸;遇到疏松、损坏的路面,不假思索就能采取减速或停车的措施。正常行驶中,驾驶员能感觉到道路上全部情况,而且注意力几乎是平均分布的。当路面情况突然出现异常点时,应能及时形成感觉重点,马上集中注意力。

3.动作因素

驾驶员的动作要求迅速、准确利索、果断,最忌讳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的动作。從大脑下达动作命令到动作开始,这是一个心理反应到身体反应的过程,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为0.6~0.8秒。如换挡时在空挡上来回晃动找档位、打方向时来回窜动校方向、该让不让、该超不超等等。

4.情绪与身体因素

驾驶员最好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判断力准确、反应敏捷并形成自身良好的职业习惯。

工作不顺心、家庭生活不和谐、心情忧郁、休息不好等情况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另外,酒精、麻醉剂、兴奋剂、镇静剂等药品会使驾驶员精神恍惚、感觉迟钝、判断力减弱。

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呈周期性的变化,驾驶员要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周期,如身体处于低潮期时尽量不要驾车。

二、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包括:雨雾冰雪天气影响驾驶员视线;炎热气候使驾驶员容易疲劳,感到昏昏欲睡,情绪变得烦躁;寒冷天气驾驶员衣着较多,行动不方便,处理情况的反应时间延长;气压高、暴风雨来临之前人的心情抑郁,容易引发伤感情绪,还有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也影响驾驶员对路面交通情况的判断处理。比如炎热的路面前方有时出现水坑的幻影;峡谷里的白云会使人感到路面宽阔等。

三、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道路上的情况千变万化,驾驶员要善于抓住共性和个性特

点,正确判断处理道路上各种情况。

1.重点注意行为异常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如有横穿倾向的行人、走路出神的人边走路边思考、思考专注时对前后来车置若罔闻。可采取提前先短促鸣号提醒,后急迫鸣号的方法,防止突然受惊乱窜。

对于强行拦车者,招手拦车,设置路障。这种情况不能强行通过,可在车中摆手示意,必要时停车说明不能搭乘的原因。以上四种人是驾驶员在道路上要重点注意的对象。处理时不可急躁,应提前减速做好停车准备,同时适当使用喇叭。

2.重点各种车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机动车辆速度变化大,加速性能好,惯性大,危险性相对来说也较大容易造成事故。而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稳定性差,极易摔倒。对于已让路的自行车不要鸣号不止,应保持1 m以上的安全侧距小心通过。同时要增加安全侧距,防止自行车万一倒向汽车而碰上车轮和其他部位酿成事故。

四、道路驾驶的处理方法

避让是驾驶员处理道路情况、防止交通事故的主要手段。避让方法如下:

1.转向避让

用转动方向盘的方法改变行驶的轨迹来避开行人、车辆和其他障碍物的方法。

2.减速避让

当车辆和其他移动物体按一定速度又可能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往往采取制动措施,而避免瞬时交叉的方法。

3.加速避让

驾驶员为了避免自己的车辆与其他移动物体发生瞬时交会,采取提前加速通过的方式避让。

驾驶员只有掌握汽车道路驾驶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才能正确判断处理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情况。在汽车道路驾驶过程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应对措施,得心应手地采取避让方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