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措施探讨

2014-04-29 15:39郑海英王春霞王俊生张健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6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保障措施培养模式

郑海英?王春霞?王俊生?张健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保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的进行。辽宁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改革中做了一些列的保障措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59-02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分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两个类别。[1]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正是此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中的一个,为了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辽宁工业大学在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现进行详细论述。

一、合理的教学团队配置

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团队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工1人、实验师2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7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

二、校企合作保障

1.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依托丹东市“辽宁省仪表产業集群基地”,建立了稳定合作机制,与丹东东方测控有限公司、辽宁金洋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东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华日电气有限公司、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丹东市万全无损检测仪器厂、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丹东通博仪表有限公司8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确保了学生校外实习顺利有序进行。

2.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

本教学团队与企业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协同创新项目合作,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与该集群基地的“辽宁金洋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丹东东方测控有限公司”合作在研项目有“基于大地磁场的车辆检测器及流量仪”、“侧装双微波流量仪”、“机场跑道FOD监测系统”、“高速公路自由流ETC车型自动判别仪”及“动态压电称重系统”。

3.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8名高工为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定期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专业选修课;已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讲授2门专业选修课程,提高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工程硕士21名,提高了企业研发、管理能力。

4.创新机制

校企共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并在活动经费上给予资助,近五年部分校友累计为我专业捐赠20余万元支持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竞赛;每年邀请校友为在校生作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讲座。

三、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实现产学对接

以学校为主体,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联合建立培养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运行机制

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场所、设备、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项目的题目来源,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监督考核机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为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一致性,将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制定健全了“院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办法”,实施“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其中“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把握专业发展建设方向和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的教学梯队建设,培养与指导青年教师。

在课堂教学方面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与领导听课机制”、“辽宁工业大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生评教与选教机制”等政策。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实践教学评估办法(试行)”、“辽宁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实习教学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创新学分管理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开展主要基础课程科技创新竞赛实施意见”、“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规定”、“辽宁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进入导师课题组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关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暂行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师进修工作流程”、“关于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关于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与专业综合能力竞赛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了“辽宁工业大学教材质量评估与检查工作管理办法”、“辽宁工业大学教材建设相关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材立项有关规定”、“辽宁工业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五、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条件良好、满足学生课内实验、课外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开展课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技活动的需求。

与其他专业联合建成“电工电子技术”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主要有“测控技术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

新建了2个大学生创新工程专用实验室,一方面满足学生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業设计的要求,同时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了“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了“PLC技术实验室”,与美国TI公司共建了“DSP应用技术实验室”,与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共建了“嵌入式应用技术实验室”。

六、资金投入

我校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发改委专项基金资助下,学校于2012年投资8000万元建设8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满足实验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师资培训等活动条件;本专业所在学院利用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500万元进行西门子300系列PLC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参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确保上级下拨的建设经费全部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点的建设,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经费上予以1:1的资金匹配;成立了教材建设专项基金,每年投入近60万元用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每年投入50万元组织教师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开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除保障活动设备和场地外,每年投入100万元开展“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动,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给予1:1的资金匹配;发布了辽宁工业大学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实施办法,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创新团队的建设,从政策、场地、设备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从人、财、物多方面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

基础。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措施更加健全,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革建设已经越来越成熟,该专业势必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最终实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实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完美转变。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启动2013年度辽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3-6-3).http://www.lnen.cn.

[2]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3):28-30.

[3]姚曼华,王美蓉,王军,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4,(2):73-75.

[4]沈璐,王志云,陈昌平.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9-21.

[5]卫绍元,佟绍成,吕义,等.提升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1-142.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保障措施培养模式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