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培养该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导师面前的课题。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参加科研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简述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实践的优点,给出了硕士研究生指导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指导过程和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科研项目;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51-02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协调发展。为了满足国家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渐增大,各层次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将逐年增加,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生数量的增加更加迅速,如何培养该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笔者通过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一、参加项目和联合培养基地实践的优点
1.有效提高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生产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项目组首先带领学生到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开展调研和实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好的研究项目,理论上的成果固然重要,但要想将理论成果转化成畅销的产品,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理论只是第一步。没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再好的理论和思想也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学生通过生产现场的生产过程实践,从生产实践的环节中寻求所学学科方向與实际生产问题的结合点,带着问题回到学校参加课题组的项目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做科研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好地锻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本学科、本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创新。研究生带着科研方面的实际问题参加实践基地和科研合作单位的生产实践,在生产和实践基地现场师傅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相关产品的生产,亲身感受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产实践技能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导师承接的科研项目大多是理论性或基础性的研究项目,很多研究生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入学,没有参加过工作,对许多研究工作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免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理论或遇到没有过的实际问题。通过参加实践基地和科研合作单位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科研项目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项目组成员间的紧密协作和良好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科研项目通常是分割成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子课题。学生承担的部分内容是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完不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研究任务,某种程度上就会影响整个项目完成的进度,迫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刻苦钻研,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二、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电子信息产业是首都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十分迫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型大学,力争在电子信息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是其确定的发展目标之一。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参加导师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项目。
1.学生和项目的优选
针对学生的特点,将数理基础成绩较好、理论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选做数字模拟和建模方面的课题;而将动手能力较强、对硬件开发感兴趣的学生选做理论分析弱化,要求硬件实现方面的课题。例如;针对我们与“北京达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智慧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中的光电脉搏传感器微信号采集与检测研究、多传感器信号处理研究等内容,安排数理基础成绩较好、理论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类课题;对主要涉及硬件外观及功能设计,如光电脉搏传感器、智能健康监护设备研究等内容安排动手能力较强、对硬件开发感兴趣的学生选做。
在确定学生的研究项目之前要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长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事半功倍。同时作为一个项目整体,硬件和软件是不可分割的,要求同学们要经常交流,了解对方研究的重点,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各自完成的内容,形成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指导过程的有效性
学生选定后,对教师而言即开始了课题的研究与指导过程。首先对于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大学生,对研究项目的整个过程以及待研究的项目,脑海中还没有任何思路。为此,项目组首先带领学生到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和中矿龙科能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城泰信(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开展调研和实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从生产实践的环节中寻求所学学科方向与实际生产问题的结合点,带着问题回到学校参加课题组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做科研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设立实践教学课程提供基础材料。
3.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制度
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然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类实战性较强的研究项目难免有些不适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制度十分必要,考虑到硕士研究生来源不同、各类学校生源的知识特点和背景不同、感兴趣的方向不同,以及各位导师的专业特长和研究内容各有特色,实行导师的团队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导师指导团队中有的导师对建模和理论分析较擅长,有的导师对硬件设计类较为熟悉,有的年轻导师对编程还记忆犹新,编程能力较强,学生的相关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对应的导师咨询,扬长避短,指导有力,实现指导的有效性。
在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课题组实行周例会和月汇报制度。在周例会上每个学生都要针对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口头表述,导师指导团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安排具体的导师加以指导,做到有问题交流沟通、讨论后加以解决。对于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督促与检查,在月汇报会议上讨论。会上要求每个学生做PPT汇报当月的进展和下月的工作计划,然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成果,项目组除表扬和精神鼓励外,按照预定的奖励办法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更大热情,投入到研究项目中。项目组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办法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三、收获与体会
本文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设立的“基于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和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旨在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科技创新与水平提高的方法和途径、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模式,为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和全方位的培养积累经验。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与承担科研项目的导师沟通,从众多科研项目中优选具有工程背景和项目成果、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项目作为示范进行实施。项目组充分挖掘“交叉学科”的潜在内涵,借助“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任务的有利条件,把电子信息技术与煤层气新能源信息化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对业务需求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从项目的业务需求到软件需求功能分析、数据分析、性能分析、接口分析等过程。同时与实际问题结合,使学生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完成的总体方案,包括体系结构设计、网络方案设计、接口设计、以及备份方案、管理方案、安全性方案、开发方案、开发环境配置与业务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开发出有效、稳定、适合特定行业的优异信息系统,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只会编写程序不懂系统所要完成的业务功能、顶层设计和各种业务逻辑关系,只能做一个初级的程序员。
由于就业形式的压力和继续深造的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要参加考博。由于考博复习外语和数学与参加课题研究的时间有冲突,影响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如果能将课题研究与学生考博后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则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而且如果他们现在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就是他们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这对于考博的专业课考试和复试阶段的口试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学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
该项目的立项实施对提高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提高,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化,拓宽了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研究紧密围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研究生教育,兼顾科研,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培养思路。同时,该项目的研究也探索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优势的机制与途径,在此成果的基础上可凝练新的學科方向,促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希安.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1):62-63.
[2]朱希安.本科毕业设计:尝试与科研项目结合[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41-42.
[3]王英密,张乐平,朱敏.试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6-10.
[4]李香云,周青民.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167-170.
[5]李炎,史美萍,等.依托科研实践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126-129.
[6]王成军.结合科研项目做好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指导[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7.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