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西悲歌》是贵州水西地方性知识的生动传达,是水西彝族历史和文化,以及民族性格的全面展开与深刻揭示,是题材重大、主题严肃、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的壮丽史诗。
关键词:《水西悲歌》;地域性;民族性;史诗
作者简介:陈祖君(1972-),男,贵州遵义人,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02
贵州省作家吴勇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水西悲歌》让我感动、震撼,我沉浸在作者营构的氛围里,差不多一口气读完,又爱不释手地地细细鉴赏。感动之余,受到教益之余,不由进入了深思。深思的结果,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壮丽史诗。
一
首先,这部小说具有突出的地域性,是地方性知识的生动传达。小说描写清初康熙年间发生在在贵州的重要事件:吴三桂得到朝廷许可,率领强大军队进攻居住在乌江以西(即水西)安坤为宣慰使治下的彝族各部,水西各部经过反抗,终于失败。这是一场波及范围广及西南多个地区,参加人员多达十余万人的战争。小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经过合理的推演,揭示了战争性质为“野心家吴三桂强加给水西、乌撒土司及其治下各族人民的一场空前灾难”[1]504。阅读小说,我们得知,吴三桂包藏祸心,他牢记当初七省经略洪承畴“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的戒言,总想引起朝廷重视,借机扩展势力,又觊觎水西苴穆安坤美妾俄尼诺黛的美色,于是谎报安坤谋反,得到朝廷许可,率领大军压境,對水西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劫杀抢掠。
小说对战争过程进行全景式的展示,同时又细致描绘每个关键环节。战争伊始,吴三桂大军渡过可渡河,在归集、阿扎屯一带与水西更苴叉戛那率领的水西主力军交战,由于叉戛那莽撞进军,导致失误,叉戛那自己也深受重伤,险些丧命。后吴军与水西军队在马鬃岭对峙。马鬃岭是进入水西的险峻屏障,易守难攻,有猴儿关、公鸡山、犀牛岩三道关口,水西军在安坤家将骂色阿五的带领下,取得猴儿关大捷,吴三桂手下总兵刘安邦丧生。但是吴军凭借大炮的威力,加上守关水西军内部纷争,仍突破马鬃岭,进军水西重镇纳雍乃至首府卧这。水西军在军师皮熊的策划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略,大胆放弃首府,引诱吴三桂大军深入水西腹部,在果勇底城将吴军团团围住,还断绝吴军粮道。这样,吴军陷入数倍于己的水西军队以及贵州崇山峻岭的重重围困之中,近三月而不能解,成了瓮中之鳖。贵州提督李本深本已被水西间谍索额阿竹、助其莎夫妇使计骗往六广河驻守,听闻吴三桂困境,立即通过象祠、阿凹水前往救援。吴军经两月多的围困,本已成疲饿之师,丧失战斗力,但水西更苴叉戛那愚蠢昏聩,居然命令驻守关隘的手下退开一里,意在报吴三桂之前的不杀之恩,放吴三桂逃生。岂料趁此机会,李本深的三千精兵,每人背负三十斤粮食,进了果勇底城。九万斤粮食让吴三桂军队绝境逢生,与李本深军队两下夹击,水西军大败。接下来,水西军虽然进行顽强抵抗,虽然也有虎门关大捷,虎门关之战甚至使吴三桂的女婿,总兵塔新策丧生,但难挽颓势。最后皮熊被俘,不屈而死,苴穆安坤战死,总部木弄篝陷落敌手,苴穆之妻,乃叶禄天香带幼子安胜祖及少数人逃出水西,来到乌蒙彝部,在乌蒙彝部苴穆,哥哥禄天德的秘密庇护下存身。
