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深刻,微曲朦胧

2014-04-29 14:15:12寇巍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咏史李商隐无题

摘  要: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善于表现细微的感受和个人心绪。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以其美轮美奂的独特风格登上晚唐诗创艺术高峰。

关键词:李商隐;咏史;无题

作者简介:寇巍(1983.05-),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大学本科,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任职,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唐代是一个诗人辈出、诗歌繁盛的时代。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可谓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

李商隐,幼年生活清苦,入仕后又受到排挤,终生抑郁不得志。他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创多是通过对个人身世遭遇的歌咏来表现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或肯定或批判,把政治感触和生活抒情紧密相连,这种态度最直接表现在它的政治讽喻诗上。如《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阳春意未多。

这首诗曲折地反映“甘露之变”中宦官屠杀朝市的政治事变,但侧重抒发诗人“伤春”之情,慨叹国家将遭受荆棘铜驼之悲,委婉含蓄,在曲折中透出深微无尽的隐忧。

班固创咏史时内感质木无文。王粲的有关咏史诗也是抒发自己抱负难展,怀才不遇的悲愤,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如“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将个人不幸与社会不幸民众苦难紧紧结合,注重情态的抒发。李商隐的咏史诗与王粲有相似之处,不过李诗多了些讽刺,王诗则多了些伤感。阮瑀的咏史诗以壮怀激烈高亢悲昂的基调,从个人感情角度抒写历史现象并进行评论。托史事寄托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讽刺性,比前人又提高了一个深度。如《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此诗借贾谊喻指自己应试不中,借王粲依人作客喻指自己寄居泾州,才不为用的境况。欲回句借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泛五湖来表达自己想干一番成绩后归隐的意愿,后两句则表达自己被利禄者猜疑嫉妒的无奈。

李商隐的咏史诗继承并深化了前人传统,又自成一派。

李商隐最广为传颂的还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内涵不是很明朗,有些微曲朦胧的特点,内中暗含着某种隐秘。他的无题诗分为两类,一为寄托说,一为纯粹的情诗。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我认为它不是单纯的情诗,其中有深刻的内含。首句“星有好风”即为好会之意语出《尚书·洪范》。这句实写与伊人初见时的时间,“画楼”、“桂堂”则指出相见的地点:彩画雕饰装扮的小楼西侧用香木构筑的堂屋,它表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追求。彩画雕饰的楼寓为宫廷建筑华丽的雕饰,由此推知诗人一生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的壮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句以“无”衬“有”以灵犀来喻心灵之通。《汉书·西域传》载“通犀翠羽之珍”。通犀指犀牛角中央髓质色白的部分,且两头相通,喻心意相通。此句词丽情浓,写出了见到伊人时的内心感受,希望心灵相通比翼齐飞。首联有展抱负之意而颔联隐藏着希望统治者慧眼识才,使其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辅佐朝廷的愿望。

颈联抒写宴会中的情事,虽与伊人隔座但仍可送钩酒暖,射覆灯红。送钩、射覆都为古代行酒令的游戏。藏钩指一方将钩藏在手中隔座传送,使另一方猜其所在,猜中为胜。射覆最早是猜覆盖物下的东西,后世《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所记射覆则是取典对字,可一覆一射也可两覆一射。探春以“人”“窗”为覆,宝钗射“埘”取“鸡人”“鸡窗”“鸡栖于埘”之典。因此颈联写出了热闹欢乐的情致也暗喻对官场的留恋。“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正当诗人沉浸在宴会的喜悦之中时却听到了点卯的鼓声,不得不骑马快速到秘书省报到,就像随风飞扬的蓬草,身不由己。《旧唐书·职官志》载秘书省于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清屈复《玉溪生诗意》:一二昨夜所会时地,三四身虽似远,心已相通,五六承三四,言藏钩送酒,其如隔座。分曹射覆。唯碍烛红及天明而去,应官走马,无异转蓬。感目成于此夜,恐后会之难期。这里表面上是诗人对欢宴、伊人恋恋不舍鼓声催人时光飞逝感到的失落无奈。实则是诗人因自己政见与他人不合而受排挤表现的无奈,“转蓬”指身不由己,官场上的不顺心。我们知道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便辞官而去,此诗正作于其任职期间。他把自己的抱负与怀才不遇都暗暗写进诗中,使其诗表面看似情诗,内中却隐含着压抑和无奈。

在乱世中表现晚唐世人的伤感哀苦,是心靈的象征。他融合了李贺古体诗奇艳的特点,使语言绮丽对仗工整。将人生感慨向更深更细微处抒写,在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下表达怅惘落寞的情绪。《春雨》中“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诗中充满迷茫与悲凉的体验,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美。

笔者略陈一二拙见,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687-690

猜你喜欢
咏史李商隐无题
为什么要像李商隐一样写诗
中华诗词(2023年9期)2024-01-27 11:43:34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其二》书法
艺术大观(2023年9期)2023-06-27 04:05:45
北陵公园咏史
扬子江(2021年5期)2021-09-06 05:34:24
嘲桃
石榴
儿童绘本(2020年10期)2020-06-01 07:49:07
咏史抒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从阮籍《咏史》诗的自创虚拟人物和神仙意象看其人生态度
无题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