随着吴三桂入侵水西,水西人民奋起反抗,终至失败这一事件的演进,小说展开了贵州的奇丽风光。我们看到从卧这城到大方城的石板路在高山深壑中蜿蜒。我们也看到大西南面积仅次于滇池的淡水湖泊——草海,作者用诗意般的语言描绘草海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景色。我们看到绵亘长达数千里的马鬃岭。作者这样描写马鬃岭险关之一猴儿关:“一条独路从峭岩上凿出并直通关口,这段险道长约三十余丈”[1]130,地形可谓险峻,但险峻之中有美丽——“这猴儿关后是一片宽阔的草坪,一条清溪银线似地在绿茵上爬行,遍地斑驳陆离地开放着黄、蓝、白、红各色花朵。靠关的一处彝寨,总有数十户人家,茅屋红壁,炊烟袅袅,云空射下来的一抹夕阳照射在寨旁盛花的梨园里,竟展现出一种胭脂色。草坪四周是座座连绵的小石峰,黛壁点翠,精巧可爱,满世界一片宁静”[1]132。这些地方在全书比比皆是,都是难得的景点。由于经历战争的洗礼,这些景点变得别有意味。诚如作者所言,“书中一连串的重大战役留下的遗迹,正好处于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和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中外游人在领略‘天下第一洞、‘百里杜鹃甲天下和‘高原明珠自然风光的同时,对那场战争的遗迹——果勇底城、万人坟、木弄篝、九里篝、象祠、猴儿关、阿扎屯等等遗迹必然产生出极为浓厚的人文兴趣”。[1]505这场战争涉及到的这些地方因此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二
其次,这部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是彝族历史和文化、彝族民族性格的全面展开与深刻揭示,是一部属于彝族的叙事性作品。它披露了水西彝族的重要史实。随着故事的演进,我们看到水西彝族的历史及文化。水西彝族是古代彝族六大支系中的一支。这支彝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形成强大的地方政权。
小说布满彝族神话、传说、民间歌谣、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充实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使小说内涵变得异常深厚,也在历史事实揭示的残酷和沉重之外别开生面,增加了几分超越和洒脱,增加了几分壮烈和绚丽。这是小说展现出动人魅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小说楔子,就讲述了彝族同胞中,世代流传的传说:笃慕在天师努噜值和主神策举祖的帮助下,从洪水里逃生,参加天上的歌会,娶回三个妻子,生下六个儿子,繁衍彝族六大支系。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彝族历史和文化中。小说开篇,水西彝部设宴款待吴三桂时唱酒歌、喝咂酒、用鹰爪杯、跳肯合呗舞。禄天香、俄尼诺黛穿着彝族服饰先后出场。接着,吴三桂与安坤美妾俄尼诺黛及乐师热卧慕史切磋音乐之道,俄尼诺黛唱起彝族情歌曲谷,一首“家猪和野猪在一起”,吸引了吴三桂,也吸引了读者;这支歌后来常常被吴三桂忆起,小说称,这是他“一生中觉得最美的一支歌”[1]345,引起他一系列重要的情感意识活动。宣慰使司议事大厅讨论吴三桂大军进犯水西时,正壁悬挂祖传巨画《飞龙出水图》,小说交代,此画平时秘藏,“只有在过彝年、火把节以及议决部族中的重大事情的时候,才把它张挂出来”[1]76。在以那垮大寨,禄天香设宴招待叉戛那和俄尼诺黛,在禄天香提议下,叉戛那和俄尼诺黛唱起曲谷。屑迭陇玉进京告御状途中,为稳住纠缠不休的把总,也唱起曲谷。阿户和阿雨婚后到卧这城五大胜迹之首,支格阿鲁巨型石笋雕像下礼拜,小说顺便讲起关于支格阿鲁的传说,连带着彝族的射日传说、种子的传说、火把节的传说。第七章李本深军队进攻象祠,小说出现傲象的传说。第九章描写火把节之夜彝族人们即使大敌当前也开展庆祝活动,再次涉及火把节传说,安坤与俄尼诺黛之妹厄尼诺莎唱起曲谷,建立起一份情感。虎门关之战是最为惨烈的战斗,同时也是彝族文化的绚烂展示。虎门关大捷后,关上唯一的毕摩唱送葬歌,念《指路经》;为庆祝取得胜利,守关将士一边借助咂酒杆品咂酒,一边唱歌,接着又一方四句地唱《啊哩调》。后来吴三桂亲自督阵,守关慕魁普洛的两位妻子禄卉和奢春身着华贵彝装(一深色一红色)和着月琴和口弦唱起动人的歌。普洛这两位妻子是虎门关最后的两个战士,她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引爆弹丸,和攻关清兵同归于尽。第十一章安坤召集最后一次会议,遣散部属,离别之际,他唱起《兄妹结婚歌》。俄尼诺黛以死殉安坤时,也唱起了歌。
小说的民族性也体现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物身上,由此展现出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读者会对安坤、禄天香、安如鼎、陇玉、俄尼诺黛、诺里武吐、阿五、普洛和他的两个妻子、热卧慕史、索额阿竹、助其莎、设苏、助其纳贡、助其不吐、架布等留下深刻印象,我视之为作者塑造的彝族人民的群体形象。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豪迈、勇敢、诚挚、热情、智慧、美丽、坚贞这样一些品质。他们普遍很年轻,安坤、禄天香、陇玉、俄尼诺黛、诺里武吐等都只有二十多岁,安如鼎也不过三十多岁,是热血男儿与柔美女性。安坤的忠正刚烈、壮怀激烈,禄天香的智慧明理、坚强乐观,俄尼诺黛的貌美体香、天真开朗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虽然抗击吴三桂失败,但他们展示了纯正美好的品格。他们是一群普遍让人着迷的人。即使可惡可恨如叉戛那,作者也描写出他勇敢、坦诚、重情的一面,比如勇敢地参加战斗,冲杀在前,第一次被俘后勇敢地反驳吴三桂,第二次被俘后看到本族民众遭受屠戮,勇敢地反对,乃至被射杀。
三
再次,它是壮丽的史诗。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经典的史诗基本上是口传形式流传的。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无疑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人们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也称为史诗,或史诗性的作品”[2]31。说《水西悲歌》是壮丽的史诗,显然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而言的。
小说揭露了居高位者吴三桂强加于贵州水西彝族人民头上的灾难,描述了水西人民对灾难的勇敢面对。此次战争,惊动了中央政府,吴三桂调集十镇兵马五万余人,水西军倾巢而出十余万人,小说对此描述,反映了重大题材。同时,作者揭示了严肃的主题,此次战争,吴三桂损失了一半人马,水西军则全军溃败,水西地方政权被摧垮,无数人丧生,居住在水西的广大民众流离失所。结局是悲惨的,是一场大悲剧,“悲剧确实就是悲惨的场面”[3]382。但并不令人失望,因为不义和正义的一面都得到揭示,代表正义的失败者一方对代表不义的胜利者一方进行了勇敢而有效的抵抗,这种抵抗在作者笔下反映出是长期的,一次战争的失败只意味着暂时的失利,社会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有利于正义的一方。它是悲惨的,却是壮丽的。一方面因为表现战争涉及的各个方面,揭示战争指示的最终方向,预示了正义必胜。另一方面也因为小说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作者充当社会历史家,模仿严肃的战争行动,大规模地描写、再现吴三桂发动的这场社会事变的整体过程,全景反映战争的整个面貌,体现重大历史事件对艺术虚构的加入。壮观场面里,出现大批众多人物,这里没有主人公,但是都很鲜明。除安坤、禄天香外,还有安禄山、马宝、刘安祥、李本深、皮熊、常金印、罗兰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作者赋予代表正义的一方以英雄主义的基调,塑造了以彝族战士安坤等为主的英雄群像。
参考文献:
[1]吴勇.水西悲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2]周红兴.简明文学辞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3]别林斯基.诗的分类[M]//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